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6:20: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灯 笼
散文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作者的情怀。
1.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素养)
学习目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作者简介
吴伯箫散文以其绵长、深厚、浓烈的情思见长,显示出他特别深沉的特色。这是长期的生活体验造成的。他很善于从生活的沙里提取黄金,加以熔冶。吴伯箫散文庄严、明净、精到的哲理,表现出他的深刻性,这是与他独特的情思相联系的。只有情浓,才能理壮;只有情切,才能理真;只有情长,才能理足。吴伯箫散文的质朴,是多方面的,叙述是质朴的,描写是质朴的,抒情和议论也是质朴的。他的散文,如同“无花果”,没有鲜艳的花朵,但却悄悄地结出老熟的果实。
吴伯箫散文特点

kān
fèi
sòng
恐吓( ) 神龛( ) 犬吠( )
争讼( ) 斡( )旋 熙( )熙然
怅惘( ) 锵( )然 霍骠( )姚


wǎng
qiāng
piào
读准字音

思mù( )
写对字形
1.斡旋:
2.垂珠联珑:
3.未始:
4.幽悄:
5.吹角连营:
调停,调解。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
未必。
幽深寂静。
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词语释义
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这些事可分为几个方面?
①挑着灯笼接祖父
②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学
③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④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⑤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⑥在纱灯上描红
⑦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⑧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整体感知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有怎样的变化?
总的感情基调:深情,激情。
早年乡村生活——深情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情
示例:“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高亢、激越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精析
2.一般说文章最好开门见山,但第一段没有提到“灯笼” ,是否偏离主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灯火的亮光能带给人们光明、温暖和希望
引出灯笼
3.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4.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1.有行好的意思。
2. 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5.“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
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6.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情感探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引出话题——喜欢灯笼
回忆内容——描绘灯笼
抒发情怀——热爱祖国
层层深入
回顾梳理
引出灯笼 爱灯火的亮光能带给人们光明、 温暖和希望。
话说灯笼 灯笼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映照着淳朴而美好的乡俗文化,灯笼记载着历史变迁,贯通古今,承载着爱国热情。
寄情灯笼 借用灯笼、火把等光明的象征,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小小的灯笼传递着亲情、乡情和家国情。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时候,吴伯箫先生围绕灯笼回忆了许多美好的往事,抒发了投身革命、抗敌御辱的爱国热情,这种对民族、对国家的担当精神是作者的可贵之处,更是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
作为一位散文家,吴伯箫感情细腻,胸怀开阔,知识广博,所以他的文章,内容丰富,情感深厚,笔法自由灵活,语言典雅清新,含蓄蕴藉。让我们向吴伯箫先生学习,拥有一双善观察的眼、一颗善感悟的心、一支善表达的笔,做一个温暖的人,写有温度、有力量的文章。
感悟反思




1.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与灯笼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2.阅读全文,思考课文题目能否改为“灯笼和我的童年”?
(两个问题二选一)
1.灯笼的亮光能带给人光明、温暖和希望;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贯通古今,映照着历史变迁的沧桑;灯笼让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文章虽然大半篇幅是在写对于早年生活和家乡亲人的怀念, 但是作者要表达的除了灯笼承载的亲情、乡情, 还有家国情。如果题目改为“灯笼和我的童年”,涵盖的内容就只有1-9段,而文章的重心由灯笼联想到历史,进而生发出在国难当头之时,作者愿意投身革命,保家卫国的情感和主旨就无法体现。文章变成了一篇一般性的回忆散文,也失去了高远的立意和时代价值。
与“灯笼”有关的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