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2021.03
语 文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完成“五个率先”重点任务之一。
“民生”一词源自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民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指向是一定区域内群体人的生活,解决的是该区域内群体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深圳而言,就是全体人民的现代生活状况。由此,深圳的民生幸福是指深圳人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事实上当下民生已从以往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样式,逐步拓展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样式。民生幸福标杆,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唯有如此,深圳才能够以先行示范的身份成为中国众多城市民生幸福的标杆的优秀代表,进而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
围绕“打造什么样的民生幸福标杆、怎样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这个主题,以新时代实现民生幸福为核心,以“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为主线,在不断扩展和升级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系列民生幸福的范畴与概念、基本价值、主体与动力、目标与重点、布局与路径等方面,注重当下民生幸福的全面性和层次性。所谓民生幸福的全面性,就是既包括人员、区域、街道、社区的覆盖全面性,又包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提升的全面性,也包括民生实践、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全面性。所谓民生幸福的层次性,既包括低中高不同收入群体生活状态的总体区分为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品质民生的三大层次,又包括依据国家治理层级主导与推进民生建设的六个层次,构建起从市到区至街道社区的协调联动的多层级民生幸福标杆工作的“深圳样板”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幸福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建设的互动中,正逐步显示出自身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对此,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需要把握好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民生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内涵丰富、时代性极强的时代课题。二是民生幸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探索,正是人民生活的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不停地循环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三是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是为中国特色的民生幸福事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深圳民生幸福标杆的建设成功经验不仅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加深层次的重要意义是为全国民生幸福事业发展贡献深圳方案和深圳智慧,启示和推动全国人民生活不断走向美好幸福,共同创造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温宪元《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建设先行示范区》)
材料二:
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是民生幸福城市的应有之义。今年上半年,深圳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投入民生领域。
今年7月,《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每个街道至少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一家长者服务站,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来到深圳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条件者可被纳入保障房体系,其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去年,深圳市政府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补贴性培训26.5万人次,共发放补贴1.26亿元……“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包容。
对儿童友好,是对城市未来友好,也是最真切的民生福祉。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有儿童友好试点社区、街道、园区69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21个,儿童友好出行纳入全市慢行系统同步改造;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连续3年纳入政府民生实事。
食品安全是民生的基础。深圳先行示范,加快构建供深食品标准体系,通过研究制定严格的供深食品团体标准,发布300余项供深食品标准及系列评价细则,对330个重点产品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
(摘编自《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写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
材料三:
在哲学家的视野中,幸福在本质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态,是体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内容、社会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境界和主观生活感受的一种生存状态。当然,这种状态的好坏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质量,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仅指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情况,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和分配状况。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们的民生幸福,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发展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保证和实现让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和合理分配。因此,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与合理配置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和道德诉求。
(摘编自罗建文等《论公共政策设计中民生幸福的价值本质》)
1.下列对“民生幸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生幸福是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新时代民生以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样式为基础,逐步拓展至其他生活样式。
B.民生幸福标杆是高于一般民生发展目标的定位,深圳要凸显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
C.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党与政府对人民更美好的生活需求的重视与关切,有利中国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D.民生幸福的好坏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质量,即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的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和分配状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我国已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在不断扩展和升级的实践中,最终实现民生幸福。
B.实现民生幸福既需要深度谋划和系统研究,又需要扎扎实实解决民生痛点,市、区、社区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应高度一致。
C.增加公共预算支出投入民生领域,有助于改善民生,是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保障,体现了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情况。
D.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幸福的合理要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判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原则。
3.下列做法,不能体现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一项是(3分)
A.推动劳有厚得,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
B.2020年城市新增就业人数增长到15万人。
C.2019年深圳设立全国首个法定“企业家日”。
D.深圳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住院大楼今年将投入使用。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体现了严谨性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深圳市在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过程中,如何体现“民生幸福的全面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奎生
刘震云
房东大哥及他的一家都回来了,脸上都带着红晕和兴奋,兴奋之中有企盼的满足。房东家的二女儿说:
奎生来了。
我惊奇:
奎生是谁?奎生一来大家就这么兴奋?
二女儿不高兴地说:
你连奎生都不知道哇?
