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如图表示声音在25℃时不同的传播速度,分析可知声速与(??? )
A.?温度有关???????????????????????????B.?介质有关???????????????????????????C.?体积有关???????????????????????????D.?质量有关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小张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音叉的振动频率与敲击的力度有关
C.?小张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4.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D.?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
5.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液体可以作为声源???????????????????????????????????????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6.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7.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备,它可以发出高达150分贝的高能声波。使用时将该设备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
8.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教室里通电的电铃???????????B.?音乐教室里的钢琴???????????C.?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D.?静止的树叶
10.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C.?古代土兵晚上枕着箭筒睡觉,这样能及早发现敌情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面荡起了波纹
1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金属物质
12.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1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C.?蝙蝠的“回声”定位???????????????????????????????????????????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5.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 ???????????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二、填空题(共6题;共14分)
16.晚上,小江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________发出的。
(2)小江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17.把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我们能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
18.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并以________的方式传播。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如图甲、乙、丙是三个声现象,请用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反映的声学知识是________;
(2)“聚音伞”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现象。
20.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两只音叉完全相同,敲击右边的音叉,我们却看到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断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将上述乙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同样的实验,则泡沫小球________(“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________。
21.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7分)
22.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通过比较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__声敲打声。
2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 , 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完成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步骤②中小明为了使橡胶球每次撞击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样的,请问他是如何操作的?
(2)请完善表格中的“▲”处内容:________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4)小明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________玻璃(单层/双层)。
24.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选填字母)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换
四、解答题(共3题;共21分)
2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26.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秒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米/秒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
27.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在答题卡上作图)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C 4. A 5. C 6. D 7. C 8. C 9. A 10. D 11. C 12. C 13. C 14. B 15. D
二、填空题
16. (1)振动(2)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17. 固体和气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18. 振动;波 19.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反射
20.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空气能够传播声音(3)不会;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21. 振动;大象
三、实验探究题
22. (1)ADE(2)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3)3
23. (1)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然后静止释放(2)平均值(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4)双层
24.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将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甲(4)B
四、解答题
25.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面上撒些小纸片(或其他轻小物体)(3)空气(4)真空不能传声
26. (1)解:t= 12 ×4秒=2秒,
v= st ,悬崖与船的距离s=vt=340米/秒×2秒=680米。
(2)解:在t=4秒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1t=20米/秒×4秒=80米,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米/秒×4秒=1 360米,
设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 , 所以s= s1+s22=80m+1360m2 =720 m,
司机听到回声船距山崖的距离:s′=s-s1=720米-80米=640米。
27. (1)
(2)339
(3)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