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单元测评必刷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单元测评必刷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6: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单元测评必刷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书写(10分)
1.(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è
qià
hǎo
bǎng
yàng
diào
zhuì
xiōng
táng
xiè

jié

quán
tou
chuǎn


ruǎn
二、信息匹配(7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选词填空(2分)
欢喜
喜欢
1).爷爷(________)劳动,过不惯轻闲的日子。
2).这个比赛无论输赢均有奖品,真是皆大(________)。
果然
居然
3).这两个人的性格天差地别,(_________)能成为好朋友。
4).事情的发展(_________)如你所料,真是神机妙算,令人折服。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用“√”选择恰当的形容人物的词语。(5分)
诸葛亮(恭敬有礼
迟疑不定):“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明知故问
一脸疑惑):“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惴惴不安
心中有数):“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步步紧逼
诚恳请教):“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只要三天。”
三、填空题(19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3分)
1).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_________)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_________)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_________)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填一填,明确如何确立本次习作的重点。(5分)
1).抓住文章或书的中心思想。《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________之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写自己的感受。
2).抓住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跟着祖父________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由随性,这样的情节可以作为重点来介绍。
3).抓住印象深刻的人物。《景阳冈》中,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________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由此谈开去。
4).抓住一句或几句闪光的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一句话:“‘________’也好,‘________’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容易引发思考,勾起联想可以抓住这句话来谈。
3.(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
1).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1)这句话是________(动作
语言
心理)描写。
(2)“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虽有点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
2).武松用左手紧紧地(______)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______)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______)。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火眼金睛,辨字组词。(5分)
遗(_______)
肥(_______)
稀(_______)
篱(_______)
褂(_______)
遣(_______)
把(_______)
希(_______)
离(_______)
街(_______)
四、语言表达(7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小练笔。(选做题)
上面的短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性格的人“笑”的样子。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不同性格的人“怒”的样子。
哥哥又惹事儿了!这下,全家人都怒了——
脾气暴躁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子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连一向护着他的奶奶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看不清虚实,我们不要轻易出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姓是当代中国姓氏最多的人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4).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2020·北京五年级期末)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笑题。(9分)
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③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④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⑤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短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另外三部中国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读节选部分,按“借箭”过程填写。
绳索连船,开向北岸→靠近水寨,_____
→逼近水寨,仍擂鼓呐喊,掉船受箭→______
→______
。(3分)
3).读短文并联系课文节选,写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条件(至少写3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1分)
5).你阅读古典名著感受人物形象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可多选)(1分)
(1)联系整部名著(

(2)抓住章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3)结合插图和电视中人物表现推测(

(4)没有依据凭空想象(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1分)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2分)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4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节选)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yì)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曌(zhào)曌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
1).七衣仙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1分)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省略同类词句
C.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3).请结合文段描写,简要写出大圣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六、诗词曲鉴赏(6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2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七、书面表达(30分)
1.(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习作。
你平时一定看过电影电视剧吧,这其中哪一部最让你印象深刻令你观后最有感触。本此习作就请你写一篇观后感!
1.写作格式参考读后感。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符合文题,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2单元
单元测评必刷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书写(10分)
1.(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è
qià
hǎo
bǎng
yàng
diào
zhuì
xiōng
táng
xiè

