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时: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
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相比“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课程内容,“统计与概率”部分是最年轻的。现代社会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充满着大量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之一。“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如此重要,如何树立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把握本质—美好而真切的印象
学习“统计与概率”,我们希望它给孩子们留下美好而真切的第一印象。“美好”是要让学生有愉快的体验,感受数据的魅力,亲近数据;“真切”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本质核心是数据分析观念。
在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信息。真切的第一印象就是要体会什么是数据?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遇到问题能够想到用数据帮助解决。看到数据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感受现实背景下数据分析的随机性。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要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后续的终身学习。
(二)重视过程—以问题为引领的多次深入体验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或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感悟数和数据的不同;经历数据是怎么来的;如何记录整理这些数据;带着学生走进数据,走进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统计过程,甚至多次统计活动解决问题,有助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对统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真切的体会。对数据的感悟越深刻,孩子们在情感上的体验越“美好”,对统计认识的思维支撑越强大,学生理解统计本质就越“清晰”。
二、学习目标
1.借助体育老师提出的“这四个项目大家最想保留哪一项,怎么办?”这个实际的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
2.结合问题解决,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应用价值。
3.了解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体会数据可以帮我们做决策。通过交流养成接纳、鉴赏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表达自己意见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调查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意在讨论“四个项目最想保留哪一项,怎么办呢?”的问题如何解决
师:回顾前两节课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能简单的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学过的知识。例如:
(1)我们用调查的方法,解决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校服定什么颜色。
(2)我们还学会了很多记录、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可以画“√” ,可以画“正” 字,还用到了分类的知识。每个人对数据的认识特别丰富!
小结:你们说的真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调查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还经历了调查的全过程: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在调查之前,我们一定要完整地想一想怎么进行调查哦!
师:有一所学校的运动会非常有趣,有四个项目,体育老师想知道“这四个项目大家最想保留哪一项,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通过调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1)我喜欢50米跑,就保留50米跑。这件事一个人说了不算,要听大家的!
我想调查调查。
(2)我们可以让大家投票,或者举手,还可以排队站。
(3)在记录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画“√”,或者画“正”字。
(4)调查后的数据我们数一数,算一算,可以填在统计表里,这样就能知道哪个项目保留下来了。
(5)一名同学从头到尾说说自己打算怎么调查、解决这件事。
【{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感受调查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统计活动,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教师帮助孩子们梳理统计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聚焦问题解决细节,感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
1.出示8个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是 A:5人 B:0人 C:0人 D:3人
师:看着现在的数据,请你试着猜一猜:最后哪个项目喜欢的人数会最多?哪个项目会保留?
学生结合学习以及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测。如:
(1)我觉得还会是A项目人数最多。
(2)这个可说不好,都有可能。这些数据不够,要再多点数据才行。
师:你们对数据有自己的理解,想要猜一猜,你们需要更多的数据,现在再贴上8位同学选的项目,你们准备好记录了吗?
2.感受画“正”字记录数据的过程
贴好16个同学选的卡片之后
师:你们的记录正确吗?核对一下。
学生对照黑板,检查自己画的“正”字,自己检查。
继续贴上12个同学选的卡片之后
师:现在全班只剩下四位同学的数据没有贴在黑板上了,这次你们来猜一猜,最后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数会最多?
学生结合自己对数据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猜测。如:
(1)我想一定是C项目,现在C项目人数最多了。
(2)最后四个同学的数据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C项目保留。
(3)B项目肯定没机会了。
师:让我们一起收集最后的四个数据吧!
师:你们是怎么记录的?有什么好办法和小卡片对一对呢?
核实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数据是正确的,最后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在统计表里。根据统计表得出这个班C项目喜欢的同学最多,保留C项目。
追问:看了这个班的数据,体育老师能不能按照他们班的选择做决策呢?
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如:再多调查几个班吧,或者调查全年级的同学。
小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统计活动还要继续呢!的确,这次的数据只是这个班32名同学的,其他班级还会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调查一些,看看情况之后,再给体育老师提一些建议。
师:面对刚才的调查,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学指导策略:帮助学生体会数据动态生成的过程以及收集整理数据的细节、对数据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画“正”字记录调查的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感受调查方式、记录数据的方法、统计表以及判断和解决问题每个环节思考视角的不同。培养学生关注数据,读懂数据的意识。】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分享对数据的理解
师: 你们今天的学习特别有意义,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调查帮忙。快来看,左图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你能把他的记录结果填在表里吗?
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读数据:感受怎么通过“正”字得到数据,以及仔细观察,还有新发现。
生:这个月很可能是冬天。因为这个月有4天都是雪天。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他不仅关注到这个月有4天是雪天这个数据,还借助冬天可能下雪的生活经验,帮助他做出了自己的猜测。
【{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数据,从不同角度读懂数据或是提出自己的问题。}设计意图:感受到每个数据都代表不同的含义。】
2.感受数据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大小
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师:你能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吗?
师: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呢?
师: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多角度读取信息。如:
(1)我觉得还会是小轿车,因为在刚才的10分钟里,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就是最多的,再观察10分钟,情况也会差不多。
(2)我也觉得小轿车通过的最多。小轿车基本上都是私家车,路上比较多。
(3)再观察10分钟,这四种车都有可能是通过数量最多的,路上的情况可不一定呀。
小结:同学们的感觉都很棒。是的,这四种车都有可能是通过数量最多的,但是根据前面的情况,你们还是觉得小轿车的可能性大,到底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真的去统计记录一下。
【{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虽然已经知道了10分钟里车辆通过的情况,但是后面的10分钟仍然是未知的,期待学生对数据的随机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有所感悟。】
结束语: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统计是很有趣的内容,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的知识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下课后和你的家长或老师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吧!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
年级数学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
调查能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
调查能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y□
记录、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开运动会了
钻山洞
骑毛毛虫
50米跑
最长的绳子
开运动会了
我喜欢50
米跑,就保留
50米跑
我喜欢50
这件事一个人
米跑,就保留
说了不算,要听大
50米跑
家的
我喜欢50
这件事一个人
米跑,就保留
说了不算,要听大
50米跑
家的
我想调查调查
大家最想保留哪一项呢
运动项目调整>><保留哪个项目
调查调查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就调查我们班同学吧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就调查我们班同学吧
投
排队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统计表
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调查呢
母
我们把四个项目标上字母叫
这次可复杂
然复杂但还
是能猜出来的
我们按照顺序列出
来吧!可能是ADDD,也
可能是AADD,还可能是
AAD。
32人
的oD
如阅这图國
32人
的oD
32人
的oD
下
32人
A
的oD
试命
项目的人
正
下‖数
5
分
32人
试命
正E
下
项目的人
是选A项目的
分
数最多
32人
试命
正E
下
项目的人
是选A项目的
分
数最多
据不够,要再多点
数据才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32人
的记录正确
32人
的记录正确
正
正T下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数据
32人
A
黑板上了
数最多
32人
A
黑板上了
数最多
定是0项目
32人
A
黑板上了
最后的四个
数最多
同学的数据无论
是什么都是C项目
保留。
32人
A
黑板上了
数最多
B项目肯
定没机会了
32人
A
最后的
32人
A
最后的
32人
A
最后的
32人
A
最后的
32人
A
最后的
32人
A
喜欢母
32人
A
喜欢母
AB C
D
正千正正正正
32人
A
喜欢母
A B C
D
正正正了正
32人
A
喜欢母
A B C
D
正正正正
32人
A
喜欢母
AB C
D
正了
止正T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