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之风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君子之风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2: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君子之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目标)
疏通字词
读懂文本
背诵相关篇目
归纳篇目内容,探究文化内涵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疏通字词
读懂文本
编写导学案,重点掌握字词及重要概念
重要字词:孙


弘毅…
重要概念:君子
小人



质…

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箪食陋巷(箪食瓢饮)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乐水乐山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子曰:志士仁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

子曰:贤哉,回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子曰:知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背诵相关篇目
(15.9、4.16、6.11、7.16、7.19、6.23、8.7)
《论语》把人细分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
比如: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
归纳篇目内容,探究文化内涵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5.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兼美
“文”:外在的表现
“质”:内在的修养
“文”的具体要求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温和严肃
庄重安详
“质”的具体要求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德才兼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坚守义、礼、逊、信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
杀身成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韩非子的价值观: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和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董仲舒的价值观: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讲义不要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结合课后练习三
颜渊档案
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好学”的精神
安贫乐道
“不违仁”
孔子语录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8)
安贫乐道
贫贱不能移(孟子)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对“浮云”比喻的理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19)
“忘食”“忘忧”“忘老”
,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乐以忘忧
乐知天命
朱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3)
乐山乐水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7)
曾子对读书人要求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态,
将历史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形象.
屈原、荆柯、楚霸王、岳飞、陆游、文天祥、
哈姆雷特、浮士德。
小人的表现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求生害仁
见利忘义
贪图享受
患得患失
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法。(2分)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③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1.根据①②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2分)
乐以忘忧
患得患失
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4分)
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材料一: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材料二: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他们追求的快乐有何不同。(2分)
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联系你的人生态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一: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二: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