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20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精选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29中三模语文试题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彭天锡串戏妙天下 妙:
(2)辄呼 辄: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2)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10. 本文用如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11. 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35中三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选自《迁仙别记》)
[注释]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瓦裂不葺 葺 (2)延人治屋 延
9.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2)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
10. 迂公性吝啬在文中有那些表现?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1. 这篇文章讽刺了什么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一中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尊师
学者①师达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③焉。在右④则右重,在左④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⑤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⑥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选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注释】:①学者:从师学习的人。②达:知识通达。③理:治理,整治。④左、右:泛指所有地方。⑤争:争着力求获得或达到,这里可译成计较或看重。⑥疾: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学者师达而有材 (2)是德行彰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10. 文中论述“尊师”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1. 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同样都是劝勉人学习尊师的文章,两文在劝勉方式上有何不同?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①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④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比:近来。②惩艾:惩治、惩戒。③曩:从前。④寻绎:推求探索。⑤勒:编辑。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然负此自放 ②辄复不省
9. 翻译下面句子。
①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
10. 结合选文,说说秦观把他编写的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11. 联系《送东阳马生序》,谈谈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态度方面有何异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④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跂:提起脚后跟站着。④生:通“性”,本性,天性。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声非加疾也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2分)选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劝学的?
11.(2分)第二段设喻论证了什么观点?《北冥有鱼》中的哪句话也体现了此观点?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或问之 ?
(2)亦不睨视而去 ?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2)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10.(2分)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11.(2分)结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论述“此之谓失其本心”谈谈许衡是如何“守住本心”的。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8、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流露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
B.“恐”字表现了词人即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里,深刻表达出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C.“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②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眼”一句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
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清]李颙《关中书院学程》)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负箧曳屣 (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 )
③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 ④即意念无差 ( )
10、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11、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13、【甲】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4、【甲】文结尾句“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2分)
15、【乙】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内蒙古
20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题精选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29中三模语文试题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彭天锡串戏妙天下 妙:
(2)辄呼 辄: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2)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
10. 本文用如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11. 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答案】8. 妙:绝,妙绝。 辄:就。
9. (1)经过天锡用心去表现而更加狠毒,借天锡的表情去刻画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一描绘就更加阴险。
(2)我曾经看了一出好戏,恨不得用包裹圣物的锦缎把它包裹起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使之不朽。
10. 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亦可)。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回答铺陈、烘托等言之有理也可)
11. ①有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广泛。痴迷山水,酷爱戏曲。②才华出众,文采好。如《湖心亭看雪》中,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彭天锡串戏》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串戏之妙。③特立独行。在大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对伶人彭天锡以平视的态度大加赞赏。④有家国情怀。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崇祯”“金陵”追忆故国山河,在《彭天锡串戏》中,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着亡国之痛。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彭天锡客串演戏,其演技绝妙天下。妙:妙绝。
(2)句意:就大呼。辄: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经,经过。愈,更加。狠,狠毒。刁,刁钻。险,阴险。
(2)余,我。尝,曾经。法锦,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的一种丝织品。传,传承。不朽,使它不朽。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彭天锡串戏妙天下”“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可知,这里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直接的赞美了彭天锡的演戏,并且具体的描绘了他演的角色,他善演丑净角色,角色在他的表演下,形象和个性更加鲜明,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正面、直接的写出了彭天锡演戏水平之高。(2)结合“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可知,这里是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侧面烘托彭天锡串戏的妙,并且运用比喻修辞,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突出其戏给自己的美好的感受,同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多角度侧面烘托彭天锡串戏之妙。(3)文章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亦可),突出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形象。答题要点: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张岱的形象。(1)在《湖心亭看雪》中,大雪之后,张岱带着小童去赏雪,寂静的天地中寥寥几人,看出他对山水的痴迷,具有有生活情趣。在《彭天锡串戏》中,张岱能够非常精准的评价彭天锡的表演能力,看出他对此研究比较深入,喜爱戏曲,看出他兴趣爱好广泛。他是一个有着生活情趣的人。(2)在《湖心亭看雪》中,寥寥数语描绘了雪后的景色,而在《彭天锡串戏》中则生动的描写了评价了彭天锡演出的角色的出色,看出他是一个才华出众、文采好的人。(3)结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等句子可知,无论是对景色的欣赏,还是对人的欣赏和评价,张岱都不拘泥于世俗的标准,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有自己的原则,即使是一个伶人,身份低微,但是因为表演的好,也得到张岱的大力称赞,看出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4)结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可知,《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写于明王朝灭亡五年后,但是他仍然用的是明朝的年号,看出他的家国情怀。而在《彭天锡串戏》中,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着亡国之痛。也有家国情怀。故可知张岱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点睛】译文:彭天锡客串演戏,其演技绝妙天下。他的每出戏都出自正宗师传,一腔一字不曾随意改动。他曾经为学一出戏,请师傅到他家教戏,付给师傅报酬数十金,他有很大的家业,为了学戏花费殆尽。春天,他多半在西湖,曾经五次到绍兴。他到我家演戏五、六十场,但他的技巧都没有表演完。
天锡多半扮演丑净行的角色,千古的奸雄佞臣,经过天锡用心去表现而更加狠毒,借天锡的表情去刻画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一描绘更加阴险。设身处地地设想,恐怕纣的凶恶,也不如他表演的那么刻毒,那么淋漓尽致!他一皱眉,一瞪眼,就表现出腹中有剑,笑里藏刀,心怀鬼胎,暗藏杀机,阴森可怕。大概天锡有一肚子诗书史书,一肚子山川,一肚子智谋,一肚子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意在这里发泄出来罢了。我曾经看了一出好戏,恨不得使法术用绸缎把它包裏起来,让它流传后世不腐朽;我曾经把一出戏比作天上的一夜好月,比作火候正好的一杯好茶,只能供一时欣赏,其实是欣赏不够的。桓子野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便大呼:“奈何!奈何!”真是有无可奈何的感觉,难以言传。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35中三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选自《迁仙别记》)
[注释]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瓦裂不葺 葺 (2)延人治屋 延
9.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2)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
10. 迂公性吝啬在文中有那些表现?引用文中语句说明。
11. 这篇文章讽刺了什么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8. (1)修补,修缮 (2)邀请
9. (1)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2)你凭什么当父亲?凭什么当丈夫?
