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调查学习活动,提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会互相尊重的品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2.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调查分析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有关免疫和计划免疫等方面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调查当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
2.搜集、分析免疫及计划免疫方面的文字资料并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
天花是最早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天花曾令6000万欧洲人死亡。中国古老的治法是往病人的鼻孔里吹已患天花的人身上干缩、脱落的痂,天花虽被遏制,但人的其他免疫力会由此丧失殆尽。
18世纪,天花已成为当时英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偶尔发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琴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经过研究,他认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头号瘟神——天花已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
师:琴纳的成功为免疫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什么是免疫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方面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师讲授免疫的概念,引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1.免疫从狭义上讲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2.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又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师生结合课件,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具体功能:
1.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1)皮肤能够阻挡外界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同时皮肤所产生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
(2)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师强调:当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人体皮肤受伤的时候,病菌会侵入人体。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师提问: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师生合作讨论归纳: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生结合课件认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其相关位置和功能:
免疫器官:功能:能促进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器官:
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上皮下。
胸腺:位于胸骨后, 分左、右两叶,成长扁条状。
淋巴结:在淋巴管性程上的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小体,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最多。
脾脏:腹腔的左上部,呈卵圆形。
师展示几幅免疫细胞的图片,学生初步认识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师生结合图示,认识抗原与抗体概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抗体: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免疫性功能的球蛋白。本质:球蛋白。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麻疹病毒。
师提问: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师生合作总结: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师生合作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不同。
二、计划免疫
师讲授:
1.计划免疫概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2.四苗免疫:我国规定,对1岁以内儿童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活疫苗,以防治和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
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调查当地的计划免疫实施情况,讨论下列问题:
1.分析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为什么我国要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
师生合作讨论分析上述问题。
师强调计划免疫的意义: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师补充说明: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以强化计划免疫意识。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等列入计划免疫的内容。另外,还可以根据各地的疫情,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内容:
1.免疫
2.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抗原与抗体
5.计划免疫
6.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措施
7.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种生理作用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体液中的杀菌作用 ②吞噬作用 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④皮肤和黏液的屏障作用 ⑤粘膜的杀菌作用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计划免疫是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进行( )
A.消毒灭菌B.预防接种C.防御感染D.疾病治疗
3.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痘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五、作业布置
1.某同学与麻疹患者接触过,但他并没有患上麻疹,原因可能是( )
A.麻疹不是传染病
B.该同学体内先天具有抗体
C.该同学体内有麻疹病毒的抗体
D.该同学身体健康,不易得传染病
2.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这种免疫属( )
A.人工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自然免疫
3. 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因为( )
A.病原体一般不致病
B.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C.病原体一般不适应环境
D.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免疫的概念;
2.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具体作用;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二、计划免疫
1.计划免疫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
2. 调查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
附课堂练习及作业答案
课堂练习:
1.B 2.B 3.A
作业布置:
1.C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