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说明呼吸道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核心目标)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这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二、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看书P40—44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的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什么?
3、认真阅读课本P41资料,观察相关图片,思考回答P42讨论题。
4、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任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肺的位置:通过图片明确肺的位置
2、体验推测:深呼吸。感受气流变化,尝试说出外界气体进入肺需经过哪些器官
3、验证:看课本图片验证呼吸道的组成和各自的位置关系。
4、构建:呼吸系统的组成知识结构。(板书)
鼻
咽
呼吸道 喉
呼吸系统组成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器官
四、合作探究任务二:呼吸道各器官结构特点与功能
过渡:明确了呼吸道和肺的位置,那你认为呼吸道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结构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
合作探究:阅读P41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展示交流: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归纳。
【评价检测】生活中,总有一些条条框框限制自己,说出其中原理。
1、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2、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有的同学边吃饭边大声说笑,你想对他说什么?理由?
3、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有痰想吐的时候该怎样做?(播放痰形成视频后问)
五、合作探究任务三:呼吸道疾病简介与能力局限观点认同
过渡:是不是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这些处理能力,就意味着人就不会得呼吸道疾病了呢?
看课本资料。
1、交流:那呼吸道在哪些情况下无能为力呢?
2、在保护呼吸系统方面,我们能做什么?从保护、防御和改善等方面交流。
(设计意图:本部分处理相对简单,出示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共性,即能够明白在恶劣的环境中,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交流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和如何改善环境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在呼吸方面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3、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观察吞咽与呼吸关系图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道对空气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保护呼吸系统的同时,也要努力改善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和我们一样生活在最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和我们一起享受这蓝天白云。
对本课知识总结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微视频(内容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七、拓展提升:
1、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
2、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早上醒来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3、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
八、达标检测: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A.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B.鼻? 喉? 咽? 气管? 支气管? 肺
C.鼻? 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D.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2、下例叙述中哪一项不是用鼻呼吸的优点
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人的气体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D、环状软骨扩大
4、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
5、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食道黏膜 D、气管和支气管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