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知识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知识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3 19: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知识梳理与练习
1.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主体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重点字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亵玩(màn) 噫(yī) 颐(yí) 鲜有闻(xiǎn) 隐逸(yì)
5.重点词义
谈笑有鸿儒(古义:大 今义:鸿雁 )
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亭亭净植(古义:立 今义: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
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7.句子翻译:
(1)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
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8.重点问题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
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练习题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6) 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7)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8)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9)牡丹之爱,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0)《陋室铭》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陋室铭》中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爱莲说》中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莲花是我国人民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荷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春秋时期开启以荷言志,兴思,比物之文风。楚国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写到:“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表现了超凡脫俗的气质和高风亮节的品德。莲作为艺术题材,最早见于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颂莲之正气之歌。诗人杨万里对莲花的赞美更胜一chóu,“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袁枚对荷花的灵感则是多奉献,“花里荷花寿最长,端午开得到重阳,秋霜吹落烟波冷,犹有莲蓬子满房。”写出了一片美好的盛世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描写荷莲的诗句甚多,可谓中国荷莲文化的瑰宝。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兴思(________)更胜一chóu(________)瑰宝(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文中“以荷言志”的“言”的意思是_____;“高风亮节”中“亮”的意思是____。
(4)此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某学校举办“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倾听了汉语言文字和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讲座,参观了书法展和对联展,观看了戏曲演出,很有收获。请阅读小明同学所写的感想,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三千年间,我国重要典籍均为文言。各个时代的作品特色鲜明,如诸子百家散文、汉赋、魏晋人物志……有的质朴无华却nài( )人寻味,有的大气恢弘令人心旌动荡,有的幽默诙谐让人 ① (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各个时代名篇迭出,《逍遥游》《洛神赋》《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一篇篇文言佳作仿佛从天上瑶池中 ② (迸溅 迸射)出的仙露琼浆, (甲) 。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集合起来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 (乙) 。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血脉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
与图像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图像直观、没有余味,文言的抽象性则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较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 (丙) 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空间,品读文言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的过程。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形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居住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用文言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放眼古今中外,思乡的诗文千千万万。用古老的文言吟诵出来的绝唱,最能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隐痛。
面对如此绝唱,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深刻反思:时下国人言语之粗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如果将来有一天文言在中华大地上成为鲜为人知的语言,那将不只是一种遗hàn( ),更是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之源已经断流,精神之根已经枯死。到那时,我们的文化生命何以延续?
3.下面对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仙露琼浆qóng 鲜为人知xiǎn 奈人寻味 遗憾
B.仙露琼浆qióng 鲜为人知xiǎn 耐人寻味 遗憾
C.仙露琼浆qóng 鲜为人知xiān 耐人寻味 遗撼
D.仙露琼浆qióng 鲜为人知xiān 奈人寻味 遗撼
4.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①处和②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忍俊不禁 ②迸溅 B.①情不自禁 ②迸射
C.①情不自禁 ②迸溅 D.①忍俊不禁 ②迸射
5.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乙)饮之令人沉醉 (丙)文言的含蓄和蕴藉
B.(甲)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乙)饮之令人沉醉 (丙)含蓄和蕴藉的文言
C.(甲)饮之令人沉醉 (乙)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丙)含蓄和蕴藉的文言
D.(甲)饮之令人沉醉 (乙)滋养了世代中国人 (丙)文言的含蓄和蕴藉
6.文中画线句作为所在段的总起句,表达有所不妥,请加以改正。
三、填空题
7.《爱莲说》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茂叔)是________时著名的(哲学家)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
8.《爱莲说》中的莲花、菊花、牡丹分别喻指什么人?把三者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
9.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爱莲说》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________)
(2)“四书五经”中“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________)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与它相近。
(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四、情景默写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1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班级黑板报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周敦颐《爱莲说》有关的上联,请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周敦颐独爱莲花说品格高洁。下联:_____
