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知道1分=60秒。
2、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估算较短时间的能力。
3、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及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秒,体验秒,培养估计较短时间的能力,建立秒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秒表
学情分析:
秒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首先注重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秒、体验秒。课伊始,我便采用火箭发射倒计时的情境作为导入,这一神圣又历历在目的画面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且这一倒计时的情境也能非常好地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上,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建立秒的概念,同时在体验几秒的环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实实在在地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节丰富多彩的数学课。接着便进入一分钟的教学,让学生观察分针的变化,完整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且得出1分=60秒;课的最后也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开始疲惫的这个时段安排了华罗庚爷爷的一句名言,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2015年9月20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长征六号发射的日子
师:长征六号成功的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我们再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视频,观察比较,初步体验秒
(播放火箭升空视频,并请学生跟随画面数倒计时,初步感受秒的长短。)
3、揭示课题
师:为什么不用时或分作单位进行倒计时呢?计量较短的时间要用时间单位——秒。
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建立秒的概念
1、认识钟面
(1)简单认识秒表。
(2)介绍数字式的电子表如何显示“秒”。
(3)认识指针式钟面上的秒针。
2、认识1秒,初步建立秒的概念
认识1秒
师:(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秒针是怎么走的?
(根据学生观察汇报的结果,教师总结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认识几秒
(1)(播放课件),认识5秒
(2)(播放课件),认识10秒
4、探究1分=60秒
师:那我们来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课件播放秒针走60秒,分针正好走了1分钟,学生完整感受1分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分=60秒)
5、体验感受1秒(分三个层次)
师:你觉得1秒有多长?
a、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秒针1秒跳动的声音和节奏,感受一下1秒到底有多长?(播放课件)
师:哪位小朋友把你听到的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
b、动一动
师: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
(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示1秒。)
c、体验1秒的价值。
师:
1秒的时间太短了,但是:
(出示课件)
小汽车
每秒约行55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
每秒约行7900米
现代化车间
每秒生产上千万个零件
......
师:看了这些介绍,小朋友们最想说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谈话,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补充练习
(1)小兰昨天睡了9(
?)
(2)小明跑100米要用18(
?)。
(3)我们课间休息时间是10(
?)。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1)读题目要求。
(2)指名回答。
四、秒的应用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和秒有关的东西或事情吗?
预设:
生1: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2: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3:过马路的红绿灯倒计时也是一秒一秒的。
生4:新年快要来临,钟声想起的时候有秒。
......
(课件展示秒的应用)
师:是啊,咱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同学们,时间是一分一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40分钟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也会像今天这样每时每刻珍惜分分秒秒,让我们永远记住华罗庚爷爷的教诲:(课件: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六、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1分=60秒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受秒,引导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应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准确区分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和视频:小朋友,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看过刘翔百米跨栏比赛吗?请看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秒”是时间单位;
生2:我知道了计时都是用秒;
??????……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秒是一个时间单位,那么1秒到底有多长呢?它比1分钟长还是短呢?今天咱们就一块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秒”。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
——电脑演示。
同桌交流:钟面上有几根针?分别叫什么针?哪根针走得最快?(指名汇报)
师指出: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1秒钟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们积极回答
出示图片:小汽车每秒跑5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人造卫星每秒飞7900米等
孩子们体验1秒钟能干什么:拍球、跳绳、数数等
3、操作探索。
A?学生操作(或播放课件):五人小组合作,一人拨钟,两人看秒针,两人看分针,并讨论:
①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大格、小格?是多少秒?
②秒针从12走到4时,秒针走了几大格、小格,是多少秒?③秒针从1走到4,动态演示
你发现了什么?
B??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C??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也很精彩。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3、实践体验。
①?深呼吸一次用时多少?
②?闭眼感受15秒,闹钟体验提示
③听30秒音乐
4、介绍秒表,认读时刻——(电脑显示各式各样的电子表)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会读上面的时刻吗?
5、动态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怎么走,让学生观察得
1分=60秒
6、1分钟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7、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8、归纳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你的同桌怎样?你又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秒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分=60秒。
生2:我学会了怎样读秒表的时刻。
????……
师生共同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所以1分=60秒
?教学板书???
认?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测
试
练
习
做一做
五秒钟拍手几下?
30秒跳绳多少个?
下课铃声响时大约几秒?
1分钟拍球多少?
填空
①小明家住5层,他从楼下回到家用了25(
)。
②课间休息10(
)
③秒针从1走到4走了(
)秒
④秒针走了1圈,分针走了(
)分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与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通过回顾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且认识了时、分和几时几分,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用秒记时,甚至有的钟面上没有设置秒针,所以学生学习秒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例题的引导,结合比赛的情况和完整的钟面使学生接触并了解“秒”,充分利用直观的演示,使学生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逐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理解分与秒的关系。
教具学具
教具:教学电脑、实物钟、钟面模型、电子表、秒表。
学具:实物钟、电子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小朋友在百米赛跑中,要看出谁跑得快或慢,就需要来计时。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境,将学生带人“运动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出示图例。
师:看,这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发言)
那么,你们自己呢?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是10多秒还是20多秒呢?1秒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认识秒
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
看图提问:钟面上共有几根针?它们有什么区别?哪根针走得最快?
师介绍:走得最快、最细的叫秒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我们平时听到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每“滴答”一下就是1秒。
(设计意图:在观察中认识秒针和秒,通过结合实际,初步感知、体会秒的概念。)
观察分析,了解分与秒的联系。
师拨动钟表,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走动。
提问: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
那么1分是多少秒?
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生活中的秒。
电子表。
出示电子钟(显示8:20:15)
提问:你会读上面的时刻吗?
学生尝试并相互交流。
小结:电子表上的读法,是按照时、分、秒来读的,所以应该读作:8时20分15秒。
提问:谁知道8时20分15秒是什么意思?
学生:它表示8时20分以后又过了15秒。
再问:再过多少秒就是8时21分?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电子表应用比较广泛,介绍电子表的同时运用和巩固分与秒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秒表
出示秒表。
提问:你见过这个表吗?谁知道它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吗?
师介绍:它是专门用秒作单位计时的,在赛跑或其他一些比赛时用的。
体验1秒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感受秒,体验秒的长短,从而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请大家跟着秒针的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在纸上写数字,看10秒能最多写多少个数字。
学生写数字,教师用秒表计时。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老师随着秒针数数,学生自己做深呼吸,看一看深呼吸一次用多少秒。
同桌合作,一人从1写到20,另一人计时,看看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一位学生从教室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其余学生用表计时。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
同桌合作,计时30秒能背多少句乘法口诀,再与估计的比较,看看差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加强实际与估计的区别与联系。)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计时,学生数数。最后与60秒进行比较。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
提示:判断哪种说法正确。
这节课我们上了40小时;
这节课我们上了40分钟;
这节课我们上了40秒。
小结:我们不但要了解时、分、秒,还要在生活中注意正确的运用。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引导分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鼓励,全科小结
教师:这节课,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好。积极主动,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知识谁处可见,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你一定会发现很多的数学奥秘。大家回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认识秒
钟面上最细、最长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一秒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时刻。
分与秒的关系
1分=60秒
3、生活中的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