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同步练习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
1.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这充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 ? )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促进了电力的广泛应用
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
2. 发明飞机,实现人类飞天梦想的是(? ? ? ?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莱特兄弟 D.富尔顿
?
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重点
B.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C.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
D.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4.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触发生产力变革。”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 ? ? ? )
A.煤炭 B.核能 C.电气 D.石油
?
5. 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发明是指(? ? ? ?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汽车 D.耐用的白炽灯泡
?
6. 内燃机的发明是19世纪后期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发明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是(? ? ? ? )
A.德普勒 B.戴姆勒 C.本茨 D.福特
?
7. “帆船被大规模取代,人口大规模跨国流动,电气、石油和化工成为最重要的行业,各国政府的公开声明立即可被其他政府得知……”这一情形最早出现于(????????)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
8.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 ? ? )
A.莱特兄弟 B. 爱迪生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
9. 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
10.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强调汽车尾气已成为目前各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来自(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
11. 《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享,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1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 ? )
①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②重工业时代的到来
③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 观察下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火车机车的出现
C.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兴起
?
14. 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B.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C.爱迪生发明的电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D.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15. 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
16. 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综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CQD??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交通工具的创新
B.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C.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
?
18. 如图是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
19.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20. 如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当时它们的出现促使哪一新能源广泛使用?(????????)
A.煤炭 B.电能 C.石油 D.原子能
?
21.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2)两种交通工具各使用了什么动力?
(3)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22. 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
23. 科技创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被称作“发明大王”的是谁?他改变人类传统照明方式的发明是什么?
(2)汽车流水装配线的建立使汽车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最早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的是谁?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4. 19世纪,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使世界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
(1)根据图片内容推断是哪次工业革命?
(2)请你写出推断的理由.(以信息点的形式呈现,写出两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
(3)根据图片内容写出美国人的三项发明.
?
25. 识图与探究:现代化(学术界也称为近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下面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坐标系》,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发展
资料来源:2003年何传启《东方复兴》
注:工业文明成熟阶段指1914?1945年,其主要特征是家庭机械电器化、混合经济。工业文明过渡阶段指1?946?1970年,其主要特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1)最早进入图中人类文明工业时代起步阶段的是哪个国家?该起步阶段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该阶段在交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什么所取代?
(2)人类文明进程到达图中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阶段人类交通工具又有哪些进步?
(3)据上图,说明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哪一文明发展时期。
(4)分析图中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说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茶叶、丝绸、银器和小脚绣花鞋等手工产品。
请回答:
(1)请问费城博览会举办时世界正处于第几次科技革命期间?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结合这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
(1)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如图一)。人类实现“蓝天飞翔”之梦的重要发明是__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________的广泛使用。
(2)图二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________,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28.
探究问题。
材料? ??独立战争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42年在费城创办“科学爱好者俱乐部”,后扩大改称美国哲学学会。1848年,在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协会的基础上,杰斐逊政府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1872年,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创立“发明工厂”体制模式,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从组织上统一起来。后来,“发明工厂”体制发展形成“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科学家跳出纯科学的圈子,走出大学实验室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这一时期(1860~1914年),科学活动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全国科学院和政府、工业、大学、私人慈善基金会等系统的各种研究实验室、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发展打下基础。
1914~1945年间,美国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全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等机构,扩大政府组织科学研究的权限,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要协调作用。
战后,政府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创设一些重要机构,如1946年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1957年成立的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等。政府实验室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加。
——摘编自汪凌勇《美国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
29. 某校九(1)班出了一期以工业革命为主题的板报。并举办结合板报的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的活动。
(活动一:科技颁奖)
(1)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几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活动二:时空定位)
(2)“蒸汽时代”开始于(在下图中选择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时期。
(活动三:实践感悟)
“忆工业革命成果,感悟科技的力量”,根据下面两次工业革命的素材,回答问题。
(3)仿照示例,从上图中任?选?一?个?发?明?家?或?科?学?家?(?示?例?除?外?)?,结合所学说明其贡献。
示例:图1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活动四:历史反思)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139640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表一?
(4)请你结合材料一和表一,概括工业革命历史影响。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岷起》解说词
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写出它们的发明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D
2.C
3.C
4.D
5.D
6.B
7.C
8.B
9.B
10.D
11.C
12.C
13.C
14.A
15.A
16.B
17.C
18.D
19.B
20.C
(1)1、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2)1、蒸汽机?2、电力或内燃机?。(3)影响:方便人们出行,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速了信息传递,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经济竞争和战争也有着重要影响等。(答对3点即可)
22.
23.(1)爱迪生。灯泡。
(2)美国人福特。
(3)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24.(1)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成果,发明家
(3)电灯泡、飞机、有线电报、电话机.
25.英国。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轮船、火车。机器大工业。
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或飞机)。
知识文明。
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26.
27.飞机,电子计算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碳丝灯泡
(3)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之路。
28.趋势:由民间组织向国家机构演变;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不断结合;政府对科技干预不断增强;国防科学研究不断强化。
影响:推动美国科技发展与生产力进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起到推动作用;为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基础。
29.(1)哈格里夫斯、电话、诺贝尔
B
(3)图2: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电灯、电影放映机等,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图3:1859年达尔文生物
学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观点,打破了神创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历史影响: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30.(1)史蒂芬孙;爱迪生。
(2)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3)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为普遍现象。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