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共3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共3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3 15: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5 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
2.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4.能够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目标
黄土高原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淀区,它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
太行山脉
祁连山脉
秦岭
长 城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区?
主要包括山西和陕西大部分、宁夏和甘肃一部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②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二)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 ,
水土流失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三)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 ,
形成 、 、 三种地貌。
沟壑纵横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塬: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环绕。
黄土梁:塬面受到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黄山丘
黄土塬:面积较大且平坦的黄土高地,受流水侵蚀较弱。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像馒头状孤立的 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
工程措施:①坡耕地改水平梯田
②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③修挡土坝
(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读图,说说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林草护坡示意
少量清水
林草带
浑浊泥流








水平梯田
坡 耕 地
水平梯田改变了坡面的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既加强了水分下渗,又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坡耕地
水平梯田
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陡坡地植树种草
缓坡地建梯田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读图,说说打坝淤地的作用。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
打坝
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
淤地
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种田
P104 活动1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阅读教材P101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小麦和杂粮
咸菜、辣椒和醋
窑洞
马车、驴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小麦
谷子
辣椒
山西醋
窑洞
过去的交通方式
马车
驴车
传统文化
剪纸 腰鼓 信天游、秦腔 白羊肚头巾
阅读教材P101 《窑洞》,完成
1.窑洞具有哪些优点?
P102活动1.为什么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较为适宜的居住选择?
①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
②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窑洞节省建材
③窑洞冬暖夏凉,可节省能源
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居
P102活动2(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①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②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③盛产高粱,酿造醋的原料充足。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
阅读教材P102正文,填写下表。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治理前的黄土高原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阅读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建设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居住在宁夏同心县惠安新村的老马,是从黄土高原北部的西海固一个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
“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
“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那几十亩地。”
“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
“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
活动
“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地。”
“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2)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况
位置与范围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
水土流失的治理
能源基地的建设
经济开发与城市发展
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
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省级行政中心有 ( )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 )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