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08: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的教育理念,通过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采用阅读、观察、合作探究、分组竞赛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开展有一定深度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是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是本单元的核心。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其灿烂的文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时,唐政府本着兼容并蓄的原则,吸收外来文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交易,给予他们多项优惠政策,通过商业贸易等手段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与此同时,这种友好交往也促进了中国的进步与繁荣。因此,充分利用本节课,不但可以树立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并且通过交往、交流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与外界文化的频繁接触与交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在于学习了其他先进国家的优秀之处,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发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认知规律看,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能进行直接观察,因此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概念,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会有一定的困难。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学习热情,而且经过前期的学习,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讲授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玄奘西游等史实。
启发学生结合上述史实,探究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探究,历史借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恰当的媒体手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会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指导学生思考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组PK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鉴真、玄奘的事迹和品质,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对唐朝频繁交往原因的探究,感受唐朝的先进,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历史的借鉴,理解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通过改革开放后中国强盛的史实,进一步感悟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四、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教学重点: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通过典型人物与事例,运用大量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媒体手段,使学生了解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的理解唐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在学生对唐代交往史实有了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分析唐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 2、 《鉴真东渡》、《西游记》、《北京欢迎你》等视频资料,《秦王破阵乐》、
《阿里郎》等音频资料。 3、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反映唐朝及现代与日本等国交往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 轻松导入】
音乐:《秦王破阵乐》 游戏:“看谁眼力好”
图片:《职贡图》
【地图运用 整体把握】
地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情境问题:如果我们从长安出发,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原来在唐朝时已经可以到达这么多的地方,这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典型事例 感知历史】
(结合地图)让我们沿着这条海上交通线,先去日本看一看吧。
说起去旅游,口袋里可少不了一样东西——钱。
图片:唐朝和日本的货币 请仔细观察这两枚钱币,同学们会发现什么问题?
同学们还能举出日本受到唐朝影响的例子吗?
展示双方服饰、建筑等各方面图片。
原因探究:日本为什么对唐文化了解如此深刻呢?
聆听音乐,感受气氛 积极参与活动,说出图片展示内容及所学相关知识。
观察人物形象,了解人物身份。
探究原因,思考到遣唐使方面的原因并加以解说。
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回顾所学知识;并为后来分析原因打下伏笔。
通过人物形象对比自然导入本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从整体上感知唐朝的对外交往范围。 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且为后来分析原因打下伏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并感受唐文化对日本的深深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对遣唐使的介绍明晰此知识。
那么除了遣唐使的作用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
图片:《鉴真坐像》 活动:“三言两语话鉴真” 视频:《鉴真东渡》
通过同学们对鉴真的了解,你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图片:《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日本将“唐招提寺”视为艺术明珠,将“鉴真坐像”定为国宝,显示了日本对这段友谊的珍视,那么现在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中日交往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中日两国的人民却是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图片:长春中日友好会馆、仙台大街等。
我们相信,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中日友好的大门将会畅通无阻,中日两国的人民将会友谊长存!
地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分析除了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的原因之外,一些中国的友好使者也做出了贡献,比如说鉴真。
结合自己对鉴真资料的搜集,简单介绍鉴真事迹。
思考回答,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实例说明现在的中日关系。也许会提到日本的侵华史等。
认识到中日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和平与发展才是历史的方向。
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并自然过渡到鉴真这个重要人物。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整合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鉴真的一诺千金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日本的侵华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结束了愉快的日本之旅,下一站我们迁往朝鲜半岛,同学们知道要去哪里吗?
图示:唐与新罗的交往 阅读整理:阅读教材,寻找唐与新罗交往的具体史实,填写图示的相关内容。
音配图,展示朝鲜半岛的图片。 地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刚刚拜访了两个近邻,下面想走远一点,去印度半岛游览佛教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去哪里呢? 提到天竺,有个人可是大大的有名,他是谁呢? 多媒体:玄奘西行 利用多媒体手段简介玄奘西行经过。 视频《西游记》 PK赛:我更喜欢谁 火眼金睛:寻找唐僧、玄奘和鉴真的相同点。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不断的取长补短,拥有鉴真的坚韧和玄奘的勇敢,你们也一定会抵达理想的彼岸,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了解下面的学习内容是唐与新罗的交往。
阅读教材,提炼信息,搜集唐与新罗交往的具体史实并完成活动。
观看图片
了解下面的学习内容是唐与天竺的交往。 回答问题,提到玄奘 仔细观察,了解经过
小组合作,整理论据 分组PK,说出更喜欢唐僧或是玄奘的理由。 寻找相同点,感受人物品质。
利用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认知并自然过渡。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阅读分析及提炼信息的能力。
渲染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利用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认知并自然过渡。
调动学生兴趣,引出重要人物玄奘。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的展示玄奘西行的经过,加深学生的印象。
利用学生熟悉的形象,营造轻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分组PK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并在活动中体会到文艺作品与历史的区别。
通过寻找相同点,感受他们坚持理想,坚忍不拔的品质,产生对人物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预期效果
【问题探究 活跃思维】 通过对日本、新罗和天竺的探访,我们亲眼见证了唐与各国的频繁的友好交往。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朝对外友好交往频繁的原因都有哪些?”
【历史借鉴 情感升华】 正是在不断的交往与学习中,各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图片:发达的日本
历史的镜子:日本的迅速发展给了我们哪些借鉴?
合作探究,分析主要原因(唐朝的强盛、开明的政策、发达的交通等)。
认识日本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外交往与学习,认识到对外交往的重要性。
观看图片,聆听老师介绍,感受改革开放以来
的发展变化,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齐声合唱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并使学生在积累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
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从历史中得到借鉴,进一步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开放后中国强盛的史实,引导学生理解
对外和平交往的重要性,感悟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利用歌曲,唱出自己对
世界朋友的欢迎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