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者爱人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仁者爱人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2:1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目标)
疏通字词
读懂文本
背诵相关篇目
归纳篇目内容,探究文化内涵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疏通字词
读懂文本
编写导学案,重点掌握字词及重要概念
重要字词:谨



被…
重要概念:仁




仁爱观…
背诵相关篇目
(1.6
5.26)
11、子曰: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

。”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仁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
归纳篇目内容,探究文化内涵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亦即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会想到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实现仁义最好的办法。
——于丹《论语心得》
仁的本质就是爱人。用今天的话说,
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思考师生三人各言其志,有什么不同?
子路是义士,强调物质上的共享,对“仁”的追求。
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心中有仁而不违仁。
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胸怀博大,境界更高。
子路和颜渊鲜明对比:
子路豪放,能和朋友分享物质
颜渊谦虚,守住仁,不自吹自擂
孔子是普施仁爱,不管老的少的同龄的皆大欢喜,和睦相处。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
体现了孔子轻财、博爱、以人为本的伟大品格.
“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体现了孔子具有同情心(恻隐之心)。
为什么孔子对师冕说的话是不厌其烦,详尽至极?
突出孔子尊重、体谅、关心人、
特别是关爱弱者的“仁爱”精神。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面对这三类人,孔子为什么要“必作、必趋”?
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有了恻隐悲戚之心
看到盲人,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同情之意
看到穿着礼服的人,表达严肃庄重的态度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
孔子取物有度。
充满仁爱之心
国策中的“人本”思想
提高基本养老金、免费接种疫苗、
实现“跨省通办”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减税政策
增加居民医保经费……
现实生活中的“仁”者
事迹:2000年,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刘秀祥生于贵州一个边远贫困山村,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哥哥姐姐离家出走,从11岁开始,他只能和无法自理的母亲相依为命,直到高中也过着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的生活。为省钱他带着母亲住过四处透风的棚子,也住过自己在山坡上搭的草棚。
由于高考前一周营养不良与身体超负荷运转,他病倒了,以6分之差落榜。为了一个复读的机会,他曾向校长下跪。老师得知情况后为他召集全校捐款,让他可以安心学业。最终在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本以为,按照他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求与劲头,物质生活的改善应该会是他最好的归宿。但是,刘秀祥的选择既让人震惊,又令人震撼。毕业后,他谢绝了出于同情而给予他年薪55万的工作,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放弃了月薪过万的城市生活。
上大学时他一边打工一边资助初中一起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其中两个考上了大学。然而,就在一个妹妹打来电话说自己初三毕业后不想再读书时,他受到了触动。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回来,我只要改变一个人,我觉得就足够了。”于是,为了唤醒这些孩子,他带着一路走来的收获和无法自理的母亲,又回到了那个他曾经拼命想要走出来的贫困山区。
现在,他是家乡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在他的努力下,乡村很多家庭关于教育的理念得到改变,很多孩子也得以继续上学,升学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两章告诉我们哪些“仁”的具体内涵?
仁之本——
孝悌
孝:孝顺父母
悌:尊敬兄长
仁之原则——
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积极为人)

(推己及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5.12)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
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原则。
——
李泽厚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待人。
——《圣经》教义
唐太宗读《论语》此章而悟:“崇饰宫宇,游赏台榭,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敝。劳敝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孔子的仁爱观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不仅“爱人”,而且“爱物”实践仁爱的途径是“忠恕”。
孔子以安邦济民为君子大仁,重大节大信,轻小节小信
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但在仁的认知上能变通
仁延伸到父母——
仁延伸到兄弟——
仁延伸到子女——
仁延伸到夫妻——
仁延伸到朋友——
仁延伸到国家——
仁延伸到人类——
仁延伸到自然——






仁民
爱物
仁——儒家价值体系
(2012浙江,23—2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
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分)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    ???,大舜的特点是    ????。(均填成语)(2分)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材料一告诉我们要做到忠和恕,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
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还要和别人一起行善。
闻过则喜
与人为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荀子·子道》)
(1)从上述材料可知,就伦理角度而言,“孝弟”的内涵是
    
;就哲学思想层面而言,
“孝弟”则是    ????。(2分)
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为仁之本
(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的忠孝观。(4分)
①孝是忠的前提,在家孝顺的人,也一定对君主忠诚,不会作乱。
②不能一味愚孝和愚忠,要能进诤言。
③表现了孔子的忠孝观是有原则的,符合中庸之道。
材料二: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便高兴。禹听到了善言,便恭敬地向人行礼。伟大的舜更是了不得,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舍弃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从他种庄稼、做瓦器、做渔夫一直到做天子,没有一处优点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和别人一起行善,所以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快步出来,把这件事告诉子贡。子贡说:“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是孝顺;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是忠贞。先生又有什么可回答的呢?”孔子说:“是个小人啊!子贡你不懂。从前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有四个谏诤之臣,那么疆域就不会被割削。父亲有了劝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劝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呢?臣子一味服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呢?要弄清所以服从的原因才可以叫作孝顺,叫作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