A.刘禹锡谪居陋室铭德行馨香
B.毛泽东纵观古今数风流人物
C.陶渊明偶得桃源叹古今变迁
D.苏东坡夜游承天遣闲情逸致
14.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文中几次以菊、牡丹与莲花对比,从而反衬出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突出中心,加深立意,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B.《爱莲说》托物言志,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C.《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D.《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1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陋室铭》中的“铭”和《爱莲说》中的“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六、综合性学习
16.班级举行“我的语文生活”活动,请你按要求参加。
(1)学完《爱莲说》同学们搜集了以《爱莲说》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举办展览活动。下面对联最合适此次展览的一幅是(_______)
A.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荷花塘边何时河水流未停。
B.守正不旁枝,直向天心书正字,抱清能逸雅,漫从泥外布清风。
C.喜爆声声佳宾共庆双飞燕,和风阵阵丽日常煦并蒂莲。
D.春来草原含情脉脉风荷丽,秋临晨曦悲意切切草木情。
(2)根据《陋室铭》和《爱莲说》补全对联。
___子云山亭____自铭陋室;陶潜秋菊____周茂叔____。
17.根据提示填空。
(1)《爱莲说》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字___,哲学家。“说”是古代的一种___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
1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在上段文字中,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了莲花的独特形象,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1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荷”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⑴【消息撰写】你班小华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则消息:
昨日,记者从泰州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将在天德湖畔,举办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据介绍,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荷花节将展出各品种荷花,市民又多了一个赏荷消暑的好去处。
请你帮小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品莲句】下面是两组与“莲”有关的诗句,请你说说莲在诗人笔下所寄托的情感。
①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明·袁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写交流】小华还在论坛上向大家征集对联下联。他拟出的上联是“陶渊明心胸旷达偏喜菊”,如果你跟帖,请你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关内容,尝试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6分)
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班级准备开展《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20.莲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莲的诗句、歇后语、俗语各一句。(3分)
诗句:
歇后语:
俗语:
2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如今,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已蔚然成风。根据下面有关莲的菜肴的制作食谱,请你给它起一个既符合它的特点又文雅的名字。(6个字之内)(1分)
特点:形美色白,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用料:通心莲、鸡蛋、冰糖。
制法:将适量冰糖与莲子放入碗中,加水在锅中蒸熟,冷后放入冰箱待用,
将蛋清打起似雪山状,蒸熟,放在冰莲子汤上,再用香菜点缀。
菜名:
22.抚州市广昌县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每年夏季,当莲花美丽盛开之时,这里都将举行国际莲花节,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下面是中国广昌县首届国际莲花节的会徽(底色为绿色),请你说说它的设计意图。 (2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
①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②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④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⑤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⑥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23.文章第①段中写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爱莲说》的作用是_________
24.请根据第②段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莲花效应”的含义。
25.第②段中加点词“总是”“均”这两个词在文中充分说明了_________
26.请根据第⑤段文意,简要概括“莲花效应”给植物本身带来的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淤泥偏自出芙蓉
胡晓军
我之爱莲,初与别人相同,是因观其盛开,恋羡其花纯洁、其叶圆碧、其香清远。其花,纳兰状为“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其叶,东坡喻成“重重青盖”,诚斋夸作“接叶连天无穷碧”;至于其香,曹寅劝人“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我之爱莲,后又进了一层,是因读《爱莲说》称其“花之君子者也”,得以因物及人、由目入心,实现了从视觉、嗅觉到心境的升格。
莲花与君子的相同处,周敦颐只用三句话便道中道全了。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即便身处污浊动荡之境,但心始终高洁稳正,不受污染,不为矫饰,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不会倚靠附和,不会攀缘拉拢,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党”;第三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抄写、诵读《爱莲说》无数遍,每至文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时,都不禁脱口而出:“我!”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叹息与周敦颐相隔了近千年,不能同他一道,前去赏莲。
据闻周敦颐为了赏莲,特命人挖了个大大的池塘,池塘中心置小亭一座,以九曲桥相通,以便从各个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我猜周敦颐赏莲时,可能独自一人,方出此言;即使有人伴随,却对他的爱莲之切、知莲之深,未必懂得,这反倒增了他的孤独。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此番心境,还可再溯千年以上。屈原钟爱鲜花香草,曾让山鬼披薜荔、配女萝,又用各类花卉饰满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房间,其中就有莲叶。而他自己,则“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这身装束,自然难以被人理解,孤独之强之烈,直到了使他绝望自尽的程度。我想屈原之所以选择投水,是想从一个君子变成一朵莲花吧。君子和莲花的区别,只是一个在大地上,一个在水中央。
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当然,泛泛而言,所有的花儿都可比作艺术;但我以为唯有莲花,最能揭示艺术的真谛。第一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使所思澄澈、所感幽远;“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通透简约为高,以含蓄蕴藉为尚,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者方为妙境上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他花儿只需如常孕育、萌生开放,期间未尝有太多的曲折艰难,好比从人间顺利升入天堂;唯独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必须先突围后方可孕育生长,恰似先要从地狱来到人间,然后进入天堂。艺术要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将根向下扎入淤泥,为的是向上生长,为的是用常人难以领悟和察觉的心,吸取养分采其精华来成就自己。当终于开出花来时,必向上空高高擎起,离得淤泥越远越好。
