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物体的内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物体的内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3 17: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物体的内能
1.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1.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当物体与外界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系统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但是它们还是有重要区别的.
(2)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或物体不同部分)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考点一: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经典例题】1.(2020?衢州)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2.(2020?淮滨县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3.(2020?宁波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一个物体举得越高,内能一定增大
D.一个物体内能越大,机械能也越大
4.(2020?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5.(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吸收热量而不对外做功,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100℃的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100℃水具有的内能大
6.(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7.(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8.(2019?富顺县一模)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冰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9.(2018?湖州)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考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经典例题】10.(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11.(2020?泰山区一模)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12.(2019?杭州三模)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洗衣机缸内水位升高,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设细管内空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被封闭的空气(  )
A.内能增大 B.分子体积变小
C.体积增大 D.压强不变

考点三: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经典例题】13.(2020?宁波)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14.(2019?杭州模拟)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
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
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经典例题】15.(2019?宁波)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16.(2020?鹿城区校级模拟)下列对于图片中过程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活塞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C.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时,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
17.(2019?下城区一模)归纳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图甲:对水加热,水会汽化,遇冷又液化,则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就一定改变
B.图乙:小车在越粗糙的水平面上速度变化越快,则小车滑到光滑水面上将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C.图丙:小球浸入水中越多,测力计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与深度有关
D.图丁:推动活塞可使棉花燃烧,则要改变物质内能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18.(2019?宁波一模)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 铁锅热得烫手 B. 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 钻木取火
19.(2019?宁波模拟)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铁锅热得烫手 B.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钻木取火
2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该空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试管中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试管内空气对塞子做功,塞子内能增加
21.(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改变内能方法相同的是(  )
A.A B C B.A B D C.B C D D.A C D
22.(2019?湖州一模)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点火
23.(2019?蕲春县一模)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
C.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D.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24.(2020?宁波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其中丙图是   冲程,它与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原理相同。现有一种单缸汽油机在原有四冲程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冲程,成为六冲程汽油机,也就是在原有四冲程汽油机完成排气冲程后向气缸内喷水,水在气缸内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六个冲程。这种汽油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25.(2020?泰顺县一模)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先往容器中装入少量硝化棉,缓缓提起活塞,后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
(1)该现象说明   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里面还有硝化棉,马上按同样的操作重做,却没有看到硝化棉再次燃烧的现象。第二次硝化棉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26.(2020?乐清市模拟)夏天,突然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这是因为当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   ,温度   ,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7.(2020?宁波模拟)在吹气球时,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你及时捡起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   ,是因为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8.(2020?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29.(2019?义乌市模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美丽商城”活动中,我校学生到街头巷尾用粗糙的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   能,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3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引起的内能变化。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   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31.(2019?慈溪市一模)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一会儿后,我们可以明显
地看到两个现象,一是软木塞冲出试管口,二是试管口有“白气”出现。软木塞被冲出瞬间,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能。我们看到的“白气”其实是在软木塞被冲出过程中,水蒸气膨胀体积增大,温度降低,进而   而成的小水珠。
32.(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厚壁筒里放一个浸透乙醚的棉花团,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观察到棉花燃烧,从这个现象说明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改变的。如图乙中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一段时间后,瓶塞突然跳起,此时瓶内空气的内能   。(后一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3.(2019?宁波模拟)18世纪末,科学家为研究摩擦生热,用钝钻头给炮膛钻孔,把炮膛浸在水里,随着钻头不停地转动,水可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沸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途径使炮膛的内能增加,水的沸腾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考点五: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经典例题】34.(2020?西湖区一模)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D.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35.(2020?瑞安市一模)下列事例中,物体间因发生热传递而导致内能改变的是(  )
A.夏天双手紧紧捂住冰袋感觉凉爽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感到暖和
C.用力将“摔炮”扔在地上而爆炸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会发热
36.(2019?宁波模拟)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钻木取火
37.(2020?杭州)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方法,后者是通过   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
38.(2018?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
39.(2020?南湖区二模)小明去修电脑时,发现主板上有一根粗粗的铜条连着风扇(如图)。师傅说,电脑的散热就是靠它来完成的。铜条散热是利用它的   (填一条物理性质),其内能的改变方式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共9小题)
1.(2020?衢州)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0?淮滨县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具有内能。故A说法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B说法错误。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说法正确。
D、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3.(2020?宁波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一个物体举得越高,内能一定增大
D.一个物体内能越大,机械能也越大
【解答】解:A、对于同一物体,其温度升高了,其内能一定增加了,故A正确;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
C、一个物体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会越大,但机械能与内能是无必然联系的,故C错误;