这时房东大哥告诉我,奎生是当地有名的金鼓乐鼓手。我问为什么敲鼓,房东大哥:
村里死了人了。
于是,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九日晚,奎生在山西南部的李堡村为老太太王枝花的丧殡敲起了他的震动土塬和乡亲的路行鼓。
后来奎生告诉我,他五岁丧父,六岁随母嫁于河东。上了三年学就辍学了,从此割草,放牛,吃剩饭。九岁离家,拜当地著名艺人为师。一九七八年,奎生的师傅因病逝世,十九岁的奎生,从此成了这个松散艺班的班主。第二年,奎生因率班在一次喜宴上敲喧天的威风锣鼓连续七个小时将几千名村民震呆,从此名声大噪。
奎生个头不高,像所有名人一样,没开始敲鼓点之前,他坐在条凳上不理人,对熙熙攘攘的围观人群充耳不闻,只是偶尔与身旁掌板的同伴低声说一句什么。天黑了下来,一个三百瓦高挑的大电灯泡亮了。奎生向身边掌板的同伴示意一下。掌板的同伴将他的板子举了起来,立即,像音乐厅穿着燕尾服指挥手中的指挥棒高举起来一样,班中所有的艺人都各就各位,抱起自己的笙、笛、铙、钹、唢呐、大鼓,全神贯注地看着同伴手中高举的板子。
终于,高举的板子落下了。随着一声清脆的竹板响起,六七个人手中的笙、笛、铙、钹、唢呐、大鼓同时响起。音乐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是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几代人都从音乐中得到了满足。几千人屏声静气,听得如醉如痴。听了一段,又是一段;走了一山,又是一山。
奎生仍在条凳上坐着默默不语地抽着自己的香烟。
终于,在一支曲子演奏到一半时,奎生扔掉烟屁股,站起来,从同伴手中拿过一杆唢呐。他一站起,连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听众都一下觉出,他所有同伴刚才声音嘹亮、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吹奏,都一下子成了伴奏。所有伴奏的声音,一下子压低许多,缓慢许多,在等待奎生唢呐的吹出。由于有了这压低与缓慢,使奎生唢呐中发出的第一声声响,就格外嘹亮、彻底、撕裂金帛与撕裂云霄,把我们等待已久的心灵,一下子消解和冰释。他吹奏的是什么,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吹奏。我们切切实实看到他在吹,听到他吹出的声音,看到他吹奏的风采,我们就满足,得到安慰,与他融为一体,甘愿做他音乐的奴隶,愿意为这一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气氛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在一种气氛下我们可能是懦夫,在另一种气氛下我们就是英勇无畏的战士。我们甘愿沉浸在这种音乐中,去生,去死,去随这音乐的吹奏者爬过一-道又一道的高山,一座又一座的土塬,过一道又一道的冰河,看遍一山又一山的漫山遍野的灿烂的花朵。
但是,奎生没有让我们兴奋过久,一曲终了,他把唢呐放到了桌子上。他没有在乎我们兴奋沉浸的情绪,任我们在兴奋的泥潭中挣扎,不能自拔。这时,他的同伴又继他之后吹起来,唱起来,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应该在另一种音乐的抚慰下往回走了。于是,我们神经也都松弛下来,笑了。奎生的吹奏既然听过,同伴的吹奏对于我们已不在话下。我们一下似乎成了奎生的知心朋友也可以和他平等相处然后和他一样俯视他的同伴了。于是,人群中松动了,咳嗽声,议论声,像蜜蜂一样“嗡嗡”响起。这时我们又感谢奎生。奎生是神,我们是人,我们还是回到“嗡嗡”的人的议论声中去吧。
这样“嗡嗡”了一个钟点,轻松了一个钟点,等我们把松弛的唾沫都咽回肚里,把兴奋的汗水晾干甩净,这时奎生又出场了。他将一面大鼓挂到了自己脖子上,他的几个同伴也都将大鼓挂到了自己脖子上。人们又提起心,屏息静气。奎生将鼓槌举到了空中,所有同伴都看着他,也将手中的鼓槌如树林般举向空中。随着奎生鼓点的落下,一下,两下,三下,众槌纷落,如雨打芭蕉,越来越重,越来越激烈;激烈之后,又还原成整齐,成了整齐雄壮、威风八面的威风锣鼓鼓点。十来面大鼓在一起对打,打着鼓,敲着鼓边,声音清脆悦耳,令人神情振奋,昂扬,沉落,感动。
问:这鼓叫什么名称?
