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14: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关系以及玄奘西行等史实,认识唐朝繁荣与开放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观察历史文物、表格梳理归纳,获取相关历史信息,感知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鉴真不懈努力、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学习玄奘为追求真知出生入死、历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受唐朝包容开放的胸襟,以及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环节:
新课
讲授: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总结
升华:
教师出示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提出问题:李白诗中的这位日本晁卿到底是什么人呢?他又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
教师介绍遣唐使,并出示遣唐使的表格
时间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次数
前后达十五次
人数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人员构成
由精挑细选的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及各类工匠等优秀人才组成。
提出问题:日本遣唐使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遣唐使的特点认识了解遣唐使。
并提出问题:那么日本为什么长时间的派出这么多人到唐朝来学习呢?唐朝的什么吸引着他们,长时间的学习以后,唐朝又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教师先后出示系列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历史材料,分析唐朝对日本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在政治、城市、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接着教师介绍鉴真,帮助学生了解鉴真东渡的背景。
教师出示鉴真东渡概况表:
引导学生通过表格了解鉴真东渡的过程,感受鉴真矢志不渝、坚贞不拔的精神。
接着出示鉴真东渡后所带书籍、建造唐招提寺、奇效丸等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建筑、医药学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讲述抗击疫情期间日本援助武汉物资标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古今联系,感受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
教师出示唐与新罗交往示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意图,认识唐与新罗有着双向的频繁往来,既对新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唐朝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教师介绍崔致远,并通过《桂苑笔耕集》中的诗《秋叶雨中》帮助学生感受崔致远的汉文化造诣,从而认识汉文化对新罗的深远影响。
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引入玄奘,在通过玄奘西行前的简历,认识玄奘其人。
通过教师讲述帮助学生了解玄奘西行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通过历史地图示意和图文材料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玄奘西行的主要过程,感受玄奘西行的艰辛与危险,认识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师通过玄奘翻译佛经的事迹和佛经翻译中学生熟悉的汉语词汇,帮助学生认识玄奘对佛教和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结合教材21页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大唐西域记》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表格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
接着教师出示一组唐朝文物和表格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文物材料和表格,感受唐朝繁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出示文字材料:唐政府为各国使节供应食物,规定:“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
唐代的科举考试和官职对于外国人是开放的,如日本人晁衡、大食人李彦升、新罗人崔致远等众多外国人都曾在考中进士,并在唐为官。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包容的胸襟。
教师通过讲述和结构图梳理总结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通过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了解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而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即有像鉴真东渡这样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像玄奘西行这样对外国文化的吸取,而这些背后既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也反映了唐朝对外政策上的开放。而正是这种开放促进了繁荣,而繁荣反过来又推动了进一步的开放。
教师联系当今国际社会和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本课主题进行升华:当今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中国同样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推动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与发展。
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我们中国在全力做好本国防治的同时,还派出多批次的医疗专家组,分别赴意大利、伊朗、塞尔维亚等国支援友好国家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时还在全球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援助日本、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大量的防疫物资。这些行动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延续了千百年前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友好交流,更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开放、互助的民族精神。
联系学生熟悉的诗人李白,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图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创设图文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玄奘的精神
培养学生历史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文物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通过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升认识
联系现实,以古鉴今,升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