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09: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宋代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②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思考和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同学我们,我们在前面几课内容当中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状况,说说你们对宋朝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对峙的过程中总喜欢花钱买平安,宋朝灭亡时的两个皇帝被金军虏获,遭遇靖康之耻,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更是被蒙古骑兵逼得跳海。所以宋朝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积贫积弱的窝囊形象。但事实上,它还有另一面?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中】余秋雨
为什么这个被戏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王朝为何会有有着如此的吸引力呢?我们一起最近《清明上河图》来感受宋朝的另一终画风。
提问:在刚才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之后,转入新课学习: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平民宋有财的脚步,去感受宋代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北宋政治经济的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迫切想去感受宋代经济繁荣表现。
(二)合作探究,剖析主题(新课讲授)
1、农业的发展(宋有财求生记)
(角色扮演:我叫宋有财,我的老家在东京(今开封),由于常年战乱,我的父亲便带着母亲和我还有两个妹妹逃到了南方,途中遭到劫匪的抢掠,我和家人在慌乱中不幸离散,现在我独自逃到了临安(今杭州),我已经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现在只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我身体健康,能挑能扛,请你们帮我谋一条求生之路!)
师:宋有财真可怜!,你能帮帮他吗?(配音:到了南方,我能做些什么活呢?)
生: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教师归纳。
(角色扮演:我家祖上世代为农,我也想干回老本行,那我该种些什么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
师: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是水稻,宋代时还引进了国外的优良品种占城稻?而且,宋代还出现了复种技术,一年里可以种植双季稻,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有这样两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和“苏常熟,天下足”,苏州、湖州、常州地区的粮食丰收了,天下人民就富足,解决了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这说明我国的粮食中心在哪儿?
生:南方。
师:除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棉花、茶叶的种植也可反映出宋代发达的农业生产。那么,北宋时期,棉花的种植地仅限于广东和福建,而南宋时期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哪些地方种植的茶叶比较好呢?
生:仍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设计意图】 通过宋有财逃难到南方的人物故事设置教学情境。在同学们帮助宋有财解决生存困境的同时,教师利用史料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宋代水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发展情况。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耕地面积的扩大、新物种的引进,以及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宋代南方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手工业的兴盛(宋有财学手艺)
师:从事老本行维持生计是没有问题了,可是啊。(角色扮演:种田好辛苦啊,我想学门手艺,学什么好呢?请给我点建议吧!)谁来说说,宋有财可以学什么手艺呢?
生:纺织、造船、制瓷等。
师:学习纺织业吧,在宋代,纺织业可以细分为棉纺织业和丝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比如四川地区出土的蜀锦“号为冠天下”,还有缂丝的棉被等织物。这一时期,棉布逐渐替代了麻布,成为了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学习造船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可以去哪些地方学习造船技术呢?
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
师:造船业主要是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并且造船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还建有当时世界上最早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船坞。并且南宋时期还配备了指南针来准确辨别航向。都有哪些著名的瓷窑呢?到哪个瓷窑最能学到各家之长呢?
生:汝窑、哥窑、官窑、均窑和定窑和江西景德镇。
师:北宋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五大官窑,还有江西景德镇。由于战乱,北方地区的主要制瓷基地被严重破坏,大量的制瓷技艺随着人口的南迁传到了南方地区,江西景德镇传承南方青瓷的技艺又兼收北方白瓷的制作工艺,制造出了大量瑰丽而精致的瓷器,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设计意图】通过宋有财学手艺,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宋代手工业在纺织业、造船业和制瓷业方面的突出成就。适当运用丰富的图片和史料加深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3、商业贸易的繁荣(宋有财致富记)
(角色扮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兜里终于有些银两了,我想拿这些银两去做生意赚大钱,该去哪里好呢?)
师:请你替宋有财想一想,到哪里才能做大买卖呢? 生:当时的都城开封、临安等地。 师:但宋有财还有疑惑,(角色扮演:做买卖会有时间限制吗?我曾听父亲说唐朝时只能日中之时做生意,时间也太短了!)宋代的经商时间也和唐朝一样有严格的限制吗?
生:没有。
师:我们来看两则材料······由于宋代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连街道以及宅巷之内都可以开设店铺,并且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教师:宋有财到了大都市后,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又给他提供了发财的新路子。 (角色扮演:听朋友说出海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货物好呢?) 生:瓷器、丝绸、茶叶等等。
(角色扮演: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有哪些呢?) 生:朝鲜、日本、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港口有广州、泉州。 (角色扮演: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呢?)
生:市舶司。
师:是的,宋代朝廷非常鼓励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加以管理,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关机构。凭借着坚固而巨大的舟船和娴熟的航海技术,商人们打开了异域之门,带回了远方的奇珍,也将中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条航程远、规模大、贸易额高的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在海外贸易方面延续了唐代的国际化传统,不仅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角色扮演:出海贸易果然很赚钱啊,现在的我已经吃穿不愁了!可是啊,每天背着很重的银两实在是不方便,这该怎么办呢?)
生:使用纸币,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相比于金属货币,有哪些优势呢?
生:纸币的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携带方便。
4、合作探究1: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如下: 政治因素: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合作探究1:探讨宋代经济发展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师: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今天这节课对宋代经济的了解,你能说一说,这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开放性问题,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培养学生以史论证的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联系时代发展态势,以史为鉴。
三、教师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课程学习中,我们跟随宋有财的脚步了解了宋代经济发展表现,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个部门都有了了解,感受到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宋朝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经济的百分之八十,听到这个数据相信同学们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在今天乃至以后的中国会一直延续下去,我希望的我们的学生能把握当下,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教学体会
(一)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在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模式,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材料,带来视觉上的改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观察思考能力,并予以学生大胆发言的机会,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