答:五虎爬山。
这时所有的鼓手,真有如爬山的、山中初长成的雄虎,突然分开,又突然跳到一起对打;对打一阵,在旁边唢呐、笙、笛的伴奏下,又突然亮相,好不自如潇洒。这时的奎生,还原成了儿童模样,憨厚,天真,满头是汗,满头是土,满头是土与汗流成的汗道道,脸上带着满足与得意的傻笑。打鼓之余,鼓槌在他手,上转花,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抖肩、扭腰、提脚、掀胯,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我们的全身。这种金鼓乐,这种路行鼓,声声鼓槌,都敲到我们心的深暗处。我们可以长歌当哭,我们可以抚掌大笑,我们可以就此喝醉酒……
三星偏西了,散场了。散场的脚步声、议论声、寻子呼娘声之后,一切都停止了。这时的村庄,显得多么寂静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吹奏的是什么,已显得并不重要”,表明大家为奎生的演奏技艺所折服,已不在乎吹奏的内容。
B.一曲嘹亮的唢呐声,让奎生收获了大量知音,观众愿意为奎生去生活,去奋斗,甚或献出自己的生命。
C.“五虎爬山”欢腾活跃,雄壮动听,表演者动作粗狂豪放,威武无比,展示了当地路行鼓的文化特色。
D.“这时的村庄,显得多么寂静啊”,与前文奎生演奏时的热烈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房东一家的兴奋和企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奎生出场作铺垫。
B.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奎生坎坷的童年和学艺简况,丰富了文本内容,为下文奎生的出色表演进一步蓄势。
C.这篇小说和鲁迅先生的《祝福》都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来观察、讲述并参与故事,便于直接呈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D.作者站在乡土文化立场,再现中原乡村的丧葬民俗场景,让读者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8.在小说情节推进中,作者常常采用延宕手法,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事件进程,从而收到别致的艺术效果。请据此简析小说划横线处句子的艺术效果。(4分)
9.无论是奎生的唢呐声,还是“五虎爬山鼓”的演奏,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旌摇曳,魂驰神往。试分析小说在音乐描写上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速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天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B.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C.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
D.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称之为字。
B.伯兄,指长兄。古人一般以“伯仲叔季”排行来区分长幼,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指最小的。
C.长庆,年号,中国古代纪年方法。新君即位,或遇到“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D.服期,指服丧三年。亲属去世,要按照亲疏远近关系进行服丧,“服期”是丧服制度中服丧期限最长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勇于担当,敢于说不。面对不合理的宫市,上疏抨击其弊被贬阳山;面对迎佛骨入禁的闹剧上表谏诤,下迁潮州。
B.韩愈奋发向上,建功逆境。少时父丧兄殁,勤奋读书,通《六经》百家学;及第后仕途坎坷,始终坚守理想,积极作为。
C.韩愈崇情重谊,涌泉报恩。奖掖后学名扬天下,接亲济友帮嫁孤女;少幼得嫂郑氏养育,郑氏去世后,为其守孝报恩。
D.韩愈体恤百姓,受民爱戴。任职阳山,百姓用“韩”姓为孩子命名;执事潮州,咒文除鳄的传奇,寄托着民众的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②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14.韩愈谏迎佛骨表上奏后,为何惹得宪宗大怒且要“抵以死”?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冬晴
陆游
岁暮常年雪正豪,今年暄暖减绨袍。
春回山圃梅争发,睡足茆檐日已高。
仓庾家家储旧谷,笙歌店店卖新醪。
太平气象方如许,寄语残胡早遁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既写出了雪花洋洋洒洒的壮观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冬晴”之景之情,跃然纸上。
B.时为冬日,但已有春意,山上的梅花在争先恐后地绽放,蕴含生机,诗人在“睡足”中苏醒,舒畅自然。
C.诗中多处虚词的使用灵动有活力,如尾联“方”表示情况正在发生,太平气象如在眼前,令人欣喜。
D.诗中洋溢着喜悦之情,与《示儿》的“悲”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寄寓了诗人对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16.贺裳评价陆游诗歌“善写眼前景物而音节琅然可听”,请据此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溪的形状:“ , ”。
(2)荀子认为圣人的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的,在《劝学》中他指出,普通人只要“ ”,自然就会“ ”,最终具有圣人的精神境界。
(3)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中通过刻画英雄的年轻有为、器宇轩昂来感慨自已白发早生、壮怀难酬的语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宛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因而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天地之间只有黑自两色最为分明。黑自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笔在笔正,笔正则心正
B.心正则笔正,用笔在心
C.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D.笔正则心正,用笔在心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 ① ,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二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人体内细胞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有一部分细胞会发生突变导致肿瘤,免疫系统识别到这种突变细胞后就会设法清除, ② ,而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长肿瘤。三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③ 。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2.请用三个动词概括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每词不超过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一定都还记得2020年这些新闻:
方舱医院内,因新冠肺炎轻症被收治的高三学生,在得到治疗的同时,也抓紧时间学习。康复后,回到校园,参加高考,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成为一位白衣天使。
