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课件(共36+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课件(共36+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8:55:0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文言文
(一)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单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文言知识积累
(二)一词多义
1.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可译为“认为”)
3.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三)文言句式
省略句
与蒙论议
点拨:省略主语句,省略了主语“鲁肃”。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句,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例句:小李虽然成绩不太好,但努力后成绩大为提高,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例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得不刮目相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五)语气词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孙权
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要求严格,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鲁肃
极像一位忠厚的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
吕蒙
胸怀坦荡,机敏自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请把下面这些评价性四字词语分别归入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评价中。
关爱下属
要求严格
重视学问
为人直爽
直率坦荡
自信满满
知错能改
循循善诱
爱才惜才
爱才敬才
勤奋善学
勤奋好学
孙权
鲁肃
吕蒙
重视学问
勤奋好学
爱才惜才
关爱下属
要求严格
循循善诱
为人直爽
爱才敬才
重视学问
知错能改
勤奋善学
直率坦荡
自信满满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孙权
再忙碌,也要挤出时间读书学习。
想要求别人做到什么,自己要先做到。
劝人要讲究策略。
……
  
鲁肃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与志同道合之人做朋友。
……
  
吕蒙
开卷有益,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读书学习。
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有益建议。
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
  
劝学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朱熹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6.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朗读体会,请将本文改写为白话文版的课本剧,并揣摩人物语气、心理,与同学分角色演绎。


!(共36张PPT)
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文言文
你的同桌小吴以前玩儿心重,学习不用功。这次疫情让他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巨大力量。于是停课不停学期间,他开始发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复课后见到你的同桌,你会怎样当面夸赞他呢?
小吴,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你可真让人刮目相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难点)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重点)
(重点)
(重点)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
学习任务:朗读课文,标注你不确定读音的字;
查阅字典,结合文意,确定读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读准字音
qīng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shú
孰若孤

即更刮目相待
gēng
即更刮目相待
suì
肃遂拜蒙母
wéi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读准停顿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作者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资料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文学常识
孙权(181-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涉及人物
吕蒙(178-219年)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吕蒙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死关羽后,吕蒙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年),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鲁肃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他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翻译五字法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谓:对……说。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注释:
疏通文意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译文:
原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但:只,只是。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注释: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译文:
原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孰:谁。
若:比得上。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从事。
注释: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译文: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及:到,等到。
过:经过。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注释: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问题,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译文:
原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更:重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遂:于是,就。
注释: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分别。
译文:
学习任务:围绕吕蒙的变化,以思维导图的形
式梳理文章内容。
内容梳理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①孙权以工作需要为由劝吕蒙学习。
(孙权劝学)
②吕蒙以忙为由推辞。
(吕蒙拒学)
③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④蒙乃始就学。
③孙权现身说法再劝吕蒙。
(孙权再劝)
④吕蒙听劝开始学习。
(吕蒙就学)
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⑤鲁肃惊叹吕蒙才略的长进。
(鲁肃惊叹)
⑥吕蒙自信回应称赞。
(吕蒙回应)
⑦鲁肃拜见吕蒙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
(拜母结友)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吕蒙就学
鲁肃惊叹
拜母结友
孙权两劝





结合注释、语言积累、上下文语境,运用留、替、调、补、删的方法,理解了文章大意。
结合句意理解,读准课文的字音和停顿。
结合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的用法,读出语气、语调。
在理解句子内容基础上,理清各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文章内容。
总结
小吴,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你可真让人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