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及听力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含答案及听力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20:08: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其中卷面书写3分)
模块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听短文《春节》,完成练习。(5分)
(一)填空。(3分)
1.
春节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2.
春节的活动多姿多彩,带有__________的各民族特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3分)
1.
在春节期间,在中国只有汉族的人们才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
2.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zhōu
áo
nóng
chóu

)(
)得很

),单是闻那香味,就够咽口水了。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5分)
行(
)积(
)
(
)(
)不同
(
)灯末(
)
(
)(
)所欲
(
)出心(
)
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B.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肯定有一百年了。
C.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D.通过这部电影,使他懂得了: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
五、按要求,写句子。(2分)
1.
学习语文,一定要下苦功夫。(换一种表达方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
《腊八粥》的作者是老舍,文中写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
2.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
3.
“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这些传统节日的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
4.
“勇夺第一、拔得头筹、喜获金牌、摘得桂冠”都是表示“得了第一”的意思。(
)
七、根据积累完成填空。(6分)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了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情景;《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相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口语交际。(3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向大家介绍你家乡的一个节日习俗或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有删改)
1.
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2分)
2.
短文第2自然段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人们钟情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6分)
3.
短文按照________顺序介绍了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发展:大约始于__________,盛于________,现已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3分)
4.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相反,这个字是______。可解释为(
)(2分)
A.华美
B.炽烈
C.兴旺
D.热烈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lòu
lù)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ā
ē)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zhǎng
zhàng),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动荡起来了。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
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_”。(3分)
2.
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我能写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句子描写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4分)
(1)形容非常忠诚。(
)
(2)比喻陈设华丽。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3)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
(4)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4.
第④段的首句是一个______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第⑥段画“
”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2分)
句子中有两个加点的“这时候”,第一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40分)
十二、习作。(40分)
每年都有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过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方式,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不一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人们的活动以及节日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3.
不少于400字。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答案
一、(一)1.最盛大
最热闹2.浓郁
(二)1.×
2.√
二、腊八粥

浓稠
三、善









四、C【解析】A项中“水平”和“改善”搭配不当;B项中“约莫”和“肯定”互相矛盾;D项中“通过”和“使”连用造成成分残缺。故选C。
五、1.学习语文,非要下苦功夫不可。(或:学习语文,不下苦功夫行吗?)
2.春节开始了。
六、1.×
2.√
3.×
4.√
七、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八、示例:东莞人端午节要到外婆家过节。端午节当天,外嫁的女性就会带上丈夫和儿女一起回娘家过节,娘家也早早杀好了鸡鸭、包好了粽子等着女儿们回家。中午时候,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再看龙舟赛。
九、1.《中秋赏月》
2.时令
渊源
科学观察
庆祝丰收
崇拜自然
天净气清
3.时间
魏晋时期
唐宋
4.盛
C【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首先要结合句子知道“衰”的含义是“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其次从文中找出与其意思相反的字——盛;最后结合句子,选出解释。
十、1.lù
ē
zhǎng
2.人山人海
座无虚席
3.忠心耿耿
金碧辉煌
鸦雀无声
不约而同
4.比喻
我能体会到人们对久负盛名的艺术家的出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的热情。
5.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动荡起来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