D、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整个物体机械能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4.(2020?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解答】解:
A、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多少,不是含有热量多,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因此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故D正确。
故选:D。
5.(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吸收热量而不对外做功,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100℃的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100℃水具有的内能大
【解答】解: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不对外做功),但是温度不变,故A正确;
B、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来描述,故C错误;
D、内能不仅与温度、状态有关,还与质量有关,所以100℃的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100℃水具有的内能大,故D错误;
故选:A。
6.(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解答】解:
A、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正确。
C、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高,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低,故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7.(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解答】解: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内能少的物体有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所以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8.(2019?富顺县一模)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0℃冰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0℃冰的分子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一个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故D错误。
故选:C。
9.(2018?湖州)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冰在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 。
【解答】解:(1)晶体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1)错误;
(2)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如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故(2)错误。
故答案为:(1)冰在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共3小题)
10.(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解答】解:
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11.(2020?泰山区一模)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解答】解:
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12.(2019?杭州三模)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洗衣机缸内水位升高,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设细管内空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被封闭的空气(  )
A.内能增大 B.分子体积变小
C.体积增大 D.压强不变
【解答】解: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正确;
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封闭空气的质量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但分子的体积不变,封闭的空气的压强增大,故BCD错误。
故选:A。
三.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共2小题)
13.(2020?宁波)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解答】解:
A、由化学知识可知,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故A正确;
B、盒盖上有出气孔,这样会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能防止危险的发生;故B正确;
C、发热包用于自热食品,要注意发热材料不能有强腐蚀性和毒性,所以不是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故C错误;
D、使用过的发热包发生了化学变化,干燥后不能重复使用,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4.(2019?杭州模拟)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
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
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答】解: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两物体的温度相同,现取出后,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由于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即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故C正确。
故选:C。
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19小题)
15.(2019?宁波)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解答】解: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说明了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A错误;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说明缝衣针被磁化。故B错误;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
D、图丁:把活塞迅速地压下去,浸过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棉花才燃烧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16.(2020?鹿城区校级模拟)下列对于图片中过程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活塞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大
C.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时,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
【解答】解:
A、图甲,圆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筒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17.(2019?下城区一模)归纳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图甲:对水加热,水会汽化,遇冷又液化,则温度改变,物质的状态就一定改变
B.图乙:小车在越粗糙的水平面上速度变化越快,则小车滑到光滑水面上将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C.图丙:小球浸入水中越多,测力计示数越小,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与深度有关
D.图丁:推动活塞可使棉花燃烧,则要改变物质内能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解答】解:A、对水加热,水会汽化,遇冷又液化,这是由于周围的温差比较大,才发生汽化或液化的,但是温度改变时,不一定改变物质的状态,故A错误;
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粗糙,受到阻力越大,滑行的距离越小,速度减小的越快,所以,小车滑到光滑水面上时,不受到阻力作用,速度不在减小,则将保持匀速向右运动,故B正确;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球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小球浸入水中越多,浸入体积增大,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可见,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小球所受的浮力增大,不能说明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故C错误;
D、推动活塞可使棉花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点燃也可以使棉花燃烧,说明改变物质内能除了做功,还有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8.(2019?宁波一模)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 铁锅热得烫手 B. 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 钻木取火
【解答】解:
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铁锅热得烫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铁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19?宁波模拟)下列四个改变物体内能途径的事例中,与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后弯折处温度升高不同的是(  )
A.铁锅热得烫手 B.冬天搓手取暖
C.压缩空气发热 D.钻木取火
【解答】解:
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铁锅热得烫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铁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弹出时,该空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试管中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试管内空气对塞子做功,塞子内能增加
【解答】解:
AC、试管内的水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故A错误,C正确;
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喷出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D、试管内的水蒸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塞子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21.(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改变内能方法相同的是(  )
A.A B C B.A B D C.B C D D.A C D
【解答】解:
A图中:观察水的沸腾,利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B图中:空气膨胀做功,推动塞子,空气的内能减少,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中: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压缩空气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图中:是内燃机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工作物质做功,改变物质内能;
综合上述BCD三实验改变内能方法相同。
故选:C。
22.(2019?湖州一模)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点火
【解答】解:
A、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不是能量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B、弯折铁丝,铁丝发热,是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正在工作,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D、压缩点火,是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燃点,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19?蕲春县一模)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试管口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