jié

quán
tou
chuǎn


ruǎn
【答案】饥饿
恰好
榜样
吊坠
胸膛
泄气
截取
拳头
喘气
酥软
二、信息匹配(7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选词填空(2分)
欢喜
喜欢
1).爷爷(________)劳动,过不惯轻闲的日子。
2).这个比赛无论输赢均有奖品,真是皆大(________)。
果然
居然
3).这两个人的性格天差地别,(_________)能成为好朋友。
4).事情的发展(_________)如你所料,真是神机妙算,令人折服。
【答案】喜欢
欢喜
居然
果然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欢喜:指欢乐心喜。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1).结合“过不惯轻闲的日子”,可知“爷爷”应是“喜欢”“劳动”。
2).结合“这个比赛无论输赢均有奖品”可知,事情是皆大欢喜的。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预料。
3).根据“两个人的性格天差地别”可知“能成为好朋友”是出乎意料的,故用“居然”。
4).结合“如你所料”可知,用“果然”。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用“√”选择恰当的形容人物的词语。(5分)
诸葛亮(恭敬有礼
迟疑不定):“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明知故问
一脸疑惑):“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惴惴不安
心中有数):“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步步紧逼
诚恳请教):“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只要三天。”
【答案】恭敬有礼
明知故问
心中有数
步步紧逼
胸有成竹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课文改编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故事成功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心怀妒忌”的周瑜,把握住这两个人物的关键特点,我们就可以合理推测人物语言背后隐含的信息。题目中是周瑜想要用计陷害诸葛亮而被诸葛亮机智化解的对话,周瑜的居心叵测体现在“明知故问、步步紧逼”上;诸葛亮则识破周瑜的诡计,并有化解的办法,所以他应该是“恭敬有礼、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的。
三、填空题(19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3分)
1).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_________)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_________)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_________)
【答案】斟
为什么
凡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掌握和近义词的运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结合句意,可知这里是酒家给武松又添了酒,故这里可以换成“添”、“斟”等词语。
2).结合句意,可知这里是问原因,故这里可用“为什么”、“为何”等词语。
3).但凡的意思是凡是,只要是;倘若,假如。结合句意,这里可填入“凡是”、“只要是”等词语。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填一填,明确如何确立本次习作的重点。(5分)
1).抓住文章或书的中心思想。《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________之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写自己的感受。
2).抓住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跟着祖父________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由随性,这样的情节可以作为重点来介绍。
3).抓住印象深刻的人物。《景阳冈》中,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________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由此谈开去。
4).抓住一句或几句闪光的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一句话:“‘________’也好,‘________’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容易引发思考,勾起联想可以抓住这句话来谈。
【答案】故乡的思念
在园中“劳作”
不惧危险、迎难而上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详解】1.本题考查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去确定习作重点的能力。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可以知道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若要给这篇文章写读后感要抓住“思乡”这个中心点来写。
2.本题考査抓住一两处感触最深的内容去确定习作重点的能力。《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在园中“劳作”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对童年的留恋,这样的重点情节可以成为读后感的抓手,是写读后感的重点。
3.本题考査抓住印象深刻的人物去确定习作重点的能力。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出的是不惧危险、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紧扣人物形象,可以让自己的读后感有点有面有方向。
4.本题考查抓住一句或几句闪光的话去确定习作重点的能力。文中“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容易引发思考,勾起联想,适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表达读后的感想。
3.(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
1).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1)这句话是________(动作
语言
心理)描写。
(2)“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虽有点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
2).武松用左手紧紧地(______)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______)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______)。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
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体会到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人物描写方法的识记与掌握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武松所想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武松已经知道真的有虎,但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回去,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和无所畏惧。
2).考查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注意作者对动词的运用。
动作:揪、提、打。
这些动作是武松打虎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无畏和武艺高强。
4.(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火眼金睛,辨字组词。(5分)
遗(_______)
肥(_______)
稀(_______)
篱(_______)
褂(_______)
遣(_______)
把(_______)
希(_______)
离(_______)
街(_______)
【答案】遗书
肥胖
稀少
篱笆
褂子
派遣
把门
希望
离开
街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四、语言表达(7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小练笔。(选做题)
上面的短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性格的人“笑”的样子。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不同性格的人“怒”的样子。
哥哥又惹事儿了!这下,全家人都怒了——
脾气暴躁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子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连一向护着他的奶奶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紧皱眉头,不住地用力吸着烟,像一个愤怒的火车头,喷出一缕缕呛人的浓烟
火气一下子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上来,气呼呼地站在那里
用眼睛严厉地瞪着他,嘴里不住地说着“不像话,真的太不像话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仔细分析题干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不同人的生气的样子。要结合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对人物神态和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详细的写出每个人的样子即可。
2.(2020·全国五年级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看不清虚实,我们不要轻易出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姓是当代中国姓氏最多的人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4).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看不清虚实,他们不要轻易出动。
李姓是中国当代人口最多的姓氏。
照亮夜行的路
梦想是路
走向幸福的黎明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怎能忘记?
【详解】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2).句式杂糅,词语混乱。改为:李姓是中国当代人口最多的姓氏。
3).续写句子要求结合前面所给的句子,联系当前的语境,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
4).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2020·北京五年级期末)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笑题。(9分)
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③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④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⑤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短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另外三部中国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读节选部分,按“借箭”过程填写。
绳索连船,开向北岸→靠近水寨,_____
→逼近水寨,仍擂鼓呐喊,掉船受箭→______
→______
。(3分)
3).读短文并联系课文节选,写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条件(至少写3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1分)
5).你阅读古典名著感受人物形象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可多选)(1分)
(1)联系整部名著(

