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2.4《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根据商务部消息,2020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稳定向好,汽车市场消费持续复苏, 合计实现交易额超1万亿元。汽车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执政党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3、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2020年全国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85万亿元,同比增长4.49%。回首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的现状是( )
A.工业高度发达,实现了现代化 B.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
C.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国家 D.农业发达,工业落后
4、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5、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车轮飞转东西南北道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人眼来。”这副春联描述我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7、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下面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外公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爷爷1956年在长春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辆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
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个现象的改变主要是因为(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10、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错说:"现...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六十多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3、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4、“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部宪法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 ,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材料二“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一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说说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
(3)为了改变这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结果?
(4)你怎样看待上述措施取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A 3、B 4、B
5、D 6、C 7、B 8、C
9、 A 10、B 11、A 12、D
13、B 14、B 15、A
二、解答题:
16、(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7、(1)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长期战争的破坏。(言之有理即可)
(3)措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结果:到1957年,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建立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百多年的成就的总和,这足以让我们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