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湘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Part 1
Part 2
Part 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Contents
目 录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及重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Part 4
Part 5
教学反思
Part 6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在1、2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本课内容就是遵循课程标准的思想,抓住歌曲的特点,采用游戏、聆听、体验、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体验,演唱并演奏歌曲。
2
教学内容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歌曲曲调平稳,曲风活泼、民族色彩浓郁。
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自控力较弱,活泼好动
短时理解记忆与抽象思维能力弱
二年级学生
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参与音乐活动态度积极主动
五线谱教学难度大
因此我将枯燥的乐理知识通过小游戏变得形象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VS
4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及学习重难点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表演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游戏环节掌握简单的节奏,能够进行二声部声势合作。
3、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模仿等行为学会歌曲,能够用自然地嗓音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学习目标
4、通过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1、 通过分组合作观察学生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二声部声势合作掌握情况。(此任务检测学习目标2)
2、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在齐唱、小组唱、独唱中能用自然地嗓音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此任务检测学习目标3)
3、 能积极参与演唱、打击乐演奏、表演等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此任务检测学习目标4)
评价任务
学会歌曲,并积极参与演唱和器乐伴奏活动。
学习重点
能在活动中准确把握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奏顺序。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及演奏。
学习难点
教学重、难点:
5
教学过程设计
四个环节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教学过程设计
阶段目标:通过游戏环节学会简单的节奏能进行二声部声势合作。通过不同方式的反复聆听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声势动作过渡到二声部声势合作,为学生建立了合奏的雏形,也为后面的锣鼓合奏做了铺垫。
感受音乐
教学过程设计
1.完整欣赏,说说感受
2.节奏游戏
教学过程设计
1.会念,具有稳定的节奏感
2.会用声势表现
3.会跟着音乐表现节奏
1.分声部练习后再两声部合作练习
2.会在音乐中表现节奏
3.师生合作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对比、模仿等行为学会歌曲,能用自然地嗓音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难点,循序渐进巩固练习达到对歌曲的熟练
学习歌曲
方法
目标
熟悉
演唱
问题
多种
阶段
教学设计
学习歌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聆听范唱,解决歌曲的演奏顺序。
2、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1.听唱法逐句学习
2.完整慢速演唱
3.情绪提示(过去的和现在的凤阳花鼓)
4.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5.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设计
表现歌曲
阶段目标:
通过参与歌曲的演唱及演奏,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将声势动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奏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表演兴致,更能渲染了歌曲的气氛,这样的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民族音乐的风 格及特点。
教学过程
1、巩固练习两个声部
的声势动作
3、完整表现歌曲
专业建设对接地方
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
2、老师选出几个学生用锣、鼓进行练习,其他学生用声势动作参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6
教学反思
从视听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埋下模仿动一动的学习种子。
1
2
3
两声部节奏练习,体验多声部的魅力,为下阶段的声部演唱打下基础。
通过不同形式的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和展示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4
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我一直在钻研,仍在前进的道路上。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请专家给与宝贵意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