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3 09: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昝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这表明
A.刺史干预郡县行政 B.官吏之间相互制衡
C.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D.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2.汉代在公田的基础上推行屯田,屯田土地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经营,铸币、盐铁生产及销售、榷酤等也基本处于政府管控状态。这反映出汉代
A.经济出现转型 B.官营手工业发达 C.市场配置资源 D.国家职能的加强
3.图1所示是在唐代流行的大秦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中国碑。此碑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图1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中欧直接交往较频繁
C.中国书法艺术的西传 D.儒学正统地位被挑战
4.《宋会要辑稿》载:“淳化三年(992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等权知贡举。易简等以贡举重柄,义在无私,受诏之日,五人便赴尚书省锁宿,更不归私第,以杜绝请托,物论嘉之。”后来,“锁院”成为一种制度。此制度的推广
A.拓宽了寒门子弟入仕的途径 B.推动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C.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 D.导致了科举选才机制的僵化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道:“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这一观点阐述的是
A.农商皆本的合理性 B.广纳财源的强制性
C.让利于民的重要性 D.政府干预的促进性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之前中国)同欧洲的联系仅仅是在断断续续的管制贸易之中。但到了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强国对市场的需求 B.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C.“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D.西方民主政治的先进
7.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见表2。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表2
籍贯 广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人数 84 21 8 4 2 1
百分比 70% 17.5% 6.7% 3.3% 1.7% 0.8%
A.清廷积极推行教育救国政策 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 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8.表3所示为1913年4~12月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集体署名正式质问的提案(部分)。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表3
提案人 提案内容
蒋凤梧等 针对《善后借款合同》提出质问:大借款的用途及财政善后计划书
罗永诏等 针对“尊崇孔圣”和“举行祭孔典礼”的通令提出质问:祭孔典礼之命令违背信教自由之保证书
A.改良与革命的两种方式 B.司法与立法的权力之争
C.宪政与专制的矛盾冲突 D.愚昧与科学的思想较量
9.1992~2013年,我国累计向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的欧债危机的挑战,中国通过二十国集团及其他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及财政金融政策。这些举动说明我国
A.走新型区域合作的道路 B.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C.对外交往追求经济利益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10.图2反映的是雅典城邦与罗马共和国对外邦人入境和居住的政策及态度。从长远看,这种差异影响了
图2
A.政策的开放性 B.统治的持久力 C.民主的广泛度 D.经济的近代化
11.美国1791年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纪律严明的民兵乃保障自由国家的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与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此后的两百余年,美国枪支泛滥,枪支暴力犯罪不断增加。这反映了美国
A.民主政治的弊端 B.联邦权威的下降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国家治理的低效
12.18世纪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宣称:“自由是万物的灵魂,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奴役……让那些出生是自由的人沦为奴隶,是同基督教和正义格格不入的。”这说明她
A.将矛头直指基督教会 B.引领宗教改革的大潮
C.力图废除封建农奴制 D.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13.有学者评价道:“这次革命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该学者评价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A.蒸汽革命 B.电气革命 C.信息革命 D.航海革命
14.据统计,1965~1982年,苏联用于核武器、航天等领域的科研经费增长了2.6倍,科研经费总额的75%用于军事技术研究。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逐渐垄断了国际空间技术 B.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
C.科技研发服务于争霸需要 D.在冷战对峙中占据优势
15.图3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
图3
A.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因 B.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
C.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 D.加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12分)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4 图5
图6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17.(14分)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开始,前后历经28年的奋斗,到1949年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战争 简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席卷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将大革命推向高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草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无视国内和平呼声,悍然发动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了坚决反击,并迅速在大陆取得胜利。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认识。(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生活关键词
关键词一:“劳动布”“的确良”“喇叭裤”
在穿着上,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衣服,拿上布票扯上布……“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且少见的衣料,比普通棉布还要贵几倍。
喇叭裤引领时装新潮,人们从当时流行的港澳台电影里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文章论证,根据中国唐代壁画——飞天,中国舞蹈人物不都穿着喇叭裤吗?文章论证说喇叭裤是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是我们民族的。
关键词二:“筒子楼”“地震棚”“石库门”
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仅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
筹建于1976年的前三门高层住宅工程,是北京市首批高层住宅群,当时它是北京市的骄傲。记得上面下达文件时说,要逐步使每一户都有可以洗澡的卫生间。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洗澡要上公共浴池。1979年,全国职工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达6256万平方米,有400多万人搬进新居。
关键词三:“样板戏”“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八个样板戏”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妆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1979年5月,复刊不久的《大众电影》在第5期封底刊登了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灰姑娘在欧洲中世纪华丽宫殿中接吻的剧照。
——摘编自陈煜编著、于光远总顾问《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
(注: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于光远为本书题词:记录点滴生活,彰显社会进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19.(15分)下午茶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午茶在英国刚诞生的时候,还是一种在家里喝的茶,因此也被叫作“在家”茶……到了爱德华时代(1901~1910年),随着人们旅行欲望的不断增加,“在家”的荼派对逐渐消失。下午茶改成每日下午四点钟在高级酒店和高档商店的新茶室里进行的活动,而且经常伴随着轻音乐,有时人们甚至还会跳一些舞。