反过来说,也是淤泥成就了莲花、困境成就了君子……生活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种种坎坷,都能给人以最有成效的磨砺,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既然君子、艺术皆与莲花相类,那么两者必然互通,即君子可成就艺术、艺术也可成就君子。君子有了艺术,可以不再过于孤独。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心中悲凄,却以书画遣怀。他画莲花,寥寥数笔便神完气足,这莲花就是他的化身。板桥居士曾咏过一朵入秋方开的莲花:“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这朵莲花便是他的化身,不是不想顺时应序,只因困顿太久、积攒太难,故而开得稍迟一些罢了。
淤泥偏自出芙蓉,代有前贤为此钟。屈子衣裳逐水去,周生笔墨待人逢。从来孤独皆难耐,当是艺文最适从。初夏深秋俱恰好,何妨盛放在春冬。
27.在作者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具备哪些特性?
28.下面这段文字中也有描写荷香的,与文章第一段中的描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29.谈谈你对文题“淤泥偏自出芙蓉”的理解。
八、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3.《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3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遭之
B.莲,花中君子者也 卿今者才略
C.公亦以此自矜店 以钱覆其口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
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爱莲说》意思就是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赞赏之情。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态美——里外贯通,外表挺直,清香四溢,表现了莲的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D.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他把菊花比作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调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九、对比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饮酒》)
3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亭亭净植 植:    
③宜乎众矣 宜:    
④结庐在人境 结:    
⑤飞鸟相与还 相:    
3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9.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填写下表。
篇 目
描写景物的句子
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①   
《饮酒》
②   
超脱世俗,热爱自然
4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爱莲说》中说菊花是“花之隐逸者”,这从《饮酒》中哪句能体现出来?
②《爱莲说》中作者写“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4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
(3)宜乎众矣 宜________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________
4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3.《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4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鸿儒
(2)劳形
(3)甚蕃
(4)鲜有闻
46.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7.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陋室铭》:
《爱莲说》:
48.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50.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
5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
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
古文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涂掌事/当世无双(《卖油翁》)
B.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水陆草木之花
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但当涉猎(_____)
(2)齐鲁青未了(_____)
(3)亭亭净植(_____)
(4)有龙则灵(_____)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55.按要求回答问题。
(1)《陋室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2)《爱莲说》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6.品读《孙权劝学》,请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说出其中一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5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矜:满足 B.但微颔之 颔:点头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就:到,去 D.始从尹洙游 从:跟从
58.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孙权劝学》
B.以我酌油知之 其反激之力 《河中石兽》
C.尝射于家圃 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
D.而家无书读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59.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睨之,久而不去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河中石兽》
B.何陋之有? 《陋室铭》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
D.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60.翻译下面句子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6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6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64.(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65.下面对《登岳阳楼(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融情入景,借写景而抒发强烈的情怀。
C.颈联诗人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含蓄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懣。“万里”和“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D.从本诗风格看,明显表现出老杜特点,陈与义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可谓神形兼备。但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如布控精巧、运作轻灵,情思绵邈。
66.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中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的关系,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B.《爱莲说》中第一段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爱莲说》中以“菊”“牡丹”作衬托,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6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徙倚湖山欲暮时 徙倚:_________ ②三年多难更凭危 危:______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 ④亭亭净植 亭亭:_____
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选文(二)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70.贵港市又称为“荷城”,说明贵港人民对莲的喜爱。请你根据选文(三),用自己的话概括莲具有的高贵品质。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7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不蔓不枝
