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为人处世类文言文整理及对比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为人处世类文言文整理及对比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4: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为人处世类文言文对比练习
篇目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伯牙善鼓琴》《爱莲说》
相同点
通过哲理或事例给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指导。
不同点
写作特点
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忧患意识,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鱼我所欲也》:要有“舍生取义”的思想,时刻保持本心。
《伯牙善鼓琴》:交友建立在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且要学会珍惜友谊。
《富贵不能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
《爱莲说》:洁身自好
写作思路
《富贵不能淫》:文章以景春的言论开篇,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接下来对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进行反驳,并以事实论证提出大丈夫不应该顺从,再以道理论证从行为、态度、修养方面进一步摆明关于“大丈夫”的观点,属层层递进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成长谈到治理国家,属层层递进式。
《鱼我所欲也》:先引出论点,再分别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属并列式。
《伯牙善鼓琴》:先记叙两人普通事例,交代“善鼓琴”“善听”的特点,再用“卒逢暴雨”一事引出“辄穷其趣”,结尾借伯牙之口赞叹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层次分明,从一般事件写到特殊事件,文末借反问句点明中心,层次清晰。
《爱莲说》:托物寓意,对比手法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衡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学而时习之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4.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答: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
【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
C.驴不胜怒,蹄之D.已而之细柳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2分)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为人处世类文言文对比练习
篇目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伯牙善鼓琴》《爱莲说》
相同点
通过哲理或事例给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指导。
不同点
写作特点
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忧患意识,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鱼我所欲也》:要有“舍生取义”的思想,时刻保持本心。
《伯牙善鼓琴》:交友建立在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且要学会珍惜友谊。
《富贵不能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
《爱莲说》:洁身自好
写作思路
《富贵不能淫》:文章以景春的言论开篇,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接下来对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观点进行反驳,并以事实论证提出大丈夫不应该顺从,再以道理论证从行为、态度、修养方面进一步摆明关于“大丈夫”的观点,属层层递进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成长谈到治理国家,属层层递进式。
《鱼我所欲也》:先引出论点,再分别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属并列式。
《伯牙善鼓琴》:先记叙两人普通事例,交代“善鼓琴”“善听”的特点,再用“卒逢暴雨”一事引出“辄穷其趣”,结尾借伯牙之口赞叹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层次分明,从一般事件写到特殊事件,文末借反问句点明中心,层次清晰。
《爱莲说》:托物寓意,对比手法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衡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
3.(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
4.人的尊严(骨气)逆境造就人才
5.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学而时习之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4.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有所作为2.B
3.用(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4.《爱莲说》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生于忧患,死于字乐》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
【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
C.驴不胜怒,蹄之D.已而之细柳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2分)
答案:
10.B
11.A
12.C
13.①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分)
②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分)
14.威武不能屈(1分)示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