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
学段:高段
学科:数学
六年级下册
课题
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主备人
授课教师
备课组
成员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26页例6。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探索,练习巩固。
学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一语)
口语训练
第六课时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推导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吗?圆柱体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类似,都是用底面积乘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只需用长乘宽即可,而圆柱的底面是圆,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圆的面积乘高,即圆柱的体
积=底面积x高=m×半径×半径x高,用字母表示是:V=m7h。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的体积,并尝试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学习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主学习:
(一)课前检测---理解容积
下图中的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数据是从杯子里面测量得到的)
组织学生读题,审题。
1、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牛奶有498mL。
(2)杯子是圆柱形状的,高10cm,直径是8cm。
(3)问题: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2、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要知道哪些内容?
应该先知道这个杯子的体积
(二)提出质疑
1、应当计算杯子的体积还是容积?
2、容积是什么?
3、杯子的容积应该怎么求?
四、合作学习:
1、生生互助,理解容积的含义
(1)容积是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并汇报
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容积与体积有什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
计算容积时要从里面测量所需数据,而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容积怎样计算?
其实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师生合作,计算容积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小组内尝试完成例6。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
=502.4(cm3)
=5024(mL)
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3、交流提升
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生2: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
生3: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五、达标检测
1、基础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能力提升题: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8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3、拓展题: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4题。
六、总结反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请小组长根据组内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杯子的容积:50.24×10
=3.14×42
=502.4(cm3)
=3.14×16
=502.4(mL)
=50.24(cm2)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