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10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10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8:28: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09张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考点详解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作家作品】
【背景信息】
【诗歌大意】
【诗歌解读】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写作特色】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考点二:名句积累
考点三:重要词语
考点四:文本品析
【中考传真】
【模拟演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州水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寄之,寄托理想。题目是说为好友陈同甫写一首词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背景信息】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此词大约作于这次分别之后。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王收复北方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白发已生!
【诗歌大意】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内容:首句刻画的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而非现实,“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
用典:“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用典贴切,写出了战前的准备充分。
手法:“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表现了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前两句表现了威严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热情。“点兵”二字透出战斗即将开始。“秋”既点明了季节,又为战士的出征增添了凄凉悲壮的气氛。
【诗歌解读】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手法:运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渴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美好愿望。
情感:“可怜”指可惜,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词人年岁渐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结构图解】
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雄壮
梦回军营
分麾下炙
沙场点兵
骑的卢马
挽霹雳弓
可怜白发生
——悲壮
【主旨点睛】
词人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主题】这首词借醉后梦境表达出强烈的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反映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写作特色】
(1)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结构巧妙奇变。
这首词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往事消逝,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于是形成了前九句是一层意思,末句为一层意思的奇特结构。而前九句的追忆往事,都是为了村托最后画龙点晴的那一句。这种奇特的结构形式是词人的独特创造,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
【写作特色】
(3)虚实有机结合。
词人追忆当年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豪情,而军营、犒军、军乐、阅兵、战马、弓弦,则是在追忆中以虚拟之笔塑造的多彩画面。然而现实并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故以“可怜白发生”来点明实情,猛然回到眼前,将词人的忠君之念、对个人功名的向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得含蓄而又直率。
考点一: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派词人,与_______合称“苏辛”。著有《_____________》。
幼安
稼轩
南宋
豪放
苏轼
稼轩长短句
考点二:名句积累
(1)从形、声两方面描写军营生活及战前“沙场秋点兵”的词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词中直抒胸臆,表达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词中词人想象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词中表现战场上检阅军队的词句是:
沙场秋点兵。
(5)词中表现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慨的词句是:
可怜白发生!
(6)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意境的词句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词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词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8)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9)直接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0)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的词句是:
可怜白发生!
(11)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词意急转直下,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12)词中最能体现壮词的语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词中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古今异义
(1)八百里分麾下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十弦翻塞外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白发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奏
常指“上下或内外变换位置;歪倒;反转”等
可惜
值得怜悯
名词,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数量词,常指“八百里”路程
考点三:重要词语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考点四:文本品析
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醉里挑灯看剑”及“梦回吹角连营”。
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示例二: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5.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通过“挑灯看剑”和“梦回连营”两个典型细节,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这表现了什么?
词人闲居在家,没有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
这表现了词人时刻不忘杀报国。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活动?他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了挑灯看剑、听吹号角的活动。
作者梦见自己已经置身于军营之中,抗敌的前线。
8.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将军吩咐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战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这两句写将士们奏乐吃酒食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10.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词既运用了对偶,又巧用典故,描写了战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或: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酒食,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
(意思对即可)
11.“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翻”字写出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1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秋”字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3.“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秋”字用得好。
点出了作战的季节,写出了肃杀的气氛。
14.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战斗场面。
示例:只见词人年少英勇,跨上飞快的战马,迅若流星,拉开强弓,声如雷鸣,斗志昂扬,驰骋沙场,所向披靡。
15.自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示例一:连用两个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斗志。
示例三:前句用典。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越过檀溪,驮他脱险。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将士们身手敏捷、英勇无畏和战斗的激烈。
1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词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词中看到的场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这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的场面。
17.“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
18.请写出词中梦里出征作战前后的几个过程。
吹号角——
吹号角——犒赏士兵——奏乐激励——点兵集合——驰骋沙场
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了却”是什么意思?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
“天下事”和“生前身后名”是各指什么说的?
了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生前身后名”指生前死后都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这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并使自己名垂青史
20.请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作者的雄心壮志,也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和雄心壮志。
21.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22.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可怜
可惜,可叹
23.“可怜白发生”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或: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抒情的方式及表达的情感。“可怜白发生”很明显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24.“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此句抒写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以及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5.赏析“可怜白发生”。
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笔峰陡转,使感情一落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从梦中又回到现实生活,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弦外之音是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愤慨。
26.“可怜”二字意味深长,试品析其所包含的感情。
(1)叹河山破碎,壮志未酬;
(2)叹年已老迈,壮志难酬;
(3)既是对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又是对英雄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慨叹。
27.“可怜白发生!”词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晴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表达作者对功业未竟而年华老去的无限悲怆,令人不能不为词人的不幸而悲愤叹息。
28.“可怜白发生”,词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已经老了吗?
①词人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②词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③词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④词人只能与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词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29.从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可怜白发生”意境相似的诗句。
示例: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0.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满怀报国热情,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他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愤。
提示:可联系作者的一片爱国痴心却得不到重用,感慨自己已是暮年的现实来分析其内心的悲凉。
或: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31.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上片:描述豪迈的军营生活,表达作者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片: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32.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
描写的是火热的军旅生活。
具体写了挑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享酒食、沙场点兵(检阅军队)、骑快马、挽强弓等情景。
3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之情。
或: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或: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34.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这首词的“词眼”是“壮”,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3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1)军营生活的豪壮: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
(2)战斗场面的雄壮:骑快马、挽强弓,勇猛、雄健;
(3)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收复中原,统一全国;
(4)壮志难酬的悲壮:年老不能为国立功。
36.这首词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的特点?
