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22 14: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子状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对比实验,讨论,分析,概括出“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结论。
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深化认识,提升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机理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量筒、染色酒精、水(热水、冷水)、烧杯、红墨水、滴管、针筒、带挂钩的铅块、钩码,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紧紧地挨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有没有空隙呢;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新课教学
(板书:看不见的运动)
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我们一起来做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各组猜想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时总体积小于100ml,为什么呢?(教师提示一个盆里装满了黄豆,无法再多装一粒黄豆了,但盆里能不能再装芝麻或米粒呢?)经过引导,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分子间有空隙。同时,我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演示视频,视频更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探究二:分子的运动
多媒体展示:课本第220页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无论怎样放置,装有空气的玻璃瓶都会产生红棕色。
多媒体展示:一块金片和一块铅片,表面摩擦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在二者的接触面1mm处,颜色发生了变化。
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那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出扩散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扩散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教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板书: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着一个重物时,能不能被拉开?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
请同学们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探究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的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板书:四、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物质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四、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11.2看不见的运动
一、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物质中的三种状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们在体会实验乐趣的过程中,获得物理知识,寓教于乐,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多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