小马依靠助学政策读完大学,从贫困山区走出,又走回贫困山区,成为一名扶贫驻村干部。走出又走回的这些年,他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奉献了青春,建设了美丽中国。
家对面的山顶架起了一个信号基站,西藏学生巴珍从此再也不会因为上网课信号不稳定而花几个小时爬上山顶找信号了。哪怕只为一个学生,国家也会有不计成本的基建投入。
请综合以上内容,就“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用于高三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AA项“民生幸福是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民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指向是一定区域内群体人的生活,解决的是该区域内群体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一定区域群体人”“该区域内群体人”等相关表述,表明“民生”概念的范畴有地域限制的,而非指“整个人类社会”。选项不符合原意。B项涉及材料一的第二段,原文表述:“民生幸福标杆……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见,民生幸福标杆是高于一般民生发展目标的定位。“深圳才能够以先行示范的身份成为中国众多城市民生幸福的标杆的优秀代表,进而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可知“深圳要凸显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符合原文表述。C项涉及材料一第四段,“民生幸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探索,正是人民生活的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不停地循环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符合原文表述。D项涉及材料三的表述“这种状态的好坏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质量,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仅指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情况,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和分配状况”,符合原文表述。
2.【参考答案】DA项“已经形成”有误,材料一深圳打造幸福标杆城市是“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B项“发展目标和措施应高度一致”有误,材料二例子可见出,各区在具体措施上可以有不同。C项“体现了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情况”有误,根据材料三,“增加公共预算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应是“体现了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和合理分配”。D项由材料三的表述“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们的民生幸福,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发展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保证和实现让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和合理分配”,可推断得出D项,符合文意。
3.【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C项属于“营商环境”范畴。其他三项分别涉及民生幸福中的就业和医疗两方面。
4.【参考答案】全文论证结构严谨,首段交代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大背景,接下来三段分别从阐释概念到分析做法最后点明意义价值,论证过程逐层深入,步步推进。(2)段内论证结构严谨,第二段从“民生”到“民生幸福”到“民生幸福标杆”,阐释概念层层展开,清晰透彻。(或:第三段首先点明做法,再补充阐释“全面性”和“层次性”,由总到分,结构清晰严谨;或:第四段从三个层面论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意义,透彻严谨。任选一段为例分析。)(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5.【参考答案】(1)对不同人员、区域、街道、社区的全面覆盖,深圳市民生举措惠及老人、儿童、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人群,不同区域、街道、社区共同参与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2)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关注民生的各个方面如养老、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
(3)全面发展民生实践、思想和制度,秉持民生幸福基本理念,注重民生实践,完善民生相关的制度政策。(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6.【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愿意为奎生去生活、去奋斗,甚或献出自己的生命”有误,从原文“我们甘愿沉浸在这种音乐中,去生,去死”中可知,这是观众陶醉在奎生唢呐声中的审美感受,而非现实生活。
7.【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便于直接呈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错误,第一人称只能通过“我”对于他人神情、动作的观察来体现出他人的内心活动。
8.【参考答案】①正当读者渴望看到奎生演奏时,作者借助“第一处划线句”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叙述进程,为乐队的表演蓄势。②正当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时,“奎生仍在条凳上坐着默默不语地抽着自己的香烟”,再次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叙述进程,为下文奎生即将带给人们的巅峰体验蓄势。③两处延宕语句的运用,形成了顿挫疾徐的节奏变化,让读者在一张一弛的情节变化中增强了审美感受。
9.【参考答案】①衬托。通过同伴的暖场乐曲让观众如醉如痴,衬托出奎生演技的高超。
②侧面烘托。“甘愿做他音乐的奴隶”“在兴奋的泥潭中挣扎”,通过写听众的感受烘托出奎生技艺的高超。③正面描写(细节描写)。“还原成了儿童模样……脸上带着满足与得意的傻笑……鼓槌在他手上转花”,通过描写神态和动作,突出奎生表演的形神兼备。④通感。“爬过一道又一道的高山……看遍一山又一山的漫山遍野的灿烂的花朵”,以形象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写听觉,突出了音乐给听众带来的奇妙享受。(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1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古人丧服制度中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三月等六种丧期。服期,指服丧一年。《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即与此处理解相同。
1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原文“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意思是说(韩愈)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而非韩愈名扬天下。