C.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D.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解答】解: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A不正确;
B、试管口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
C、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C正确;
D、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C。
24.(2020?宁波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其中丙图是 做功 冲程,它与 甲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原理相同。现有一种单缸汽油机在原有四冲程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冲程,成为六冲程汽油机,也就是在原有四冲程汽油机完成排气冲程后向气缸内喷水,水在气缸内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六个冲程。这种汽油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提高了热机的效率 。
【解答】解:
(1)甲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水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乙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丙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它与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原理相同。
(2)由题知,六冲程汽油机比原有的四冲程汽油机多做一次功,因此一个工作循环中共做功两次,因为利用了排气冲程后的余热,所以大大的提高了热机的效率,节约了能源。
故答案为:做功;甲;提高了热机的效率。
25.(2020?泰顺县一模)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先往容器中装入少量硝化棉,缓缓提起活塞,后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
(1)该现象说明 做功 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里面还有硝化棉,马上按同样的操作重做,却没有看到硝化棉再次燃烧的现象。第二次硝化棉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引火仪内缺少氧气 。
【解答】解:(1)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硝化棉就会燃烧,该现象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由于第一次燃烧耗尽了引火仪内的氧气,则可知第二次硝化棉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引火仪内缺少氧气。
故答案为:(1)做功;(2)引火仪内缺少氧气。
26.(2020?乐清市模拟)夏天,突然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这是因为当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 减少 ,温度 降低 ,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解答】解:
突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减少;降低;液化。
27.(2020?宁波模拟)在吹气球时,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你及时捡起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 变低 ,是因为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 气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气体会对外做功,发生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气球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它的嘴部温度会变低。
故答案为:变低;气体对外做功。
28.(2020?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压缩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解答】解:
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此过程中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在该实验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故答案为:增加;压缩。
29.(2019?义乌市模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美丽商城”活动中,我校学生到街头巷尾用粗糙的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 内 能,这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的。
【解答】解:
用粗糙的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时,砂纸在摩擦的过程中发热,这是一个摩擦生热的现象,此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故答案为:内;做功。
3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热传递 引起的内能变化。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 内能 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解答】解:
(1)热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真空可以避免空气产生对流,避免热传递的产生,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2)瓶塞跳起来,其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时,要克服软木塞的重力(使木塞的机械能增大)以及阻力做功,所以,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热传递;大于;内能。
31.(2019?慈溪市一模)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一会儿后,我们可以明显
地看到两个现象,一是软木塞冲出试管口,二是试管口有“白气”出现。软木塞被冲出瞬间,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机械 能。我们看到的“白气”其实是在软木塞被冲出过程中,水蒸气膨胀体积增大,温度降低,进而 液化 而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是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故选:机械;液化。
32.(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厚壁筒里放一个浸透乙醚的棉花团,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观察到棉花燃烧,从这个现象说明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做功 改变的。如图乙中用打气筒向瓶内充气,一段时间后,瓶塞突然跳起,此时瓶内空气的内能 减小 。(后一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
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乙醚的燃点时,乙醚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图乙中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空气推动瓶塞跳起,瓶内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做功;减小。
33.(2019?宁波模拟)18世纪末,科学家为研究摩擦生热,用钝钻头给炮膛钻孔,把炮膛浸在水里,随着钻头不停地转动,水可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沸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做功 途径使炮膛的内能增加,水的沸腾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汽化 现象。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钝钻头给炮膛钻孔,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通过做功途径使炮膛的内能增加;
水的沸腾,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做功;汽化。
五.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6小题)
34.(2020?西湖区一模)以下事例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把袋装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D.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解答】解:
A、寒冷的冬天,搓手取暖,要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B、划火柴时,要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热水加热牛奶,牛奶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所以,C与AB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C符合题意。
故选:C。
35.(2020?瑞安市一模)下列事例中,物体间因发生热传递而导致内能改变的是(  )
A.夏天双手紧紧捂住冰袋感觉凉爽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感到暖和
C.用力将“摔炮”扔在地上而爆炸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会发热
【解答】解:
A、夏天双手捂住冰袋感觉凉爽,这里没有能量的转化,而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符合题意;
B、两手相互摩擦时,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将“摔炮”扔在地上时,使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6.(2019?宁波模拟)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钻木取火
【解答】解:
A、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汽缸内的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手来回弯折铁丝,手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人体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升高感觉暖和,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7.(2020?杭州)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做功 方法,后者是通过 热传递 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不能 (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二者效果相同 。
【解答】解:使铁屑内能增加的方法:①用力晃动塑料瓶,对塑料瓶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②将装铁的瓶子加热,铁屑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屑的内能;
如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升高,不能判断出具体的方法,因为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不能;二者效果相同。
38.(2018?温州)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解答】解: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
(2)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喷出时给空气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船前行。
故答案为:热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9.(2020?南湖区二模)小明去修电脑时,发现主板上有一根粗粗的铜条连着风扇(如图)。师傅说,电脑的散热就是靠它来完成的。铜条散热是利用它的 导热性 (填一条物理性质),其内能的改变方式是 热传递 。
【解答】解:电脑的散热就是靠铜条来完成的,铜条的导热性很好,铜条会传递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导热性;热传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