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龙江省各地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黑龙江省各地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3 11: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
2020年初三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光华中学2020届九年级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 8-10 题。(8 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修: (2)归:
9.(4 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2 分)下列关于大同社会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这是说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但政权只属于统治者。
B.“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C.“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
2020年6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 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2. 文章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所倡导的观点。
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古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①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②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③;每有会意④,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⑤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⑥,不蔽风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⑦,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不详:不知道。②因以为号:就以此为号。③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④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⑤亲旧:亲戚朋友。⑥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⑦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⑧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 (2)便舍船 舍:___________
(3)好读书 好:____________ (4)性嗜酒 嗜:___________
1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其林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 因以为号焉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D. 或置酒而招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先 生 不 知 何 许 人 也
14. 甲、乙两文中都有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甲文中关于“桃源”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关于“宅”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贻:____ 诎:____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 “泛舟”指的是听凭船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从选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苏轼是在“泛舟”?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模拟必刷卷语文试题(三)
(一)(8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服: (2)私: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不如。
10. 邹忌从妻、妾、客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核 舟 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诎:
9.(4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2分)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这一特点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8—10题(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举: (2)衡:
9. (4分)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 (2分)选文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黑龙江省
2020年初三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光华中学2020届九年级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 8-10 题。(8 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修: (2)归:
9.(4 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2 分)下列关于大同社会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这是说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但政权只属于统治者。
B.“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C.“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
2020年6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 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2. 文章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11. 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猥 自 枉 屈/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由 是 感 激/遂 许 先 帝 以 驱 驰。
12. 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故停顿应为: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猥 自 枉 屈/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由 是 感 激/遂 许 先 帝 以 驱 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分析。结合文本内容,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中可知,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由“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中可知,为官者还要做实事,敢于担责。
【点睛】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古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①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②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③;每有会意④,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⑤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⑥,不蔽风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⑦,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不详:不知道。②因以为号:就以此为号。③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④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⑤亲旧:亲戚朋友。⑥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⑦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⑧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 (2)便舍船 舍:___________
(3)好读书 好:____________ (4)性嗜酒 嗜:___________
1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其林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 因以为号焉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D. 或置酒而招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先 生 不 知 何 许 人 也
14. 甲、乙两文中都有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甲文中关于“桃源”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关于“宅”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答案】11. (1). 尽 (2). 舍弃 (3). 喜欢 (4). 爱好,特别喜欢。 12. B
1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4.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宅边有五柳树
15. (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中也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舍:舍弃,丢弃。
【12题详解】
A.代词,那/代词,他们;
B.都在词尾,……的样子;
C.语气助词/兼词,在那里;
D.代词,他/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这句话意思是: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据此可断句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注意题干中提示“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诸景一一写来,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乙文中关于“宅”景象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一定要用文中原句作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词: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著:写。志:志趣。
【点睛】甲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乙文参考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贻:____ 诎:____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 “泛舟”指的是听凭船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从选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苏轼是在“泛舟”?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8. (1). 赠 (2). 同“屈”,弯曲
9. (1)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10. 船尾的船桨是平放着的,而且两个船夫一个在闲坐,一个在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所以说此时应该是在“泛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送;
(2)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通假字,同“屈”,弯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语:
(1)启,开;而,表顺承;雕栏,雕有花纹的栏杆;相望,相互对望;
(2)而,表转折,可是;计,计算;曾,竟然;盈,满;盖,原来是;简,挑选;修狭,长而窄;为,雕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泛舟”的意思是是听凭船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 可知船行并不快;“舟尾横卧一楫”船尾的船浆平放在甲板上,没有划船,可知是“泛舟”;“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两个船夫一个在闲坐,一个在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可知此时应该是在“泛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模拟必刷卷语文试题(三)
(一)(8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服: (2)私: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不如。
10. 邹忌从妻、妾、客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8. (1)服:穿戴;(2)私:偏爱
9. (1)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10. 邹忌认识到: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直言不易)。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私:偏爱,动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关键词:(1)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昳丽:光艳美丽。(2)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暮寝而思之”,从而得出他们赞美自己的原因,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他认识到: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他明白了治国道理: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点睛】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核 舟 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诎:
9.(4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2分)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这一特点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答案:
8.(2分)(1)做。这里指雕刻 (2)同“屈”,弯曲
9.(4分)(1)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2)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10.(2 分)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啸呼状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8—10题(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举: (2)衡:
9. (4分)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 (2分)选文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答案:
8.(1)选拔、任用。 (2)同“横”,梗塞、不顺。
9.(1)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10.示例: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有长远考虑,不断地拼搏进取,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