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22: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三大改造》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实质,完成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和采访身边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家人,了解农业、手工业及相关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情况,尤其侧重北京本地企业的改造历程。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及意义
(二)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
导入
出示《“一五计划”工业化成就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代表性成就,并填在地图相应位置。
在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领域发展却依然缓慢。提出问题:为了使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效果如何?
回顾旧知
引出问题
导入新课
新课
讲授
一、团结合作促发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背景
教师提供材料,提出探究问题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土改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7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指导学生归纳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2)方式
教师提供材料,并结合农业改造过程示意图,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进行讲解。
材料三: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
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提出探究问题2:经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农业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经营方式和生产资料两个角度分析变化,最后进行归纳概括。
(3)结果
教师通过照片、表格和柱状图,向学生展示当时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概况。提出探究问题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2.手工业合作化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手工业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和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更高效发展手工业,国家对手工业改造贯彻“自愿互利”原则,提出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改造思路,逐步引导建立手工业合作社,逐渐将个体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刘素新《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二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对于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简化处理,通过两段材料,引导学生能得出与农业合作化道路相同即可。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引领,逐层推进教学。启发学生联系旧知,建构新知。
明确农业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新课
讲授
二、和平过渡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背景
教师提供材料,提出探究问题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什么是公私合营?
材料一:我们现在是要改变社会制度。现在我国存在两种私有制:一种是个体小生产者的私有制,一种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改变这两种私有制的过程中……比如讲统一战线到底还要不要?……现在证明,建立了统一战线对我们有帮助,不但对过去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有利的,对现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也是有好处的。因此,统一战线要坚持下去,宪法上已经作了规定。
材料二: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补充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初期与中共合作的一些故事(如同仁堂乐家子弟抗日、渔业大王苏懋晋让两个孙子参加志愿军、荣毅仁支持抗美援朝捐飞机等)。最后结合材料和教材25页第一段,指导学生归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2.方式
教师使用教材并制作图示,重点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结合公私合营过程示意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进行讲解。
3.结果
公私合营的结果,仍以同仁堂为例。通过展示三张不同时期同仁堂药方上名称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公私合营后同仁堂企业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企业的巨大发展。
材料一 同仁堂公私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向着机械化、半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了一大步……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到了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除了同仁堂乐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外,荣氏家族的后代荣毅仁也积极相应时代号召,带领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师出示一组照片使学生感受,1956年前后全国各行各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并结合北京史内容,提出探究问题5:除了同仁堂、全聚德和东来顺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北京老字号?
通过对具体问题引领,逐层推进教学,启发学生联系旧知,建构新知。
以示意图的形式突破难点,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记忆。
结合北京史内容,以同仁堂为例贯穿本目教学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者采访家人,了解自己身边的家乡史。
使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
新课
讲授
三、社会主义制度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通过出示《1956年底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再结合《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简表》,提出探究问题6.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影响是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 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
同时结合材料,也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后期依然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局限性。
通过文字、表格、数据等多种不同的史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归纳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指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单,并进行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重难点突出,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拓展
提高
结合前前一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视野拓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做铺垫。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两部分构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来的,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将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共同构成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则是通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将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民主制度确立下来,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联系旧知
拓展提高
铺垫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