10. (1)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2)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11. 讽刺那些为为人吝啬,缺乏远见的人或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得利益的人。
【解析】
【8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延”是“邀请”;“葺”是“修补,修缮”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妻子(妻子和儿女)、匿(躲藏)、淋漓(沾湿或流滴貌)”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汝(你)、何以(凭什么)、为(做,当)”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记叙了一个吝啬的迂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修了还说白白浪费钱。其原文中的表现其性格特点的句子是“篱败不修,瓦裂不葺”和“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据此可作答。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中的迂公是个吝啬小气的人,为一点钱而斤斤计较,为了财富而不愿花钱,缺乏远见,并且目光短浅。作者借此强烈讽刺了那些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见识短浅、不求上进、吝啬、不思进取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叫他迂公,他的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雨,屋子漏雨漏得像水柱, 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一边大叫一边辱骂,妻子责骂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当父亲?凭什么当丈夫?”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一中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尊师
学者①师达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③焉。在右④则右重,在左④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⑤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⑥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选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注释】:①学者:从师学习的人。②达:知识通达。③理:治理,整治。④左、右:泛指所有地方。⑤争:争着力求获得或达到,这里可译成计较或看重。⑥疾: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学者师达而有材 (2)是德行彰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10. 文中论述“尊师”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1. 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同样都是劝勉人学习尊师的文章,两文在劝勉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8. (1)才能,才华;(2)揭示,表露
9. (1)如果学生认同老师所授之道,那么老师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2)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10. 古代的君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而且不分贵富贫贱:老师不在乎学生的尊贵贫贱,而在乎学生能尊重接受理义。
11.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现身说法,来劝勉东阳马生尊师求学;本文则是用直接说理的方式,告诉求学者只有尊师,方成其才的道理,可谓:亲师信道成才。
【解析】
【8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材”通“才”,才能,才华;“彰”是“彰显,揭示,表露”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苟(如果)、可(认可)、事(事情,指老师对他们的教诲)”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本句省略的主语。
(2)句中的“疾(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魁(头目,首领)、尝(曾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的“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等语句,从圣人尊师和老师的道德操守角度来概括作答。
【11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这篇赠序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采用了“现身说法”的方法,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从而勉励马生尊师求学,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而本文则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后,然后用“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加以例证;接着采用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只有尊师,才能成才的道理。运用的是“直接说理”的方式。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从师学习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显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①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④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比:近来。②惩艾:惩治、惩戒。③曩:从前。④寻绎:推求探索。⑤勒:编辑。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然负此自放 ②辄复不省
9. 翻译下面句子。
①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
10. 结合选文,说说秦观把他编写的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
11. 联系《送东阳马生序》,谈谈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态度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8. ①依仗 ②记
9. ①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②年长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10. 作者读史受到启发,认为读书也要选择精品,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
11. 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负:依仗;
②句意: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省: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重点词:
(1)足:可以,能够;敌:动词,抵抗,对抗;羸:羸弱,疲弱。
(2)长:年长;善:容易;庶几:表揣测,也许,估计;以: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可知,作者从书中“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这句话受到启发,明白了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子”“史”中的语句,编为《精骑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比较分析。
相同处:《送东阳马生序》中,从作者“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议论中,可知宋濂认为勤奋专心很重要;本文中,从作者“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的感慨中,可知秦观也认为勤奋很重要。
不同处:宋濂“幼时即嗜学”,成年后从师求学,不畏从师之艰,旅途之艰,生活之艰,仍然勤奋好学,心中以学习为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见他的勤奋是持之以恒的;但是秦观,根据“子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等可知,他少年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于是用勤奋来弥补。可见他的勤奋是间断性的。
【点睛】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子”“史”中的语句,编为若干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④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跂:提起脚后跟站着。④生:通“性”,本性,天性。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声非加疾也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2分)选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劝学的?
11.(2分)第二段设喻论证了什么观点?《北冥有鱼》中的哪句话也体现了此观点?
答案:
8.(1)即使 (2)快,这里引申为声音宏大
9.(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0.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方法
11.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或“去以六月息者也”或“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五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或问之 ?
(2)亦不睨视而去 ?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2)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10.(2分)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11.(2分)结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论述“此之谓失其本心”谈谈许衡是如何“守住本心”的。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8、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流露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
B.“恐”字表现了词人即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里,深刻表达出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C.“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②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眼”一句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3分)
8、 ①(2分) C
②(3分)“转”和“低”准确生动的描绘了月光的移动,说明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之情。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
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清]李颙《关中书院学程》)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负箧曳屣 (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 )
③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 ④即意念无差 ( )
10、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11、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13、【甲】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4、【甲】文结尾句“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2分)
15、【乙】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9、(4分)①背着 ②拿 ③查验检讨 ④差错、错误
10、(2分)C
11、(2分)C
12、(4分)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②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13、(3分)得书之难 求师之诚 求学之苦?
14、(2分)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15、(2分)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