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对联知识的考查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对联知识的考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29 20: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谈中考对联知识的考查
一、高考中考如何考查对联知识
1.中考要求对对子或修改对联.
2.高考要求对对联进行赏析.
二、学习对联知识的好处.
1.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魅力.
3.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5.展现地域文化特征.
6.检验知识积累.
从下列对联中选一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赏析.(百字左右,注意名联的修辞方法)
1.守独悟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翁同和)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3.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 )
4.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李尔重题武侯祠)
5.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郭沫若)
6.灰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 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范曾挽周恩来)
联袂贺春
登虎丘塔 论天下园林
饮龙井茶 品江南丝竹
妙 联 共 欣 赏
孙行者
祖冲之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今朝至
昨夜行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到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平气和省却无穷烦恼;
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雀噪恐有冤情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抄自旧淮安府衙
对联的基本特征
①字数相等
②词性相对
③结构相应
④意义相关
⑤平仄相协
走近对联
2、下面的对联是否工整,说说应如何调整。
绵 绵 春 雨 润 万 物
白 雪 皑 皑 兆 丰 年
1、上联: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万朵梅花扑鼻前

皑 皑白 雪
3、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06 南京 中考)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 风 细 柳
下联:淡 月 隐 梅 花

周树人深情怀旧
策略一:
明确词性词类
运用短语知识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 人 ——酒店对联
并列短语:
类别相同义相近,
和、又、顿号看分明,
不可包含不交叉,
前后平等无重轻。
东西南北
2、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
偏正短语:可用“的”“地”作标志,
前为修饰后中心
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4、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宾短语:动词在前“宾”相随,
宾语回答“什么”“谁”。
追求自由描绘世外桃源
主谓短语:主语可问“什么、谁”,
谓语回答“怎么样”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香菱、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借箭
下联:
废寝忘食香菱学诗 多愁善感黛玉葬花
策略二:
把握短语结构
1、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荒园
B
2、下面给出了一副春联的上联,请评析其四条下联中分别存在的问题。
上联: 春晖盈大地
下联1:今年大丰收
下联2:秋风扫落叶
下联3:亲恩萦心头
下联4:快乐遍世界
瑞雪兆丰年/细雨润心田
策略三:
感悟意境平仄
温馨小提醒
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
“对”,就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联”,就是上下联内容要相关联。
善于联想和想象
评改对联
1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下联:
2、上联: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下联: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日暖泥融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他
上联: 精卫填海
下联:
3.成语巧对
愚公移山
4、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
上联: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齐寻觅古国瑰宝
共撰写华夏对联
师生同乐
作 业
请对出下联。
[1]好山好水好景
[2]知识海洋勤是岸
[3]攀高峰不怕千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