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迷娘(之一)》课件(3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迷娘(之一)》课件(3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8:07:41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迷娘(之一)
选择性必修中册
新知导入
他是继荷马、但丁之后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他是启蒙主义思想家,其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度的“狂飙运动”也让《少年维特之烦恼》名声大噪,成为世界文学的艺术瑰宝,他就是歌德。他,只愿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现实的烦恼与幸福,他用一支笔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浪漫、激昂,
抑或是无奈与绝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歌德,走进他的《迷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歌德的生平;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2.过程和方法
诵读课文,品味诗歌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核心素养
了解歌德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体会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者介绍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曾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作者介绍
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年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公国枢密顾问。1786—1788年间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完成剧本《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埃格蒙特》。后者以尼德兰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反映作者对异族压迫的憎恨。
作者介绍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广,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其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写作背景
《迷娘曲》(Mignon)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整体感知
2021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理清诗歌结构并概括层意。
第一节: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第二节: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第三节:通过云径、山岗等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整体感知
2.诗的第一节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你知道吗”
似轻轻私语,一下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
“你可知道那地方”
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
“前往,前往”
是催促,也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
整体感知
3.第二节诗人又描绘了什么?
开头直接引出故园的“那所房子”,选择圆柱厅堂、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意象,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
整体感知
4.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什么?
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
(1)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
(2)那宛若仙境的家园。
(3)险峭、怪美。
整体感知
5.《迷娘》(之一)的主旨是什么?
《迷娘》(之一)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
品读技巧
2021
品读技巧
1.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是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第一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
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
品读技巧
1.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品读技巧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复沓。
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
复沓的表现手法,使得诗的结构整齐,具有旋律感,对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品读技巧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借景抒情。
诗中的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景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益彰。
设问与反复。
“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是追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品读技巧
3.分析《迷娘》(之一)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品读技巧
3.分析《迷娘》(之一)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品读技巧
3.分析《迷娘》(之一)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②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并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合作探究
2021
合作探究
1.被倾诉的对象“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
观点一:“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麦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的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合作探究
1.被倾诉的对象“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
观点二:“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从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来看,她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是爱情,不大可能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对“恩人”“父亲”的感情。从诗歌三节所写的内容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迷娘即将回到故国,“父亲”应该是指带她回国的人。
合作探究
2.《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是以向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倾诉人是迷娘。从“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的称呼的转换,体现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诗歌抒发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同时,这种爱又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并和思乡之情缠绕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3.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呢?试列举理由。
观点一:迷娘。
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
②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
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
合作探究
3.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呢?试列举理由。
观点一:迷娘。
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种美
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合作探究
3.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呢?试列举理由。
观点二:作者本人。
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已借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
课堂总结
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来描写“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的美好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国意大利。诗歌在描写意大利景色时,选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柠檬花、蓝天、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来描写意大利,并把对故国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诗歌就是这样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描绘迷娘故国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抒发迷娘对故国的依恋、思念之情的。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请你运用《迷娘》(之一)的写作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
字左右。
2.阅读《迷娘曲》(之二),写一篇鉴赏文,5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意象
客观主观独特
丰美
意境
美好哀婉神秘
优美
意蕴
思念爱恋憧憬
唯美
意蕴
复沓叠唱对话
完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一、新知导入
他是继荷马、但丁之后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他是启蒙主义思想家,其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度的“狂飙运动”也让《少年维特之烦恼》名声大噪,成为世界文学的艺术瑰宝,他就是歌德。他,只愿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现实的烦恼与幸福,他用一支笔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浪漫、激昂,抑或是无奈与绝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歌德,走进他的《迷娘》。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歌德的生平;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课文,品味诗歌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https:?/??/?baike.?/?item?/?%E6%84%9F%E6%83%85?/?236277"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歌德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体会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三、作者介绍
1.歌德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曾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年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公国枢密顾问。1786—1788年间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完成剧本《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埃格蒙特》。后者以尼德兰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反映作者对异族压迫的憎恨。
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广,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其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四、写作背景
《迷娘曲》(Mignon)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https:?/??/?baike.?/?item?/?%E5%A8%81%E5%BB%89%C2%B7%E9%BA%A6%E6%96%AF%E7%89%B9%E7%9A%84%E5%AD%A6%E4%B9%A0%E6%97%B6%E4%BB%A3?/?9707291"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
(?https:?/??/?baike.?/?item?/?%E8%B4%9D%E5%A4%9A%E8%8A%AC"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舒伯特
(?https:?/??/?baike.?/?item?/?%E8%88%92%E4%BC%AF%E7%89%B9"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舒曼
(?https:?/??/?baike.?/?item?/?%E8%88%92%E6%9B%BC"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柴科夫斯基
(?https:?/??/?baike.?/?item?/?%E6%9F%B4%E7%A7%91%E5%A4%AB%E6%96%AF%E5%9F%BA"
\t
"https:?/??/?baike.?/?item?/?%E8%BF%B7%E5%A8%98%E6%9B%B2?/?_blank?)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五、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理清诗歌结构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节: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第二节: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第三节:通过云径、山岗等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2.诗的第一节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明确:
“你知道吗”,似轻轻私语,一下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
“你可知道那地方”,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
“前往,前往”是催促,也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
3.第二节诗人又描绘了什么?
明确:
开头直接引出故园的“那所房子”,选择圆柱厅堂、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意象,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
4.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什么?
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
(1)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
(2)那宛若仙境的家园。
(3)险峭、怪美。
5.《迷娘》(之一)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迷娘》(之一)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
六、品读技巧
1.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
共同特点是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第一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①复沓。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复沓的表现手法,使得诗的结构整齐,具有旋律感,对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②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景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益彰。
③设问与反复。“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是追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3.分析《迷娘》(之一)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明确: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②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并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七、合作探究
2.被倾诉的对象“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
明确:
观点一:“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麦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的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观点二:“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从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来看,她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是爱情,不大可能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对“恩人”“父亲”的感情。从诗歌三节所写的内容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迷娘即将回到故国,“父亲”应该是指带她回国的人。
2.《迷娘》(之一)中,“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首诗是以向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倾诉人是迷娘。从“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的称呼的转换,体现了迷娘对威廉·麦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诗歌抒发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同时,这种爱又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并和思乡之情缠绕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艺术效果。
3.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呢?
明确:
观点一:迷娘。
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②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
“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⑤《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种美
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观点二:作者本人。
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已借以抒情的化身。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
八、课堂总结
“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九、课堂练习
1.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来描写“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的美好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答案】“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国意大利。诗歌在描写意大利景色时,选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柠檬花、蓝天、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来描写意大利,并把对故国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诗歌就是这样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描绘迷娘故国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抒发迷娘对故国的依恋、思念之情的。
十、作业布置
1.请你运用《迷娘》(之一)的写作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
字左右。
2.阅读《迷娘曲》(之二),写一篇鉴赏文,500字以上。
十一、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