(2)陶后鲜有闻
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74.甲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②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释)①主簿:官名。②法:按照法律。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75.解释下列加点字。
(1)陶后鲜有闻(______)
(2)为分宁主簿(______)
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出淤泥而不染
(2)逵悟,囚得免
77.文章往往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而作者的做法有时也能印证他的思想。(甲)文中周敦颐通过描写莲的“外直”,赞美君子的______(特点);(乙)文中周敦颐与王逵争辩后“______”的做法,也印证了他的这种追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夏日赏荷
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7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不蔓不枝 (2)亭亭净植
(3)临湖赏荷 (4)荷花为雨所洗
79.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标一处)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80.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余以为妙绝。
81.(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8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或 问 天 下 何 时 太 平
8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或异二者之为______
(2)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
(3)吴玠素服飞______
(4)玠益敬服______
8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85.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与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86.甲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大胸襟,也包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下面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
《爱莲说》: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2)莫能肖也
8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8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
B.纯以情韵胜/可以调素琴
C.兰之味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以钱覆其口
90.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兰之味》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莲——____________;兰一一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
91.联系《爱莲说》,结合内容试分析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节选)》,完成各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岁物:收成。②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9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 ②四时之景 ( )
③丰年之乐 ( )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而听泉
A.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9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一处)。
道 其 风 俗 之 美
94.翻译下列句子。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95.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表现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文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④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狱:案件。④委:抛弃,扔弃⑤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9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讯立辨(________) ②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97.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什么?
98.“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这一情节体现了周敦颐怎样的君子品格?用《爱莲说》中的原句回答。
卫鞅变法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③,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④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⑤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⑥,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⑦黥⑧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既具:准备就绪。④募:招募。⑤怪:对……感到奇怪。⑥期年:整一年。⑦虔:人名。⑧黥:古代的一种肉刑。⑨趋:遵守。
9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能徙者予五十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B.将法太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鞅欲变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D.民怪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0.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B.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C.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D.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0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10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是一个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的人。
B.本文告诫人们,诚信是治理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宝,只有树立信用,收复人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C.为了让百姓相信法令,卫鞅在南门立杆悬赏,有人将木杆搬到北门而获赏,这才颁布变法法令。
D.秦国很多百姓在变法之初指责新法带来不便,卫鞅借太子犯法之事加以惩戒,使秦人接受了法令,但最终并没有让那些质疑新法的人改变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03.(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日与水居也 ( ) ②夫没者岂苟然哉 ( )
③则十五而得其道( ) ④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故北方之勇者”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但微颔之 (《卖油翁》)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10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北 方 之 勇 者 问 于 没 人
10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2)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106.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处士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④,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吾以他事俾⑤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⑥;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⑦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寝疾将亟:卧病在床将要死去。⑤俾(bǐ):使。⑥忧慑:忧愁悲戚。⑦灭裂:疏忽。
