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实验活动5
不同嘉泰含硫物质的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固态单质甲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某些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工业上乙→丙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C.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5
D.戊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3.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下列化学反应,已知A、B、C中均含有同种元素,则下列对应物质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物质
B物质
C物质
D物质
A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CO2
B
Fe
FeCl2
FeCl3
Cl2
C
AlCl3溶液
Al(OH)3
NaAlO2溶液
NaOH溶液
D
H2S
S
SO2
O2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5.工业上制汞的过程是:焙烧辰砂(主要含HgS),发生反应:HgS+O2Hg+SO2,还原出的汞呈气态,冷凝得液态汞。其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汞烟气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HgS+O2Hg+SO2该反应中HgS只做还原剂
C.洗涤粗汞时不可用5%的硫酸代替5%的硝酸
D.流程中加入氧化钙的目的是减少SO2的排放
6.硫酸工业生产中,为有利于的转化且充分利用能量。在热交换器接触室中装有热交换器(如图),温度最低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7.工业尾气中含有,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未脱除的煤气在运输过程中还会腐蚀管道。氧化铁脱硫除去煤气中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硫为黄色固体,易溶于水和
B.脱硫反应为
C.再生过程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2
D.脱硫过程中,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脱硫效率
8.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D.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9.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选项
a
b
c
A
NO
NO2
HNO3
B
Na2SiO3
Si
SiO2
C
Al
AlCl3
Al(OH)3
D
S
SO2
SO3
A.A
B.B
C.C
D.D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O2CaSO3CaSO4
B.FeFe2O3FeCl3
C.HCl(aq)Cl2Ca(ClO)2
D.Cu2(OH)2CO3CuOCuCl2(aq)
11.制备铁红工业流程中,用FeS2还原铁盐溶液得到Fe2+和SO,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中每有60gFeS2参与反应,理论上可还原6molFe3+
B.过程Ⅱ中若S2O过量会有气体生成
C.由过程Ⅱ可知还原性:S2OD.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Fe3++FeS2+8H2O=15Fe2++2SO+16H+
12.“价一类”二维图是预测物质性质的重要思维工具。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图中X、Y、Z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3)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从类别的角度分析,其属于_______(填标号)。
A.盐
B、碱
C.酸
D.氧化物
从价态的角度分析,_______(填标号)
A.只有氧化性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只有还原性
(4)Z的浓溶液可用铝质容器储存的原因是_______。
(5)从物质的性质分析,Y不可用_______进行干燥(填标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P2O5固体
(6)请设计一个Z转化为Y的路径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实验室研究不同价态元素的转化,对于物质的制备和应用至关重要。实验室可以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S(+6价)→S(+4价)。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2)装置B、D盛放的试剂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BaCl2溶液
b.KI淀粉溶液
c.FeSO4溶液
d.NaOH溶液
e.品红溶液
(3)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溶液几乎为无色,且试管中有较多的白色固体。试管中溶液显无色,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性。
(4)实验结束后,若要证明装置A中白色固体为无水CuSO4,需要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14.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
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属于
S
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
实验试剂X
实验现象
ⅰ
KMnO4溶液、稀硫酸
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ⅱ
Na2S
溶液、稀硫酸
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
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
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
和
b
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
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15.某同学用正盐X(三种常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摩尔质量为270g/mol)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②是工业生产制备某种常见试剂的重要环节。实验中观测到: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乙和丁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在步骤③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丁7.9g。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X在Ag+的催化作用下能和Mn2+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6.物质之间的变化体现了化学之美。
(1)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Ⅰ.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Ⅱ.反应④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3-与镁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H2S气体与CuCl2、FeCl3溶液发生一系列反应如图所示:
①转化图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写名称)。
②转化图中生成S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A、B、C、D、E、F、X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①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焰色反应呈黄色,B常温下为液态,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C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D为两性氢氧化物,F为非金属单质,则X成分可能为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③若A为红棕色气体,X为金属单质,溶液D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E为______,F为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实验活动5
不同嘉泰含硫物质的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
【来源】2017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FeS2在空气中煅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电解NaCl(aq)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故B错误;C.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在空气中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铁,故C正确;D、FeCl3(aq)溶液中加入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相关知识。
