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B)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所有选择题涂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上,主观题必须答在题纸上规定方格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代诗文阅(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室,出错的地方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
最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
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观念中认为教室就是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
B.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室又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是充溢着阅读自由的阅览室,
可以是观察实验的工作坊,可以是充满智慧的游戏间等。
C.让学生没有错误,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保护。
D.学习往往是从问题,甚至是错误开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允许学生出错,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也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尊重。
B.最活的课堂是在学生“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的课堂。
C.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D.完美的教学,就是完美的课堂。
3.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室,出错的地方”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需要人们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全新认识。
B.只要出了错,就能发展和成功。
C.持有“教室,出错的地方”这种理念的老师多是教学灵活,注重学生的创造力,
给学生以宽容和自由学习空间的老师。
D.好奇心往往是学生神圣创新的前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6每题3分 7题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有才华。 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征:被征召
C.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D.华善之。 善:好
5.下列句子表现李密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②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③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④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⑤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⑥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把他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
恭谨闻名当时。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以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
两全的夙愿。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做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5分)
答: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8.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答:
9.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梧桐更兼细雨, 。
(2) ,泉涓涓而始流。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茕茕孑立, ,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
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
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
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
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
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6分)
答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
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
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
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
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的相互影
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诗歌中大量使用“木叶”而不是“树叶”的原因,是因为“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
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B.随着冬季用电最高峰的日益逼近,我国局部地区再次面临电煤供应紧张,不得不拉
闸限电,煤电双方因此而生的口水仗也愈打愈烈。
C.“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
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更大
意义。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
耐读。 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②弄水种竹轩、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等等更远远不如名字那么清幽。
③司马温公描写独乐园的诗歌传诵一时。
④饱读纸上园林,可以读出自己胸中的园林,世人真不必多事造园了。
⑤独乐园所以为人欣慕,不在于园,而在于诗。
A ④⑤③①② B ③①②⑤④ C ④③①②⑤ D ③⑤④①②
15.请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 据《京华时报》报道,我国女性航天员有望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参与执行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并入住天宫一号。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太空中将出现中国女性航天员的身影。
在去年确定的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中,有“两朵金花”一直备受关注,但至今未露面。据了解,这两位入选的女性航天员均来自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平均飞行时间达上千小时。
据悉,将随“神十”飞天的一位女性航天员来自山东烟台。据媒体此前报道,此人名叫王亚平,是一位“80后”女飞行员,曾驾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及多次战备演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就很可能有女航天员参与。届时,我们将实现真正的‘嫦娥飞天’梦想。”
《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航天专家庞之浩表示,“一般情况下,女航天员首次飞天,最多上一名,因任务尚处于探索过程,一切活动要以安全为主”。
答:
16.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6分)
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
(1)﹡月﹡日上课迟到5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2)﹡月﹡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3)﹡月﹡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的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月﹡日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妙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月﹡日上课迟到20分钟。
答: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④不少于700字。
忻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联考试题
高 二 语 文(B类)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 D 善,认为……好
5.A.④不能表现李密的才华,⑤表现李密孝顺,⑥是皇帝行为。
6.C项“被迫”不妥,“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不妥,“尽忠”非其夙愿。
7.(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5分)
(2)(李密的)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5分)
8.(5分)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2分)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2分),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2分),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2分)。
10.(1)到黄昏、点点滴滴(2)木欣欣以向荣(3)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霞与孤鹜齐飞(5)形影相吊(6)此情可待成追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D(A“痛不欲生”悲痛的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B
“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C对象错误,“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13.C(A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紧张”的后面加“的问题”;D两面对一面)
14.B.
15.我国首位女性航天员有望入住天宫一号
16.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如果能够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一点素养,你就是最棒的。
17作文(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一等(25—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切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漂亮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10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点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每用错3处标点扣1分。
四、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就上疏说:“臣以险衅……死当结草。”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死于自己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