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805339725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2021学年度高中物理单元双基精品试卷
选修3-5第十七单元波粒二象性(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 s
D.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发生
2.下列关于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若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也会出现衍射图样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粒子性解释
D.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3.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就越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消失
C.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D.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4.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
A.λ1+λ22 B.λ1-λ22 C.λ1λ2λ1+λ2 D.λ1λ2λ1-λ2
5.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波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若增加电路中电源电压,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B.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
C.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D.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图乙是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 的关系图象,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a,0),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常量h=ab
B.断开开关S后,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
C.仅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D.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电流表G的示数保持不变
7.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被电子散射的X光子与入射的X光子相比( )
A.速度减小 B.频率减小 C.波长减小 D.能量减小
8.用甲、乙两种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遏止电压为Uc,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
B.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C.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初动能均为eUc
D.乙光的频率为W0+eUch
9.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束通过电场加速后,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h2meU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10.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遏止电压Uc,在下图所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做答,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8分)历史上美国宇航局曾经完成了用“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实验。探测器上所携带的重达400 kg的彗星“撞击器”将以1.0×104 m/s的速度径直撞向彗星的彗核部分,撞击彗星后“撞击器”融化消失,这次撞击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1.0×10-7 m/s的改变。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则撞击前彗星“撞击器”对应物质波波长为____________m,彗星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kg。
13.(10分)电子具有多大速度时,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同光子能量为4×104 eV的X射线的波长相等?此电子需经多大的电压加速?
14.(10分)分别用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的逸出功是多大?
15.(12分)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A上产生X射线。(h=6.63×10-34 J·s,电子电荷量e=1.6×10-19 C)
(1)若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 kV,求X射线的最短波长;
(2)若此时电流表读数为5 mA,1 s内产生5×1013个平均波长为1.0×10-10 m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
16.(14分)在实验室的一个密闭暗箱内,依次放置小灯泡(紧靠暗箱左壁)、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感光胶片(紧靠暗箱右壁),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多次曝光,感光胶片上“针尖造影”的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测量结果表明,每秒到达胶片的“光能量”为5×10-13 J。已知有效光波波长为500 nm,暗箱长度为1.2 m,设光子依次通过狭缝,普朗克常数为6.63×10-34 J·s,求:
(1)每秒到达胶片的光子数。
(2)光束中“两相邻光子”先后到达胶片的时间及其平均距离。
(3)第(2)问的结果,能否支持光是“概率波”?请简要说明理由。
物 理(B)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A
【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打到金属上的光子个数增加,则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A正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不超过10-9 s,C错误;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即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时,光电效应才能发生,D错误。
2.【答案】A
【解析】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在底片上呈现出随机性,但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在底片上呈现出波动性,B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了电磁辐射是量子化的,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可用光的粒子性来解释,C正确;热中子束射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是由于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D正确。
3.【答案】D
【解析】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时间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故A错误;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不能消失,故B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光电效应现象不一定消失,还要看入射光的频率是否小于极限频率,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中子的动量p1=hλ1,氘核的动量p2=hλ2,同向正碰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3=p2+p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λ3=hp3=λ1λ2λ1+λ2,C正确。
5.【答案】D
【解析】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当光越强时,光电子数目会增多,增加电路中电源电压,光电流可能会增加,当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再增大电压,则光电流不会增大,故A错误;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子受到电场阻力,到达A极的数目会减少,则电路中电流会减小,甚至没有电流,故B错误;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其频率有可能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故C错误;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其频率一定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故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hν=W0+Ek,变形得Ek=hν-W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即h=ba,故A错误;断开开关S后,初动能大的光电子,也可能达到阳极,所以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故B正确;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才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单个光子的能量增大,而光的强度不变,那么光子数一定减少,发出的光电子数也减少,电流表G的示数要减小,故D错误。
7.【答案】BD
【解析】光速不变,A错误;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到电子,其能量减小,随之光子的频率减小、波长变长,B、D正确,C错误。
8.【答案】AD
【解析】根据光的强度越强,则光电子数目越多,对应的光电流越大,即可判定甲光的强度较大,A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Ek=Uce,由图可知,甲、乙的截止电压相同,故甲、乙的频率相同,B错误;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均为eUc,C错误;由Ek=hν-W0=Uce得ν=Uce+W0h,D正确。
9.【答案】AB
【解析】能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A正确;由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λ=hp及动量p==,可得λ=h2meU,B正确;由λ=h2meU可知,加速电压越大,电子的波长越小,衍射现象就越不明显,C错误;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质子的波长变小,衍射现象与电子相比不明显,故D错误。
10.【答案】ACD
【解析】当反向电压U与入射光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与光强成正比,所以A正确;频率为ν的入射光照射阴极所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mevmax2=hν-W0,而截止电压Uc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为eUc=12mvmax2,所以截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是eUc=hν-W0,其函数图像不过原点,所以B错误;当光强与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逸出的光电子数及其最大初动能是一定的,所形成的光电流强度会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少,所以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的瞬时性规律,不难确定D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做答,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
【答案】hcλ0 hc(λ0-λ)eλ0λ
【解析】设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0=hν0=hcλ0;对光电子,由动能定理得eU0=hcλ-W0,解得U0=hc(λ0-λ)eλ0λ。
12.(8分)
【答案】1.65×10-40 4.0×1013
【解析】撞击前彗星“撞击器”的动量p=mv=1.0×106 kg?m/s,则撞击前彗星“撞击器”对应物质波波长λ=hp=1.65×10-40 m;以彗星和撞击器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规定彗星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Δv,则得彗星的质量M=4.0×1013 kg。
(10分)
【解析】由德布罗意波公式λ=hp=hmeve
光子能量式E=hν=hcλ
联立可得:ve=Emec=4×104×1.6×10-199.1×10-31×3×108 m/s=2.34×107 m/s
由动能定理得:eU=12mev2e
解得U=1.56×103 V。
(10分)
【解析】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
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Ek1=hcλ-W0①
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Ek2=4hc3λ-W0②
又Ek1Ek2=12③
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W0=2hc3λ。
15.(12分)
【解析】(1)伦琴射线管阴极上产生的热电子在20 kV高压加速下获得的动能全部变成X光子的能量,X光子的波长最短。
由W=Ue=hν=hcλ
得λ=hcUe=6.63×10-34×3×1082×104×1.6×10-19 m=6.2×10-11 m。
(2)高压电源的电功率P1=UI=100 W
每秒产生X光子的能量P2=nhcλ=0.1 W
效率为η=P2P1×100%=0.1%。
16.(14分)
【解析】(1)设每秒到达胶片的“光能量”、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0、E,则依据已知条件、光子说等可得每秒到达胶片的光子数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n=1.26×106(个)。
(2)所谓光子“依次”到达胶片,即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已知暗箱长度L=1.2m,则光束中两相邻光子先后到达胶片的时间Δt=1n=8.0×10-7s
两相邻光子的平均距离Δs=c·Δt=2.4×102 m。
(3)分析第(2)问的结果,Δs?L,可知在熏黑的玻璃“右侧”不可能同时有两个运动的光子,表明衍射条纹绝不是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而是不同时刻到达胶片的许多光子、各自独立作用的积累效果。在胶片的衍射明纹、暗纹区,则分别表明光子到达该处的“机会”较大、较小,即光是一种“概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