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大豆过江》 1958年作
壁画《一种树四种果》
1958年作
这是1958年出现壁画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56——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
1. 中共八大的召开
——良好开端
2.三面红旗
——严重的失误
3.十年苍黄
4.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的涌现
——严重的挫折
学
习
目
标
中共
八大
背景
内容
意义
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时间
1956年
1. 中共八大的召开
——良好开端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
要矛盾
第二对主
要矛盾
先进的工业国
落后的农业国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2.三面红旗
——严重的失误
失误一:总路线
失误二:大跃进
失误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一:总路线
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呢?
指明了党的任务 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片面强调“多”和“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二:大跃进(1958-1961)
7
结果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工业、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福建花生亩产过万斤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跃进的表现: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农业上——浮夸风盛行,虚报产量
失误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9
特点是“一大二公”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性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材料一: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一点,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是全党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经济建设,就能够取得我们所希望的、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度。
材料二:我们全党还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又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
材料三:(党的许多同志)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做法,夸大的、虚假的、给生产带来破坏的“跃进成果”,终将真正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以上选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急于求成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违背客观规律
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失误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经验
教训
1.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年度
粮食产量
比上年减少
1958
4000亿斤
1959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
2950亿斤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1959~1961
图表说明了什么?
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三年的经济困难原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自然灾害
措施: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时间:1966年夏
4.动乱的表现:
3.指挥部:
5.后果:
6.最大的冤案:
1.原因: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开始的标志
改旧名
拆匾额
毁文物
烧古籍
文革最大的冤案
动 乱 局 面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
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
动乱局面
动乱局面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及社会名流人物
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陈昌浩(1967年7月30日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刘少奇(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龙(1969年6月9日,元帅)
容国团(乒乓球国手?1968.5.16?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傅其芳?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68.4.16.?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李达(1966年8月24日,武汉大学校长)
黄绍竑(1966年8月31日,政务院政务委员,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罗广斌(1967年2月10日,共青团重庆市委部长,《红岩》作者)
田汉(1968年12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
李立三(1967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陈梦家(1966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诗人)
邓拓(196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总编辑,作家)?服毒致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北大副校长?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傅雷夫妇(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服毒自杀,妻子朱梅馥随之上吊自杀
老舍(1966年8月24日,著名作家)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吴晗(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
十年文革中,整了1亿人,非正常死亡773万人。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
“文化大革命”中有哪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各自是如何覆灭的?
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 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第二单元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进行了宣判。 江青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
结束
历史的审判
叶剑英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教
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经验
教训
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了约6200亿元,相当于我国人民1949—1979年整整三十年的创造。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行业
成就
钢铁
石油
现代工业
交通
科技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1956-1966)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的涌现
意义: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钢(万吨)
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度)
1957年
1965年
193
676
1.3
1132
2.3
146
1223
535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① 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②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武汉
包头
胜利油田
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
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1973)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中华民族的脊梁
铁人
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战士
模范人物的涌现
——时代的楷模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
“总路线”
“文化大 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探索之路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课堂小结
易错易混点:
建国后已学过的三次与土地有关的问题: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地主土地私有变成农民土地私有,私有制没变。
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土地集体所有,
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
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主要表现是大办公社食堂。
人民公社权力过分集中,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
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