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9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9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3 10: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
这是歌剧《白毛女》秋收中的片段,歌词中唱到“黄家的土地数不完” 说明了什么? 解放前农村是什么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
导入
第3课 土地改革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4.梳理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目标
万恶的旧社会
第一篇章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刘文彩,横征暴敛,杀夫夺妻,欺辱少女,霸人田产,贩卖毒品,登门逼租,可谓无恶不作。贪官、污吏、土匪、恶霸、流氓、地痞……等等角色的恶行,他一个人占全了。
——《天府长夜——还是刘文彩》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
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土地改革原因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直接原因)
农民翻身做主人
第二篇章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认真观看视频:解决以下问题:
1.土地改革开始和基本完成
的时间?
2.土地改革的范围是什么?
3.土地改革的方式是什么?
4.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土地改革经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新解放区
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农民分到土地
烧地契
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土地改革经过
(1)1952年底,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2)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3000万吨粮食地租。
(3)农民获得解放。
结果: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农业走上发展路
第三篇章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1951年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达1.4亿吨,超过1949年26.9%。
土地改革意义
材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土地改革意义
材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农村迈向振兴路
第四篇章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分5个部分,包括: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3.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5.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时事链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得到了土地,不再受地主的剥削压迫,真正获得了解放。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连续17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农村迈向振兴路!
土地改革
经过: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重点地区:新解放区
结束: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5)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原因:
知识结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多画龙点睛,少画蛇添足;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因地制宜,少大拆大建;要打突击战,更要打持久战。要更加注重对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和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投入和建设,更加注重引导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美丽乡村,且行且近,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
聚力乡村振兴,实干创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