13.【参考答案】①但是,如果不是内心怀有一颗最忠诚的心,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一下),以便鼓励(大臣)进谏。(“安、少、宽假”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安:怎么;少:稍微(稍稍);宽假:宽容。)
②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来和鳄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选材技民、从事、乃”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选材技民: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从事:周旋较量或战斗;乃:才。)
14.【参考答案】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说自东汉奉佛以来,天子都夭亡短命等话语,在宪宗看来,这是在诅咒自己信佛会夭亡。韩愈身为人臣,却敢触犯君王的权威。(“自东汉奉佛以来,天子都夭亡短命”1分,“宪宗看来,这是在诅咒自己信佛会夭亡”1分,“身为人臣,却敢触犯君王的权威”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丧父,跟随贬官的大哥韩会到岭南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自己知道读书,每天记诵上千字,等长大后,能够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韩愈考中了进士。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调任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上疏极力论述宫市的弊端,德宗发怒,(把他)贬为阳山县令。(到任后)受到百姓的爱戴,百姓生了儿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竞相)奔走膜拜诵经,有的人甚至按照夷人方法炙烧身体,施舍珍宝,一路上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劝谏)。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把奏表拿给宰相看,准备将韩愈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触犯(皇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内心怀有一颗最忠诚的心,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一下),以便鼓励(大臣)进谏。”皇帝说:“韩愈说我侍奉佛骨过分了,还可以容忍;至于说自从东汉信奉佛教以后,天子都夭亡短命,言语是多么违逆不当啊!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廷内外都惊骇恐惧,即使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韩愈)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达潮州后,询问百姓的疾苦,都说:“恶溪中有鳄鱼,几乎吃光百姓的家畜,百姓因此贫穷。”几天后,韩愈亲自前往视察,命令他的属官秦济将一只羊和一头猪投进溪水并诅咒鳄鱼说:“现在与鳄鱼约定,三天之内,务必率领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便避开天子任命的官吏。凡是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回避的,以及那些愚蠢顽固残害百姓的,都可以诛杀。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来和鳄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你们)可不要后悔啊!”诅咒的当天晚上,溪水中出现暴风雷电,几天后溪水完全干涸,(鳄鱼)向西迁移六十里,从此潮州再没有鳄鱼的祸患。
(韩愈)长庆四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凡是内外亲戚或朋友中没有后代的人,为他们出嫁遗留的孤女并救济他们的家属。嫂子郑氏死后,为她服丧一年作为报答。自韩愈去世后,他的言论大行于世,读书人敬仰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样。
15.【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冬晴”之景之情,跃然纸上,理解与赏析有误。“雪正豪”为“岁暮常年”之景,“常年”,即往年,“豪”非“今年”“冬晴”之景之情。
16.【参考答案】①描写景物细致入微。“旧”说明储粮充足,“新”则突出酒的特质,一“旧”一“新”,描写细致。(2分)②视听结合。“储旧谷”“卖新醪”是所见之景,“笙歌”是所听之音,多角度展示百姓的喜悦,如睹其景,如听其歌,表现太平气象。(2分)
③使用叠词“家家”“店店”,强调千家万户均如此,韵律悦耳,有回环之美,琅琅上口。(2分)
17.【参考答案】(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积善成德,神明自得(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8.【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依据前句“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强调“妙笔”,因此先说“用笔”,而“妙笔”与“高尚的德操”有关,故“用笔在心”,然后按照逻辑,则有“心正则笔正”一说。
19.【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借代,以“黑白两色”借指书法艺术。A为比喻,B为拟人,D为比喻。
20.【参考答案】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21.【参考答案】①该功能正常时(2分)②防止人得肿瘤(2分)③使其恢复功能(2分)
22.【参考答案】防御(2分);监视(1分);自稳(2分,如答“稳定”也给2分)。
23.【审题立意参考】
写作任务规定了语境和文体是“高三成人礼上的学生代表发言稿”,同时也限定了文章的主题——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考生需要在综合理解三段材料的基础上,围绕“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写作。三段材料的共同点指向“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考生需就此展开论证,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此种辩证关系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与启示。第一、二段材料既体现了“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国家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也体现了“国家的发展需要个人在成长后的担当和回报”——2020年的抗疫防疫、扶贫收官都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成就,都有相应的具体事例,又都要求即将成人成才和已经成人成才的青年人承担责任,奋斗青春,助力国家发展,践行家国情怀。第三段材料体现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国家发展了,富强了,才能为更多人的个人发展提供物资保障,才能让发展红利惠及到更具体的个人身上,个人努力学习,成人成才就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和回报。综合三则材料,个人的成长和国家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持的辩证关系,考生的作文需要全面认识到其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完整地论述题意,多从理论认知和具体做法上展开论证,结合高三成人礼的具体情境和即将成人成才的状态,调动真实的生活经验,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