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时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时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2 13: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时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进行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课件出示)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提问:从图里看,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一时间的?要知道时间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通过看钟表来进一步认识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课件出示)
1、 出示钟?提问:小朋友?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而且认识了整时。现在的钟面上是几时?下午3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就是3时?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钟面上的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
请大家来观察一下并讨论这三个问题: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
(3)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先由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解决第一个问题: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板书(?12个大格 )
解决第二个问题: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起回答:一大格有5个小格?
解决第三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格?指名回答:一共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指名说:鼓励多种不同的数法:1个1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板书(?60个小格)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从而达到认识钟面的目的。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二)认识时、分。
认识1时。(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小时吗?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1小时?)
想一想:时针从数字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指名回答?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也就是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小时。
(在注重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引导区别时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在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指出:1小时有时也称作1时。(?板书?1时)?
提问:时针走,3大格是几小时?(3小时?)走6大格呢???(6小时?)走1圈呢???(12小时)
认识1分。(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讲解:分针走路看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指出:我们在生活中也把1分称为1分钟。提问: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呢?
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从12走到2呢?从12走到4呢??学生讨论回答。 ?
(三)认识时分的关系。
我们让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好不好?
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拨的钟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多长时间?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了多少时间?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那么从这你知道了什么?所以1时=60分。(板书:l时=60分)
三、巩固练习。
1、体验一分钟?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轻松一下。
听完后问?知道我们刚才听了多少时间的音乐吗?是1分钟。 那1分钟能做些什么呢?
(1)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
(2)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
(3)1分钟能跳几下绳? ?
(4)1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
2、体验一小时:? ?
(1)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
(2)针从12走到7要走多长时间;分针从12走到4,要走多长时间?时针从12走到4,要走多长时间,走到4呢?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上课、下课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最贴近的事情中感受1小时。课后对家长作调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1小时的认识,有利于对其时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上了大约30多分钟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小时能做哪些事呢?请大家回家作个小小的调查,看看爸爸妈妈1小时还能做哪些事情?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时=60分
教学反思: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我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题,让学生仿佛身临一个动画的世界,愉快的学习。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一个简单的猜谜语游戏,引出钟面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老师的活动中。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