10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____________)
②因私易一子以自胜(____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____)
④但心迹可畏(____________)
10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棋侣不悟
A.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10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吕 元 膺 为 东 都 留 守
1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111.你赞同文中吕元膺的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不少于两点)
参考答案
1.深林人不知 百般红紫斗芳菲 谁家玉笛暗飞声 马上相逢无纸笔 吾射不亦精乎 徐以杓酌油沥之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宜乎众矣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 “酌”“牍”“淤”“濯”等字词的书写。
2.(1)xìng; 筹; guī (2)清莲; 清涟 (3)说,表达; 坚贞 (4)引用; 比喻。
【详解】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瑰宝”:贵重而美丽的珠宝;稀世之珍宝。读“guī bǎo”,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再如“更胜一筹”:比较之下,较为优秀、出色的。筹:计数的用具。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莲”与“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以荷言志”的“言”是“说,表达”之意;而“高风亮节”中“亮”为“坚贞”之意。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句为引用修辞。“荷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又是比喻又是引用。
3.B
4.A
5.D
6.与图像和白话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
【分析】
3.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琼浆”:用美玉制成的浆液,亦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读“qióng jiāng”,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憾”与“撼”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注意据义定形。所以选B。
4.(1)忍俊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幽默诙谐”的语境,自然选“忍俊不禁”。(2)迸溅:向四外飞溅。迸射:喷射。语境描绘的是从天上瑶池中喷出的仙露琼浆的情形,用来比喻美丽景象,应选“迸溅”。所以选A。
5.一空,“仙露琼浆”一般比喻美酒,所以自然选“饮之令人沉醉”。二空,形容“河流”对人类的滋养,所以选“滋养了世代中国人”。三空,与“白话的直白和浅露”形成对比的,应该是“文言的含蓄和蕴藉”。所以选D。
6.下文有“较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的内容,而“与图像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漏掉了“白话像”,所以应改为:与图像和白话相比,文言有自身的优势。要注意,文段的总领句,一定要把语段概括全面,不能偏废其一。
7.《周敦颐集》 周敦颐 北宋
【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8.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富贵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给莲花作衬托,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详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点明了三种花的象征意义: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富贵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写菊花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都是为了衬托君子志行高洁,端庄方正的性格特点。
9.(1)√ (2)×
【详解】
(1)正确。(2)错误。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
10.托物言志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详解】
(1) 《陋室铭》借陋室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爱莲说》借莲花表现自己志行高洁,端庄方正的人生态度,两文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惟吾德馨”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这句话点明了中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景色之雅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主人的交往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没有平民。表现了主人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主人日常活动主要是弹琴,读佛经,表现了主人的情趣之雅。
(3)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不要笑池水清浅,浅水里也可能有卧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水不一定深,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两者意思相近。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当中洗涤过却一点儿也不妖媚。这句话体现了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5)因为菊是花里的“隐逸者”,所以陶渊明独爱菊,表现了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因为牡丹是花里的“富贵者”,所以世人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莲花是花里的“君子”,所以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1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淤、染、濯、涟、植、亵、焉。
12.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宜、淤、濯、涟。
13.A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对联。对联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所写下联在内容上要与上联形成对应,同时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在答题时一定要兼顾内容和结构。A与上联最贴合,都是说品行的。
14.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文章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衬托出莲的高洁,突出莲的品质。但菊花是正衬莲,牡丹是反衬莲。说菊花与莲对比不当,应是类比。
15.B
【详解】
A.《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不是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不是纪传体通史;
D.《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选B。
16.B 诸葛茅(草)庐 刘梦得 李唐牡丹 独爱清莲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联赏析。要结合《爱莲说》深入理解莲花的内在神韵:洁净、雅致、单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A.这幅对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活动主题不符;
C.这是一幅喜联;
D.这幅对联表现了四季的轮回;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联补写。题干要求根据《陋室铭》和《爱莲说》补全对联。分析这幅对联,结合文中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由“子云山亭”可知第一空应填“诸葛草庐”;第二空根据下联周茂叔,茂叔是周敦颐的字,可知此处应该填刘梦得;根据“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根据“陶潜秋菊”可知第三空应填“李唐牡丹”;由“自铭陋室”可知最后一空对“独爱清莲”。
