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测试卷
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一)
一、基础(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1分)
(2)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3)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雉从梁上飞
会挽雕弓如满月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杜甫的《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 )的鱼塘。
(2)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 yǎng( )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
( )。
(4)此时是福聚德的鼎盛时期。diāo liáng huà dòng( )的大楼金碧辉煌。
粼粼
濡养
颠沛流离
雕梁画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陈忠实立意要将《白鹿原》写得简短一些,他重显示轻宣抒,重叙述轻描写,重省笔轻渲染。
B. 这些黄色的迎春花色彩斑斓,把乡土气息浓郁的篱笆装扮得美不胜收。
C. 栩栩如生的印度神像和制作考究的中国陶瓷获得了阵阵赞叹。
B
D. 胡老倌来这里买黄烟丝,见半天过去了,来买黄烟丝的仅自己一人,孤独感油然而生。
3. 【解析】“斑斓”意思是灿烂多彩的样子,不能形容“黄色的迎春花”。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榜样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用典型模范,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力量。(删去“和力量”)
B.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删去“通过”)
C. 我们班“学霸”晓锋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虽然……但是……”改为“不仅……而且”)
A
D.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4. 【解析】介宾短语“用典型模范”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后面补上“的事迹”。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症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传统中医众多理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望闻问切 寒热虚实 细辨 神治 丹膏丸散 杂症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讲求整体性医疗,是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望闻问切细辨寒热虚实 丹膏丸散神治杂症疑难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
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负箧曳屣/棹数小舟,曳铁钯
B. 以衾拥覆/拥毳衣炉火
C. 腰白玉之环/环而攻之而不胜
D. 无冻馁之患矣/故患有所不辟也
C
6. 【解析】A.拖着;B.裹,围;C.玉环/包围;D.忧患,
祸患。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他们中如果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人,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
8. 文章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积三十年不辍(收拾)
B. 众人异之(认为……奇怪)
C. 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借)
D. 凡有欲染皂者(黑色)
A
9. 【解析】“辍”应解释为停止。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故 庐 在 甜 水 巷 一 日 忽 弃 去 赁 小 屋 于 水 柜 街 与 染 工 为 邻。
11.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张友正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是个勤学苦练的人;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的别馆,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参考译文】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他)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书法的风格味道。(他)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在水柜街租小房子居住,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他)和染工约定:凡是有想要染黑色的布,先借给他,二丈布帛酬谢二百铜钱。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完才停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数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已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地“签名”,
只能偷偷地把名字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
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所以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宋徽宗的题跋,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
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呢?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2.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从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题跋”。(3分)
发展历史
艺术价值
重要作用
1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题跋是书画家写在自己创作的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B. 文章第②段加点字“目前已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文章标题交代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赞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A
13. 【解析】A选项表述与第⑤段“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不相符。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题跋”在悠久历史中的变化和发展。
14. 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画卷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②为下文提出要好好对待题跋做铺垫,增加文章趣味性。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沐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有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向上拔节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
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使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15. 请简要分析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使读者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16.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2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17.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从语言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燃”来写花的开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2)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三月比作桃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月的如花一般的艳丽和奔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的喜爱之情。
18. 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③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使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但他或是他们的形象铭刻在你心中。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值得铭记》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
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淘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
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1.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2分)
吴敬梓
封建科举制度
2. 联系作品中周进的经历,说说周进撞号板大哭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周进进入贡院,回想起自己读书数十年的经历,却没能中个秀才,悲痛难耐,于是才有此反应。
3.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选文与“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进撞号板与范进发疯都采用了讽刺的写作手法,周进在贡院又哭又笑,丑态百出;而范进拍手大笑,疯走集市也是丑态百出,作者通过两人的丑态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读书人,批判了科举制度。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