两次世界大战曾一度彻底改变了英国人喝下午荼的习惯,尤其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茶叶配给制度,对这种传统的传承更是一种打击。20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移情别恋,爱上了咖啡馆,下午茶于是变成了一种被淡忘的英国传统,只能在游客面前晃动着身影。
不过,到了21世纪,每到下午三点钟,英国各个酒店的荼室里都坐满了人,餐桌上堆满了蛋糕和司康饼……这一切都好像在向世人宣布:下午茶又回来了,而且是以一种盛大的方式,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盛大回归要归功于2008年英国经济的衰退。当人们钱包普遍缩水时,回归为传统的价值观和朴素的追求似乎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今天的下午荼往往既取代了午餐,又减少了人们对一顿丰盛晚餐的需求。
——摘编自夏瑾《英国的下午茶文化》
(1)编写一幕发生在近现代某一阶段伦敦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近现代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下午茶文化的变化,说明英国下午茶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8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B C A B C D B A D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12分)
图4: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的中东部沿海地区。这与明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并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4为明朝中后期。(4分)
图5: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很少。这与西汉时期经济重心、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5为西汉时期。(4分)
图6:工商业城镇大量分布于大运河沿岸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附近地区。这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瓷器业、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6为隋唐时期。(4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工商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提取地图中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的信息。然后,结合史实进行阐释,判断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工商业中心城镇的分布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此外,大运河、瓷器、海外贸易等也是判断的重要依据。
17.(14分)
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不断壮大并走向成熟,直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分)
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然而,蒋介石、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失败告终。(3分)
1927~193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发展武装力量,进行长征,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阶段。(3分)
1946~1949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彻底暴露,发动内战在抵挡住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解放军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转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秋,接连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3分)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引领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从对中国共产党及民主革命胜利的影响角度,对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表达一个总体看法。然后,分别评价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评价时要合理列举史实。最后,对评价部分做一总结或升华。
18.(14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史料性著作。(1分) 作为史料性著作,书中记载的生活往事可以作为研究新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2分)
材料内容 布票、“的确良”、喇叭裤、卫生间、组织分房、职工住宅改善等,反映了计划经济下物资缺乏、政企不分的情况。(2分) 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模式及人民的物质生活。(1分) 该著作从经济、思想、文艺等方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情况,映射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2分)
“八个样板戏”、革命性的表演方式等,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文艺发展情况。(2分) 可用研20世纪70年代的文艺及民众精神状况。(1分)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英国影片等,反映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思想解放的情况。(2分) 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思想领域的变化。(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从材料来源方面提取信息,即《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并结合“注”的部分,可知该著作属于史料性著作,书中的记载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其次,从材料内容方面提取信息,材料内容涉及经济、思想、文艺等方面,注意提取的信息要全面。然后,对应指出这些信息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的史料价值,如提取信息“拿上布票扯上布……‘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且少见的衣料”“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八个样板戏’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等,这些信息反映了计划经济、思想斗争对文艺等的影响,其史料价值体现在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最后,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的材料信息、史料价值进行总结性升华。
19.(15分)
(1)主题:二战后欧洲各国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1分)
对话:
甲:这几年咱们英国政府的权力真大,连茶叶交易都管起来了,一般市场上买不到茶叶了。
乙:是呀!想喝点茶都不方便了,还得按人头去领,还是配给制。这和十几年前的美国罗斯福时期差不多了,政府什么都管。
丙:听说法国、德国的情况都差不多,那里的国有企业增多了。
乙:还有福利方面,法国和德国也开始加大社会救济和保障,这都是为了缩小贫富分化,让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吃得上饭。
甲:是的,好像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6分)
(2)从茶文化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贵族家庭;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美国次贷危机也引发了英国的经济危机,人们的“钱包普遍缩水”,“下午茶往往既取代了午餐,又减少了人们对一顿丰盛晚餐的需求”,这说明英国明显受到了世界经济的干扰。由此可见,英国茶文化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4分)
从茶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和下午茶等大行其道;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更打击了茶馆的发展;21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下午茶又开始兴盛起来;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下降,下午茶的内涵有所改变,出现节约的迹象。由此可见,英国茶文化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关。(4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欧洲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对话场景”的编写可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但不代表不照顾对话的逻辑性。首先,要确定一个对话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并结合时代背景编写出对话的内容,对话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语言尽可能简洁,要点清晰。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午茶文化的变化为线索,阐述变化的原因、影响,从而说明下午茶文化是社会史的反映。言之有理、逻辑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