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测试卷
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二)
一、基础(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1分)
(2)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3)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匹夫不可夺志也
波澜不惊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4)《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 ),全体都震悚起来。
(2)百花的guān miǎn( )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3)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g( ),络绎不绝。
(4)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g huì( )。
霹雳
冠冕
摩肩接踵
自惭形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江水汹涌奔泻而来,如箭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
B. 初冬的校园,无论向蓝白调和而成的天空凝望,还是朝衰弱无力的树木远眺,这被凄冷的风轻抚过的画面,总是被抹上一层厚厚的凉意。
C. 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C
D. 固定时间的睡眠有助于规律生活的养成,让孩子调整自我生理时钟是获得优质睡眠的不二法门。
3. 【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的端午假期首日,国内游客超1 700万左右。(应删去“左右”)
B.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这是教育系统目前的当务之急。(把“扩散”改为“传播”)
C. 为了家乡经济,彰武县县长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为彰武特色农产品代言。(应在“经济”后“的发展”)
D. 随着中、高考对阅读能力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使家长们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应删去“使”)
B
4. 【解析】B选项的语病是重复累赘,“当务之急”含“目前”义,应删去“目前”。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2分)
颂歌赞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光辉典范,史册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铭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好榜样焦裕禄。
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优秀代表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大雪三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B.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C. 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B
6. 【解析】A.下雪,动词/雪,名词;B.消失,动词;C.白茫茫,形容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名词;D.代词,他/难道,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这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8.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地渲染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选自《说苑·复恩》,有删改)
【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rèn):衣襟。③负贩:背货贩卖。④明:证明。⑤说(shuì):劝说,说服。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非君父子也(君主)
B. 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曾经)
C. 鲍子不以我为怯(胆小,畏缩)
D. 鲍子不以我为不肖(贤能)
A
9. 【解析】“君”应解释为您,是敬称。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生 我 者 父 母 知 我 者 鲍 子 也 士 为 知 己 者 死 而 况 为 之 哀 乎!
11. 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译文】鲍叔牙去世后,管仲举起衣襟痛哭,眼泪像雨水般地下来。跟随他的人说:“他并不是你的父或子,你哭得这样伤心,是否也有原因呢?”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在集市上被多次侮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懦弱,知道我的用心须要证明出来;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多次游说君王,但(建议)都没有被君王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贤明的君王;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产,我自己多次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财,他知道我钱不够用。生下我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了解我的人就只有鲍叔牙了。有才识的人可以为知己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李阳海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
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
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言·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
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儿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
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汪精卫充当汉奸等。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选自《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有删改)
12. 根据文章标题“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可以推断出文章的论点应该是阐述___________和_______两者的关系,综合文章可以从最后一段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3分)
以德治国
读书
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1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强调了读书求知对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 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君杀人抢劫等都可以成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
C. 第③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方法,阐明了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D. 作者认为读书求知,是营造好“以德治国”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
B
13. 【解析】应该是事实论据。
14. 请简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首先提出了“读书要有选择”的观点,再引用名言从正面论证读好书的重要性,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突出读好书对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强调中心观点。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①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②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③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
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④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⑤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
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⑥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
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⑦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荡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
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⑧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
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毛巾厂下岗→______________→空闲捏制小泥人→
________________→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开油饼店
专心捏泥人
16. 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土温润的光芒”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人公灵巧的双手不仅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②点明中心,揭示了深藏于泥土的无尽力量;③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17.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发烫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是脸因热气熏蒸而发烫;深层原因是顾客的话说到自己心坎上,自己捏泥人的手艺得到行家认可,脸因激动而发烫。
(2)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随心所欲捏泥人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主人公心满意足的欢畅心情。
18. 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她下岗后开油饼店,空闲时候捏泥人,可看出她勤劳乐观;②从她在毛巾厂时能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她为酒厂捏的泥塑群活灵活现,可看出她心灵手巧;③从“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可看出她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藤野先生不倦的教诲是鲁迅的启明星,抚慰了独在异乡的孤苦;一树盛放的紫藤萝是宗璞的启明星,启迪了生命的感悟。成长的启明星,闪烁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请以《________________是我的启明星》为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
保尔惊诧地望着他,说:“什么是真功夫?”
“好,你就瞧着吧。”
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扼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朱赫来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
1.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__________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3分)
2. 仔细揣摩文段关键语句,简单概括保尔有哪些优良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赫来
为理想而献身
钢铁般
①勇敢,有正义感,讲原则;②勤奋好学;③做事有耐心,坚持不懈。
3. 保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概括书中的一个情节佐证这句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革命者朱赫来被捕后,保尔痛打押送朱赫来的彼得留拉押送兵,救出朱赫来。
示例二:在党委宣传鼓动部办公室,保尔痛打下流无耻的法伊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