2.固态单质甲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某些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工业上乙→丙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C.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5
D.戊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分析】
高中阶段常见固体单质有:C、Na、Mg、Al、Si、S、Fe,若甲为C单质,则乙、丙为CO或CO2,但CO不能与水反应,所以甲不可能为C;若甲为Na,则乙为Na2O,戊为NaOH,NaOH为强碱受热不分解,即不能生成甲,故甲不可能为Na;若甲为Mg、Al、Si、Fe,由于它们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故甲不可能为Mg、Al、Si、Fe;故甲应为S,则乙为SO2,SO2与O2反应生成SO3(丙),丙与水反应生成H2SO4(丁),浓硫酸可被还原为SO2,乙与水反应生成戊(H2SO3),H2SO3可以与H2S反应生成S。
【详解】
A.S单质在纯氧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在空气中为淡蓝色,A正确;
B.SO2与O2反应生成SO3条件为催化就、加热,B错误;
C.SO2与SO3相对分子质量比为64:80,即4:5,C正确;
D.H2SO3中S元素为+4价,既可以被氧化到+6价,也可以被还原到0价,故戊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D正确;
故答案选B。
3.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下列化学反应,已知A、B、C中均含有同种元素,则下列对应物质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物质
B物质
C物质
D物质
A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CO2
B
Fe
FeCl2
FeCl3
Cl2
C
AlCl3溶液
Al(OH)3
NaAlO2溶液
NaOH溶液
D
H2S
S
SO2
O2
A.A
B.B
C.C
D.D
【来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B
【详解】
A.若A为NaOH溶液,D为CO2,则NaOH可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可与H2O和CO2反应生成NaHCO3,Na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故A正确;
B.若A为Fe,D为Cl2,则Fe
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故B错误;
C.若A为AlCl3溶液,D为NaOH溶液,则AlCl3可与NaOH反应生成Al(OH)3,Al(OH)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AlCl3可与NaAlO2反应生成Al(OH)3,故C正确;
D.若A为H2S,D为O2,则H2S可与O2反应生成S,S可与O2生成SO2,H2S可与SO2生成S,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①铁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不生成Fe2O3,故①错误;
②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和氯化钠,故②正确;
③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发生电离,不能导电,无法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得金属铝,故③错误;
④钠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不能生成氧化钠,故④错误;
⑤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⑤正确;
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氯化钠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⑥正确;
②⑤⑥正确,故选C。
【点睛】
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不能导电,所以不能用于电解制备铝,是解答的易错点。
5.工业上制汞的过程是:焙烧辰砂(主要含HgS),发生反应:HgS+O2Hg+SO2,还原出的汞呈气态,冷凝得液态汞。其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汞烟气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HgS+O2Hg+SO2该反应中HgS只做还原剂
C.洗涤粗汞时不可用5%的硫酸代替5%的硝酸
D.流程中加入氧化钙的目的是减少SO2的排放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合考试(全国卷)化学试题
【答案】B
【详解】
A、汞是有毒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会污染环境,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处理含汞烟气,当达标后再排放,故A说法正确;
B、HgS中Hg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方程式,转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HgS中S显-2价,转化成+4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Hg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气为氧化剂,故B说法错误;
C、硝酸是除去Pb和Cu,而稀硫酸不能与Cu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5%的硫酸代替5%的硝酸,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流程,加入CaO可将硫元素转化成CaS和CaSO4,能减少SO2的排放,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B。
6.硫酸工业生产中,为有利于的转化且充分利用能量。在热交换器接触室中装有热交换器(如图),温度最低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卷
【答案】A
【详解】
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进行催化氧化时,需要高温条件,而三氧化硫用98.3%的硫酸吸收时,温度低更有利,所以SO2与O2的混合气从a管口进入接触室,与SO3、SO2、O2等混合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从b管口出来,再从上端管口进入接触室,在催化剂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同时放出热量,然后在下端催化剂层进行二次催化,所以a处温度最低,故选A。
7.工业尾气中含有,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未脱除的煤气在运输过程中还会腐蚀管道。氧化铁脱硫除去煤气中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硫为黄色固体,易溶于水和
B.脱硫反应为
C.再生过程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2
D.脱硫过程中,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脱硫效率
【来源】湖南教育联合体2020届高三7月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A
【详解】
A.单质硫为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A错误;
B.读图可知,脱硫反应是硫化氢与一水合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一水合三硫化二铁,化学方程式为
,B正确;
C.再生过程中S的化合价从-2价变为0价,氧化产物是S,氧化剂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生成,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2,C正确;
D.脱硫过程中,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固体与气体的反应更加完全,提高脱硫效率,D正确。
答案选A。
8.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D.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
【来源】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硫磺矿制备硫酸经历,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是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酸雨pH<5.6,硫酸型酸雨为二氧化硫和水化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硫酸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故B错误;
C.CuS、ZnS都为难溶于水的盐,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CuSO4与ZnS发生复分解反应,ZnS能转化为CuS,为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CaO,可与SO2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减少废气中SO2的量,故D正确;
故选:D。
9.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选项
a
b
c
A
NO
NO2
HNO3
B
Na2SiO3
Si
SiO2
C
Al
AlCl3
Al(OH)3
D
S
SO2
SO3
A.A
B.B
C.C
D.D
【来源】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故A正确;
B.
