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显微镜
1.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及其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
2.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学会制作简单装片。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一)机械部分
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
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
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并使目镜和物镜的配合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大的螺旋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
(二)光学部分
1、反光镜: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能反光;一面为凹面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从形态上看,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3、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实像进一步放大.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 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
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试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对光
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
3、观察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对光、调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镜.观察时,还是先用低倍物镜,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只有轻轻扭转细准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容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的透镜.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镜能够观察清楚的标本,就不一定要换用高倍镜.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选择洋葱、黄瓜、黑藻等材料,通常我们选择洋葱作为材料来进行观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8.绘图:先用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图象(不能抄书,看到什么画什么),轻轻画出轮廓.经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阴影、涂黑表示暗处).字尽量注在图右侧,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名称.
3.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8.绘图:先用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图象(不能抄书,看到什么画什么),轻轻画出轮廓.经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阴影、涂黑表示暗处).字尽量注在图右侧,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名称.
考点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经典例题】1.(2021?宁波模拟)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
①目镜10×
②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1?宁波模拟)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3.(2020?和平区二模)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中看到的是“96”,实际上装片上也是“96”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可以使镜中的视野更明亮
D.将低倍目镜换为高倍目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4.(2020?温州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由甲变为乙,先要调整的是( )
A.玻片的位置 B.物镜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5.(2020?温州模拟)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为了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他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向左下角移动装片,使物像处在视野中央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6.(2020秋?郏县期末)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物镜的镜头是 (填标号)。标号9所表示的结构叫做 。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准焦螺旋。当转动 (填标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选用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4)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
7.(2020?温州模拟)小实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1)将装片放在载物台,并正对通光孔后,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发现没有找到物像。则为了找到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2)调好后,小实共看到了下列4个物像,若他最终看到的是物像C,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C。
考点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经典例题】8.(2020?金华模拟)如图为小金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
B.图乙中小金注视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没有滴生理盐水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动装片
9.(2021?宁波模拟)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
观察细胞多样性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龙胆紫染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D
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
叶绿体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叶绿体结构中含有内膜、外膜、类囊体等结构
A.A B.B C.C D.D
10.(2020?宁波模拟)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2)要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11.(2019?温州一模)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实验操作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为 。
(2)若将乙图中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12.(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1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4)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2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13.(2020?鄞州区校级模拟)如图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①~④正确的排序为 。
(2)X液体是 。
(3)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写一个细胞结构即可)
考点三: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经典例题】14.(2020?温州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B.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圈圈﹣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D.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大清楚﹣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15.(2020?浙江模拟)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 (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7小题)
1.(2021?宁波模拟)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
①目镜10×
②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答】解: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小,实际代表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实际代表长度越小。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选择③目镜16×和④物镜40×时,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
故选:D。
2.(2021?宁波模拟)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答】解: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O×、物镜为1O×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当目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的个体就越大,细胞的数目就越少。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长扩大4倍宽扩大4倍,整体应该扩大16倍,视野的范围应变为原来的十六分之一,细胞的数目也应变为原来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为64÷16=4(个)。
故选:B。
3.(2020?和平区二模)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中看到的是“96”,实际上装片上也是“96”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可以使镜中的视野更明亮
D.将低倍目镜换为高倍目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解答】解:A、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装片上是“96”旋转180度后,看到的仍然是“96”,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B错误;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视野才会变得明亮。C错误;
D、将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换用目镜直接插拔即可,D错误。
故选:A。
4.(2020?温州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由甲变为乙,先要调整的是( )