①从题材上看,是描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声、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正确。
(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壮;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4)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
所以辛弃疾的说法是正确的。
37.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婉约词: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
本词写的是军中的生活情景,骑马狂奔,沙场点兵都是豪壮之举。
风格雄浑、豪放;
38.这首词融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提示: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
梦幻(梦境、理想)
现实
3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
第一句和结尾一句是实写,中间几句是虚写。
第一句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结尾一句实写词人梦醒回到现实,发出感慨。
中间几句写梦境,是虚写。写了词人“梦回”军营生活、点兵出征的场景、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及词人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
40.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形象。
或:塑造了一个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的将军形象。
或:塑造了一个热爱将士、身先士卒、勇猛顽强的将军的形象。
41.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理想中(或梦境中):是一个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勇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是一个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42.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豪放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首词都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渴望建功立业)。
不同点:《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被贬密州后,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心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江城子》情绪昂扬,意气风发;《破阵子》却充满了深深的失落。
▲比较《江城子》和《破阵子》的异同。
(1)两词向读者呈现的画面完全不一样,《江城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破阵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两首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都想为国出力,建功立业;
不同之处:前者情绪昂扬,意气风发,后者却充满了深深的失落。
43.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示例: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多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我们别再伤心难过,还是尽快上书贤臣良将为妙。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中考传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2017年娄底市)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词中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面?有何表达作用?(4分)
(1)场面: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2)作用: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16.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词的前九句通过描绘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场面、摹写战争的惊险场面,以及想象完成抗金大业的重大意义,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可怜白发生”一句回到冷酷的现实,表现了词人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2017年湘潭市)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4.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5.词末有“可怜白发生”一句。联系整首词,说说词人为什么感慨“可怜”。
一方面表明前面所叙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年近半百,两鬃染霜却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诗人以沉痛的慨叹,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9―10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分)
(意思对即可)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每点1分,结合词句分析加1分,意思对即可)
(2016年山东日照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前一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一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8.“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将士们身手敏捷、英勇无畏和战斗的激烈。
[答出手法“侧面(或衬托)得1分,“战斗的激烈”得1分,“英勇无畏”得1分。意思对即可。]
(2016年昆明市)
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意近即可)
(2016年苏州市)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对比。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
【解析】例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梦境,写在梦中征战沙场。
A.不接近。这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
B.不接近。这两句诗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C.不接近。这两句表露的是思乡之情。
D.这两句与题干句最接近,都有梦中杀敌的情景,都体现了壮志难酬的凄凉和为国效力的企盼(这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模拟演练】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营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了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B.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现实中的雄壮兵营生活的画面。
C.词一般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的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D.下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解析】应为“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雄壮兵营生活的画面。
B
2.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幻想中抗金杀敌的慷慨豪壮与现实中被压抑、被排挤对比(梦境与现实对比)。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3.读了这首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
南宋爱国词人;
兼具文采和武略;
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描绘了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壮阔的场景,表达了词人誓要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该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和苍凉。
B.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连用“挑”“看”两个富有特征性的动词,使得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抓住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来写,摹写了现实中战争的惊险场面,衬托出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D.
这首词共十句,前九句每一句咏一事,最后以“可怜白发生”作结,将理想与现实相互映照,抒发了词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解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词人想象的战斗场景。
C项中“摹写了现实中战争的惊险场面”赏析有误。
C
2.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抗击敌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解析】从词的内容分析,上片写大战在即,沙场点兵的情景,想象军队就要出发;下片承接上片的雄壮场景,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最后一句,变为现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解析】“赋壮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先写沙场点兵的场景,将士们满怀豪情,充满壮志,又表现了军队的威武雄壮;下片继续写战斗激烈的场面,是壮烈的;最后一句回到现实,壮志难酬,是悲壮的。我们可以将这些表现“壮”的内容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情景交融,不胜感慨。“醉里”点明是在酒醉之中,“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万分迫切。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渲染了军中的战前气氛:部队有充足的给养,官兵同甘共苦,军乐队“翻塞外声”以鼓舞斗志。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这个形象正是词人的化身。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可怜白发生”则是对苟且贪生之徒的讥讽嘲笑。
D
【解析】“可怜白发生”是诗人因为朝廷主和派的阻挠而没能完成抗金事业,人至暮年壮志难酬,从内心发出的无限感慨。D项中“对苟且贪生之徒的讥讽嘲笑”赏析有误。
2.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鼓励好友______________而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词人追忆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愤之情。
陈同甫(陈亮)
当年在起义军中火热的战斗生活
渴望杀敌报国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3.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哪些场面?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场面。
对仗工整,气魄雄健;
从形、声两方面写出奏乐、啖肉的边塞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高昂的战斗激情。
4.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作点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
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
词还有别的名称,《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
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解析】词必须有词牌。
D
2.
给下面的词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C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抱负?
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人生抱负。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解析】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C
2.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_____、_____、_____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出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_____生活氛围;词中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____”。
奏乐
点兵
杀敌
军营
了却
赢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君王事”是指什么事?作者辞官在家仍思君王事,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心理。
收复北方领土,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忧国忧民。
表现了词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3.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