Na2SiO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硅,故B错误;
C.
氢氧化铝不能一步反应生成铝,故C错误;
D.三氧化硫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硫,故D错误;
答案选A。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O2CaSO3CaSO4
B.FeFe2O3FeCl3
C.HCl(aq)Cl2Ca(ClO)2
D.Cu2(OH)2CO3CuOCuCl2(aq)
【来源】专题3.1
金属及其化合物(疑难突破)——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项提升
【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硫与氯化钙溶液不能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A错误;
B、铁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直接转化为氧化铁,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B错误;
C、盐酸溶液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不能生成氯气,应该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才能得到氯气,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选项C错误;
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物质间转化能均能实现,选项D正确
。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注意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条件的不同影响着反应的进行与否,易错点为选项C,注意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发生反应。
11.制备铁红工业流程中,用FeS2还原铁盐溶液得到Fe2+和SO,反应机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中每有60gFeS2参与反应,理论上可还原6molFe3+
B.过程Ⅱ中若S2O过量会有气体生成
C.由过程Ⅱ可知还原性:S2OD.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Fe3++FeS2+8H2O=15Fe2++2SO+16H+
【来源】解密03
氧化还原反应(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分层训练(浙江专版)
【答案】BD
【详解】
A.n(FeS2)=,根据图示,过程I
FeS2中S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中+2价,失去6个电子,Fe3+被还原为Fe2+得到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FeS2~6Fe3+,故0.5
mol
FeS2能还原3
mol
Fe3+,A错误;
B.过程Ⅱ由于生成H+,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会歧化生成S和SO2,即,B正确;
C.由图示知,被Fe3+氧化为,故作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根据还原性强弱规律知还原性:>Fe2+,C错误;
D.根据图示知总反应为:FeS2+Fe3+→+H++Fe2+,根据元素守恒知,方程式左边要添加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得总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2+16H++15Fe2+,D正确;
故答案选BD。
12.“价一类”二维图是预测物质性质的重要思维工具。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图中X、Y、Z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3)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从类别的角度分析,其属于_______(填标号)。
A.盐
B、碱
C.酸
D.氧化物
从价态的角度分析,_______(填标号)
A.只有氧化性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只有还原性
(4)Z的浓溶液可用铝质容器储存的原因是_______。
(5)从物质的性质分析,Y不可用_______进行干燥(填标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P2O5固体
(6)请设计一个Z转化为Y的路径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H2S、H2SO4
Na2SO4=2Na++SO
A
B
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
B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或C+2H2SO4(浓)2CO2↑+2SO2↑+2H2O
【详解】
(1)从“价一类”二维图推知,X、Y、Z分别为H2S、SO2、H2SO4,其中H2S和H2SO4均为酸,能够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离子,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2)Na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由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因而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4)常温下,浓硫酸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故可用铝制容器储存。
(5)SO2为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干燥。
(6)Z→Y,即用H2SO4制取SO2。可以采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Na2SO3+H2SO4=Na2SO4+SO2↑+H2O;也可以采用氧化还原的方法:Cu+2H2SO4(浓)CuSO4+SO2↑+2H2O或C+2H2SO4(浓)
2CO2↑+2SO2↑+2H2O。
13.实验室研究不同价态元素的转化,对于物质的制备和应用至关重要。实验室可以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S(+6价)→S(+4价)。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2)装置B、D盛放的试剂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BaCl2溶液
b.KI淀粉溶液
c.FeSO4溶液
d.NaOH溶液
e.品红溶液
(3)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溶液几乎为无色,且试管中有较多的白色固体。试管中溶液显无色,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性。
(4)实验结束后,若要证明装置A中白色固体为无水CuSO4,需要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答案】防倒吸(或作安全瓶)
e
d
吸水
将冷却后的装置A中物质缓缓加入适量水中,并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分析】
由题图可知,装置A中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装置B中可选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装置C是安全瓶,用来防倒吸,装置D中可选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装置A中固体变为白色。实验结束后,若要证明装置A中白色固体为无水CuSO4,因为存在浓硫酸,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将冷却后的装置A中物质缓缓加入适量水,并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详解】
(1)装置C是安全瓶,作用是防止倒吸。
(2)装置B是检验二氧化硫的,盛放试剂为品红溶液,D用于尾气处理,选用氢氧化钠溶液。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装置A中固体变为白色。
(4)若要证明装置A中白色固体为无水CuSO4,因为溶液中存在浓硫酸,所以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将冷却后的装置A中物质缓缓加入适量水中,并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14.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
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属于
S
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
实验试剂X
实验现象
ⅰ
KMnO4溶液、稀硫酸
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ⅱ
Na2S
溶液、稀硫酸
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
