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3 14: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荆州市监利县弘源学校
中国风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 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
3. 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体会《诗经》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现存共40篇。
作品简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文体常识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本文选自《诗经注析》。《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 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背景链接
《关 雎》
选自《诗经·周南》



听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cēn cī
wù mèi
xìnɡ
mào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吟读指导: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节奏:二二节奏
语音:饱满、圆润、舒缓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小组合作,读出韵律
《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出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水中的陆地。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是男子的好的配偶。
配偶
拟声词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日日夜夜思念她。
长短不齐
求取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日日夜夜
思念。服,思念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译文】追求她却得不到,日日夜夜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忧思的样子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来挑选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挑选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1.这首诗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关雎鸟开头呢?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之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使得诗人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契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具体分析。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情趣高雅。
(1)“窕”是“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风姿绰约的女子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风姿绰约。“淑”为贤良之意。“流、采、芼”为劳作的过程,可见其能干。遇见追求者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由此可见,“淑女”秀外慧中、内外兼修。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具体分析。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情趣高雅。
(2)“寤寐”,日日夜夜;“悠哉”,忧思的样子,体现其执着专一。求之不得时,不强求他人,只是止于思念,没有过分的举动,可见其对淑女的尊重。“友”为两只手,手拉手表示亲近的意思。没有追求到,就想象自己用高雅的志趣去亲近心上人。“友”“乐”,体现了“君子”的志趣高雅、尊重彼此、执着专一。
孔子对于《诗经》的评价极高,认为它可以“教化天下”。读了《关雎》,你觉得放在《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你学习后收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悟读诗歌,总结存储
学做君子(淑女),加强自身修养。

听吟唱,感受意境
想象意境:你看,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小河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绿草如茵,一对对关雎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听,他们一唱一和,情意绵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写了一位青年执着追求一位善良而文静的姑娘,反复倾述内心缠绵情思,急切盼望不久的将来能与意中人美满结合的故事,表达了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之情。

主旨探究

板书设计
关雎
起兴:雎鸠、荇菜
君子 窈窕淑女
情感:诚挚、热烈、健康
好 逑、求 之
友 之、乐 之

课堂小结
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如果说《关雎》是一支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它描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不懈的追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蒹葭》,用学习《关雎》的方法,来重走这一段经典的爱情马拉松之路。

新课导入
《蒹 葭》
选自《诗经·秦风》


听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jiān jiā
méi


chí

zhǐ

再读课文,读出韵律
韵脚:①苍、霜、方、长、央
②萋、晞、跻、坻
③已、涘、沚
小结: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这首诗节奏鲜明而短促,旋律优美,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水中的陆地。
配偶
拟声词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
长短不齐
求取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译文】河边的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心上人儿,在水的另一边。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水中的陆地。
【译文】河边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在那岸边。
配偶
拟声词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高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高地上。
长短不齐
求取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陆地。
【译文】河边芦苇茂盛又鲜明,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人儿,在那水边。
配偶
拟声词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长短不齐
求取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1.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因为芦苇丛生,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必然会出现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2.《蒹葭》写的很朦胧,那么诗中的这种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呢?
(1)气氛的渲染。每章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抒情主人公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2)时间的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地勾画了时间发展的轨迹,“我”从天刚放亮就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久久徘徊,望穿秋水不见佳人,表现“我”的焦急和惆怅。
(3)位置的变化。伊人位置的不断变化,与“我”始终是若即若离,他们反复渲染的是追寻过程的艰难和执着。
追求者炽热追寻的“伊人”仅仅是指“所爱的人”吗?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
理想、梦想、追求、功业、前途……美好事物的象征。

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板书设计
关雎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落寞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时间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怅
地点:一方—中央—湄—坻—涘—沚 困难重重,心情急切

诗歌主旨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
拓展延伸
《关雎》 《蒹葭》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关 雎》
《蒹 葭》
相同点
1.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2.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3.都大量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吟唱;
4.在语言形式上大多是四言一句,二二拍;
5.都使用了双声韵词,富于声韵美。
不同点
1.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2.叙事线索明晰,画面清晰可见
1.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以诗解诗
深秋的清晨是一个梦幻
朦胧的雾霭
轻抚着晶莹的露珠
苍茫的芦苇
环抱着悠悠的流水
我轻轻地走在岸边
只见她呀 衣襟飘飘
从我梦中走出 越走越远
立于水的中央
她回眸那一笑啊
让我梦绕魂牵
永远惦念
蒹 葭
库亚鸽
下 课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