(2)抓住章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3)结合插图和电视中人物表现推测(

(4)没有依据凭空想象(

【答案】1).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戏》《红楼梦》
2).掉转船头船尾、两面受箭
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驶回南岸
3).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4).足智多谋
5).(1)和(2)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短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另外三部中国古典名著是《水浒传》《西游戏》《红楼梦》。
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阅读文章可知,“借箭”的过程是绳索连船,开向北岸→靠近水寨,掉转船头船尾、两面受箭→逼近水寨,仍擂鼓呐喊,掉船受箭→草把子上插满了箭→驶回南岸。
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阅读文章可知,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条件是: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
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大雾漫天,曹操不敢出兵,只得放箭。
考虑周全,安排巧妙,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
两面受箭。
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文章可知,诸葛亮运用计谋成功接到了箭,挫伤了周瑜的锐气。因此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阅读古典名著感受人物形象时用的方法是:
(1)联系整部名著。(2)抓住章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1分)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2分)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为后面写众人的笑作铺垫
3.从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中可以看出,她性格含蓄,有教养又小心谨慎
4.此两处相呼应,一则表现了凤姐的做法是为博贾母一笑,同时也表现了富贵人家对来讨些好处的穷亲戚的戏谑。
【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刘姥姥的语言“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比较粗俗,从中可以判断出她是农家妇女。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注意联系前后文语境,注意对后面情节的铺垫作用。“发怔”是细节描写,这是众人发笑前的小段间歇时间,也是众人的反应时间,没见过一个乡下人来大观园如此的,实际上是为后面众人的大笑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作答时抓住“笑”这一细节描写。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岀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岀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岀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是:“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前文写鸳鸯悄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短文写刘姥姥在吃饭前说了一番话,此两处相呼应,这样做,既能博贾母一笑,又体现了富贵人家对来讨些好处的穷亲戚的戏谑。
3.(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4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节选)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yì)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曌(zhào)曌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
1).七衣仙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1分)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省略同类词句
C.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3).请结合文段描写,简要写出大圣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1).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
2).C
3).无所畏惧、敢于反抗的叛逆性格。
六、诗词曲鉴赏(6分)
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2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1).静
2).A
3).B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全诗内容概括关键信息能力。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故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静”字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及描写特点分析判断。
A项错在评价错位,把静态描写的“山空”评价为动态描写,显然错误,这里的“空”是“空寂”,形容词,也就明显不是动态描写了。从第一、二句诗中“闲”和“静”中,我们清楚地感受到诗人宁静恬适的心境。正因为诗人有这样的心境,才能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写进诗中。诗的前两句是诗人主观感受到的一种宁静的境界,并非用动态描写来反衬春山的幽寂。故A项错误。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选项的诗句是否符合这一特点。
这首诗是体会诗歌的“以动写静”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比较辨别确定答案选项。这里A中“犬吠”与“人眠”,C中“鸟初动”与“人未行”,D中鹤鸣与山静都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所以选B。
七、书面表达(30分)
1.(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习作。
你平时一定看过电影电视剧吧,这其中哪一部最让你印象深刻令你观后最有感触。本此习作就请你写一篇观后感!
1.写作格式参考读后感。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符合文题,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范文:
《中国机长》观后感
电影《中国机长》作为国庆献礼电影,其中的爱国之情不言而喻,同样也是电影的主旋律。在电影院,当看到袁泉饰演的毕男因为旅客情绪波动,引发旅客骚动危机,一脸笃定坚信,掷地有声的说的一段话时,我没出息的哭了,不知哪来的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飞机上119位旅客之一。
“我们乘务员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相信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这段及其质朴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修辞,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危险混乱的场合,由她嘴里说出来,就像一针镇定剂一样,给每一位旅客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都相信机长,相信他们会一起回家。
由此联想到,前几天学校组织的地震安全疏散演练,非常明确的强调了一句话,所有的任课教师,教职人员,在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离开后方可下楼。在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教师要最后走呢?在危难面前,所有的生命不是都平等的吗?可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才真切的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担当,岗位的职责,道德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不允许我把学生留在最后。
就好比如,解放军、公安民警、消防员这些天天与死神搏斗的人,他们就活该奉献自己保卫其他人吗?当然不是,只因,他们内心的信仰,他们所处的岗位职责,他们无私奉献的大义大爱。只有他们砥砺前行,方可有我们安居乐业。同样,在遇到危及生命的大灾大难面前,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站在学生前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