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对称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对称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3 13:5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图形”是二年级上册版数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提供了建筑物、脸谱等图片,目的是使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抽象它们的共同特征.教材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对于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一节课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图形知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本节的知识全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本节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索发现法,配合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的使用.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本课的学习,学生应立足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自身已具备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等共同探讨,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
  师:同学们,上学期咱们学过了两种图形的运动,大家还记得吗?
屏幕展示图片,复习平移与旋转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图形的运动,对称。冬天走了春天到了,春天很适合放风筝,你们喜欢风筝吗?看看老师这里的五款风筝按照形状的特点试着分为两类。
生:第一行为一类,左右结构相同,第二行为一类。.
师:对,它们的左边和右边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他们对称图形。观察物体猜猜他们是什么?
生:枫叶,蜻蜓,天平,蝴蝶。
(二)动手体会
师:现在大家来动手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
生:动手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 尝试画出对称轴。
生:四位孩子上台来做示范。
师: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是所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个对称轴吗?带着问题画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的对称轴。
生: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唯一。
师:咱们来数数轴对称图形的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生:轴对称图形的每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同。
师;我们来一起画一画
师:其实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那么你学到了什么
生:总结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