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
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
和
b
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
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4
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稀硫酸
【详解】
(1)Na2SO3中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故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答案为:+4;
(2)由资料可知,酸性条件下,KMnO4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Na2SO3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Na2SO3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生成S,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故答案为: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4)①
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实验
iii:向
Na2S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溶液未变浑浊,说明没有S生成,稀硫酸可以提供假设a的SO和H+,提供b中的H+。故答案为:稀硫酸;
(5)
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
和
b
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实验ⅱ中Na2SO3和Na2S
反应生成S,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5.某同学用正盐X(三种常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摩尔质量为270g/mol)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②是工业生产制备某种常见试剂的重要环节。实验中观测到: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乙和丁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在步骤③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丁7.9g。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X在Ag+的催化作用下能和Mn2+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来源】【新东方】高中化学127
【答案】K2S2O8
2K2S2O8+O2=2K2SO4
【分析】
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丙为氧气,乙和丁均为纯净物,且含有相同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乙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固体乙应为硫酸钾,氧气与固体丁反应得到固体乙,则丁为亚硫酸钾,混合气体甲通过浓硫酸后只得到丙,结合分析可知,甲中可能含有三氧化硫,正盐X(三种常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摩尔质量为270g/mol),13.5gX为0.05mol,白色沉淀也为0.05mol,若为硫酸钡,质量为11.65g,符合所推结果,在步骤③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丁7.9g,则消耗亚硫酸钾=0.05mol,则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0.05molX隔绝空气灼烧得到0.05molK2SO4、0.025molO2,13.5g-0.05mol×174g/mol-0.025mol×32g/mol=4.0g,则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X中NK:NS:NO=::=2:2:8,故X的化学式为K2S2O8。据此解答。
【详解】
(1)X的化学式是K2S2O8,步骤③亚硫酸钾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2SO3+O2=2K2SO4;故答案为:K2S2O8;2K2S2O8+O2=2K2SO4;
(2)X在Ag+的催化作用下能和Mn2+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则生成高锰酸钾和硫酸钾,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6.物质之间的变化体现了化学之美。
(1)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Ⅰ.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Ⅱ.反应④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3-与镁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H2S气体与CuCl2、FeCl3溶液发生一系列反应如图所示:
①转化图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写名称)。
②转化图中生成S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A、B、C、D、E、F、X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①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焰色反应呈黄色,B常温下为液态,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C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D为两性氢氧化物,F为非金属单质,则X成分可能为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③若A为红棕色气体,X为金属单质,溶液D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E为______,F为______。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
【答案】⑥和?
①和⑦
4Mg+2NO3-+10H+=4Mg2++N2O↑+5H2O
铜、氢、氯
CuS+2Fe3+=2Fe2++Cu2++S↓
OH-+HSO3-=SO32-+H2O
HCl或NaOH
Fe(NO3)2
NO
【详解】
(1)I.将游离态的氮(即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⑥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变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和⑦;
Ⅱ.反应④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3-与镁作用实现,反应生成Mg2+、N2O、H2O,离子方程式为:4Mg+2NO3-+10H+=4Mg2++N2O↑+5H2O;
(2)①H2S与Cu2+反应得到CuS与H+,Fe3+将CuS氧化得到S、Cu2+,Fe3+被还原变为Fe2+,O2将Fe2+氧化铁为Fe3+,图中O、Fe、S化合价发生变化,而Cu、H、Cl的化合价不变,所以转化关系图中未发生价态变化的元素为铜、氢、氯;
②转化图中,Fe3+将CuS氧化得到S、Cu2+,Fe3+被还原变为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Fe3+=2Fe2++Cu2++S↓;
(3)①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焰色反应呈黄色,则A为Na,B为H2O,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能与C连续反应,C为NaOH、X为SO2、D为Na2SO3、E为NaHSO3,F为H2,C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SO3-=SO32-+H2O;
②若D为两性氢氧化物,F为非金属单质,A与B的反应可以是Al与盐酸反应或Al与NaOH溶液反应等,故F为H2,C为铝盐,X为碱,D为Al(OH)3,E为偏铝酸盐,或者F为H2,C为偏铝酸盐、X为酸、D为Al(OH)3、E为铝盐,X成分可能为HCl或NaOH等;
③若A为红棕色气体,X为金属单质,溶液D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D中含有Fe3+,C具有强氧化性,所以A为NO2、B为水、C为HNO3、F为NO、D为Fe(NO3)3、E为Fe(NO3)2。
【点睛】
本题考查综合了无机物的推断、氮的固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注意识记中学常见的连续反应、三角锥形、特殊置换反应、特殊现象反应、有水参与的反应的性质,了解常见的两性化合物,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再分析判断加以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