A.玻片的位置 B.物镜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乙图气孔是甲图下方气孔的放大并移动视野中央的操作,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即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即可,即正确的操作是:向下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0?温州模拟)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为了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他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向左下角移动装片,使物像处在视野中央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解答】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即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他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向左下角移动装片,使物像处在视野中央,其次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暗,再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故选:A。
6.(2020秋?郏县期末)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物镜的镜头是 4 (填标号)。标号9所表示的结构叫做 反光镜 。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准焦螺旋。当转动 12 (填标号)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选用 低倍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4)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50 。
【解答】解:如图图1为目镜,2为镜筒,3为转换器,4为物镜,5为通光孔,6为压片夹,7为载物台,8为遮光器,9为反光镜,10为镜座,11为粗准焦螺旋,12为细准焦螺旋,13为镜壁,14为镜柱。
(1)4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镜头对着物体。9是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对光时,室内光线较暗,用凹面镜,室内光线较强用平面镜即可。
(2)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可以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故答案为:(1)4;反光镜
(2)12
(3)低倍
(4)50
7.(2020?温州模拟)小实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1)将装片放在载物台,并正对通光孔后,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发现没有找到物像。则为了找到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镜筒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寻找物像 。
(2)调好后,小实共看到了下列4个物像,若他最终看到的是物像C,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B、D、A、 C。
【解答】解:(1)如果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应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镜筒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寻找物像。
(2)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从物像B至看到了物像C,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移动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镜→A→调节细准焦螺旋→C。
故答案为:(1)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镜筒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寻找物像;
(2)B、D、A(或B→D→A→)。
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共6小题)
8.(2020?金华模拟)如图为小金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使用高倍物镜
B.图乙中小金注视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没有滴生理盐水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动装片
【解答】解:A、显微镜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A错误;
B、图乙中小金在下降镜筒过程中,眼睛注视物镜镜头,目的是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B正确;
C、图丙中黑色的圆圈实际上是气泡,可能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错误;
D、显微镜呈的像为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图丁中细胞a偏向视野左方,应向左移动装片,物像才向右侧移动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B。
9.(2021?宁波模拟)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
观察细胞多样性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龙胆紫染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D
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
叶绿体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叶绿体结构中含有内膜、外膜、类囊体等结构
A.A B.B C.C D.D
【解答】解:A、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只有少数细胞中呈紫色(龙胆紫染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C错误;
D、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时,显微镜下叶绿体处于不断流动状态,但是不能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内膜、外膜、类囊体等结构,D错误。
故选:ACD。
10.(2020?宁波模拟)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① (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2)要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C (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解答】解:(1)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选:①。
(2)据分析可知,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故选:C。
故答案为:(1)①;
(2)C。
11.(2019?温州一模)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实验操作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为 ④①②③ 。
(2)若将乙图中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左上方 移动。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图中正确顺序为:④滴加清水、①放置洋葱表皮、②盖盖玻片、③染色。
(2)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乙图中的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移至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1)④①②③
(2)左上方
12.(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1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③①②④ (填序号)
(3)图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4)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2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解答】解:(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加的液体是①清水,染色用③碘液。
(2)图中①是放片、②是镜筒下降、③对光、④上升镜筒是找到物像。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用眼观察目镜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图1中的操作②,使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4)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甲图物像偏向视野右侧,应该向右侧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①③;
(2)③①②④;
(3)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4)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13.(2020?鄞州区校级模拟)如图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①~④正确的排序为 ④→③→①→② 。
(2)X液体是 清水 。
(3)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或液泡 。(写一个细胞结构即可)
【解答】解:(1)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④滴加液体即滴一滴清水、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小块薄膜、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即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2)步骤④滴加的液体是清水,④滴加液体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等。
故答案为:(1)④→③→①→②;
(2)清水;
(3)细胞壁或液泡。
三.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共2小题)
14.(2020?温州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B.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圈圈﹣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D.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大清楚﹣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解答】解:A、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A正确;
B、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B错误;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圈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应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高,视野中有细胞,但结构不大清楚,应使用碘液、亚甲基蓝溶液等碱性染料进行染色,D正确。
故选:B。
15.(2020?浙江模拟)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 ② (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解答】解:(1)图5示盖片,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2)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②细准焦螺旋。所以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故答案为:(1)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
(2)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