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认识方程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认识方程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2 12: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们刚刚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也是方程学习的关键。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模型。对它的学习首要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方程意义是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后的延续,也是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生认识方程后,判断方程比较容易。而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有能正确列出方程;二是根据算术思路列出形式上的方程。
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3、以天平为基石,为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知识的抽象思维之间架设桥梁。方程不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一、课前准备
1、谈话引入:孩子们玩过跷跷板吗?你能说说怎么玩的?我也玩过(出示图片),看到这幅图,你想说点什么?
2、质疑: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我儿子每次玩跷跷板都不要我跟他玩。为什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伙伴,你对他的体重有什么样的要求?(体重差不多的)看来孩子们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咱们准备上课了。
二、认识等式和不等式
1、同学们对跷跷板非常的熟悉。其实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出示天平图片)认识它吗?说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出示一颗樱桃)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天平左边和右边相等。樱桃等于5克。)(出示一颗草莓)这幅呢?(草莓等于20克)(出示一颗草莓和一颗樱桃)要是我把樱桃和草莓都放在左盘,那么右盘如何放?
3、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20+5=25)
4、小结:数学中像这种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5、(出示一颗草莓和一个香蕉)要是我把樱桃换成香蕉,会怎么样?你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20+x > 25)。哪儿有x ?x表示什么?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真好,能把前面的知识学以致用。)为什么用>来表示?
6:小结:数学中像这种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7、现在能测出香蕉的重量吗?为什么?
三、认识方程
1.用数学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那我得调整砝码,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试试。(出示图片)又发生了什么情况?你还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20+x < 125。这次我们能测出香蕉的重量吗?为什么?
是的,两个水果的重量比125克小,我得再换换,于是我把25克的砝码换成5克的,(出示课件)现在用哪个数学式子表示?20+x = 105现在我们能测出香蕉的重量吗?为什么前面2个不能,而现在这个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
我还来测量水果,你们来写出算式。(课件出示图)学生回答数学式子 450+150=600 150+y = 500 20+20+20<100 2a =380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20+5=25 20+x > 25 20+x < 125 20+x = 105 450+150=600 150+y = 500 20+20+20<100 150+100>200 2a =50 ),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并在小组内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先自已独立思考,有困难再求助同学。
⑵动手操作
⑶交流反馈
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展示课件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b.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
⑷形成概念
揭示:像150+100>200 20+5=25 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20+x > 25 20+x < 125 ,20+x = 105 150+χ = 500 20+y=200 2a=50 这两类式子是以前所不常见的,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左边的不等式中的未知数不能根据现有的已知数求出具体的数,右边的等式,可以根据已知数求出来具体的数来,。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式子叫做方程。 板书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方程?
你的概括能力真好,同学们此时应该有掌声。
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看看书上有关方程的知识,在书上找到黑板上的这句话就把它作上记号。
3.判断深化理解
?A、下面哪些是等式?是等式的画“ ”,哪些是方程?是方程的画“ ” ,并说明原因。
χ+5=18 χ+7<9 2+7=9 χ+32 27÷3=9 3a =22 χ-y=9
6χ+ =78 80 -
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刚才我看见有一个同学在找方程的时候,是直接从等式中找的,没有去看那3个式子,孩子们观察,我觉得方程和等式之间应该藏着某种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介绍方程的历史。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
古人在几千年前就会用方程解决问题了,我觉得我们以前在哪儿见到过类似的式子?这些式子你见过吗?
20 +( )=25 ○ – 8 = 15 24÷☆ = 6
什么时候学的?其实那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的最初的样子,只是那时我们还小,用了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形式表现的,我们今天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出示20 +X=25 X – 8 = 15 24÷X = 6,
四、列方程,直观向抽象思维提升
1、既然方程是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那从这幅线段图中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注意观察图,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列好了小组内交流。
列好了吗?谁来说说能列出几个?还有吗?
就这一幅图找到了几个方程?
别蒙我,光找方程不稀奇,你能说出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式的?我就真佩服你。
如果用规范的语言那等量关系式就是:已走的米数+还剩下的米数=全长。
真好,第二个谁来说说?第三个?第四个?全长—还剩下的米数=已走的米数
在这四个方程中有一个方程通常不用,你猜是哪个?
据我了解,很同学认为这个方程特好,算起来好简单,但它和算术方法本质上、也就是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也就是去掉X还是能解决问题。
2、同一问题,我们能列出不同的方程,这一个不太好先藏起来。那么,不同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列出相同的方程?试试看。出示:
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4小时共行驶了320千米。
某车间一台机器1小时可以加工X个零件,4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某旅游景区一张门票X元,买4张门票一共用去320元。
三个方程一出,大伙儿都笑了,为什么?
明明三个问题各不相同,为什么列出的方程却一样?
(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找到了核心的问题,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数量关系真的一样吗?我们来看看。
这三个问题,反映的都是4个X相加是320的等量关系,所以列出的方程也是一样的。
那么生活中还能再找到一个问题,也能列出这样的方程吗?
学生说:每天看X页,4天看了320页。每个玩具X元,4个玩具一共320元、、、、
这样的问题能找多少个?只要它们具有同样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少个问题,一个方程就能搞定。
前面我们一个问题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现在我们不同的问题可以列出一个相同的方程,其根本原因就是等量关系,前面是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后面是根据相同的等量关系。就是说我要找出方程必须先找出等量关系。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方程?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简单的方程?
方程看似复杂,却又如此简单,简洁,方程的核心就是表达相等的数量关系。
一个小小等号,就可以将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搭建起一座和谐、完美的数学桥梁,这就是方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