17.(1)北宋 周敦颐 茂叔 议论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外国作家要重点识记国别。(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蔓、净植、亵、淤、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18.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种题要求学生读题要细,明确要求,参透材料,创意要新,能展开美妙的想象,在表述上要明确,表达准确,得体并富有层次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⑴泰州市第六届荷花节明日开幕。 ⑵①回归自然的恬淡之情 ②物产丰饶的喜悦之情。 (3)示例:周敦颐情操高洁独爱莲。
【解析】试题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主语:中山市荷花节。谓语:开幕。注意定语的选择。也可抓住关键句“记者从泰州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将在天德湖畔,举办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压缩整理即可。(2)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探究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泛舟西湖,品尝莲子。在莲丛中攀折荷花,剥出莲蓬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和月色的清香。所以抒发的是回归自然的恬淡之情。“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 抒发的是物产丰饶的喜悦之情。要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就更好了。(3)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所拟下联的内容是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关内容。结构:要注意“陶渊明心胸旷达偏喜菊”是个连动句。“心胸旷达”是主谓结构,“喜菊”是动宾结构。“偏喜”是偏正结构。
20.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
歇后语: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莲蓬结籽———心连心
俗语:采动莲花牵动藕;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21.示例:冰山雪莲
22.以“绽放的白莲”为基础造型,直接体现莲花节的主题,巧妙地和“展翅欲飞的和平鸽”融为一体,给人以友好、活力、积极向上之感,也喻意广昌经济将向新的高度腾飞;构成和平鸽的花瓣代表五湖四海,也象征广昌面向国际走向世界;整个图案以绿色为主,代表自然、和谐、茂盛、生机勃勃,寓意广昌灿烂美好。
【解析】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日常积累的题型,只要日常学习中对于综合性学习需要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及食谱的特点给其定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不一定要设统一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化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是对其设计意图加以解说,即解释图标的含义,而不是描述图标,因此,本题应该在理解图标的各部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而得出的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形象地点明说明对象莲花洁身自好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4.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格外清洁干净。
25.充分说明莲叶等植物的叶面普遍洁净 ,凸显“莲花效应”(或更突出莲叶的特点)。
26. ①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 ②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解析】
23.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提出问题或引用传说、故事、诗歌以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第①段写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及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以此引出说明对象——莲花及其特征“洁身自好”;以名人名句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②段结尾说“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所以分析“这”指代的内容即可,即“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最后精炼的整合答案即可。
25.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总是”“均”是“无例外地,都”的意思,“干干净净”“小于5%”,作者把莲叶等植物的叶面和其他植物的叶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莲叶等植物的叶面普遍洁净,从而突出“莲花效应”。
2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⑤段,“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最后精炼的整合答案即可,注意回答要全面。
27.予人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通透简约,含蓄蕴藉;须在困境中汲取营养,积攒力量;有所突破。
28.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语言通俗而意味无穷;朱自清把香味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打通了人们的嗅觉和听觉,新颖而独特。
29.强调了淤泥给予芙蓉营养和力量,成就了芙蓉;困境也如淤泥,磨砺并成就了君子和艺术。由此启迪人们要直面困境,勇于接受磨砺。
【解析】
27.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艺术要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据此可以概括出优秀艺术作品的特性。
28.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文章第一段中曹寅通过诗句的形式告诫人们晚上不要关门睡觉,因为可以闻到莲花的清香。借助嗅觉,语言通俗直白但耐人寻味;朱自清则将池塘的荷香,由嗅觉转化为听觉,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新颖独特而韵味无穷。
29.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理解题目含义,从表面义和深层义入手。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从字面意义来看,“淤泥偏自出芙蓉”指的是芙蓉长在淤泥里,淤泥给予了芙蓉营养和力量;根据文本内容,这里的“淤泥”比喻的是困境、磨砺,“芙蓉”比喻的是君子和艺术。因此,深层含义是,困境和磨砺能够成就君子和艺术。从而启迪人们:要敢于直面困境,接受磨砺。
30.(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庄 (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 (4)认为(每小题1分)
31.(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2分)
32.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33.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分)
【解析】
30.试题分析:“染、妖、亭亭”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来,分别译为“沾染”“美丽而不端庄”“耸立的样子”。注意不要把“妖”的意思译为“不妖”的意思,那样就解释反了。“谓”要根据上下语意,用适当的词语代替,本句应用“认为”代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水陆草木之花”“ 蔓、枝”,“水陆草木之花”应译为“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此处易少译,有些字的意思译不出来。“蔓、枝”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2.试题分析:表面是写对花的喜爱,实则是指对花的喜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和品德。因此,前句表达了作者对世间具有君子之德的人太少了的一种遗憾,后句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世世风的鄙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句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句子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它之后又写了什么内容,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3.试题分析:对莲花的描绘和评价应是启示的触发点,如莲不慕荣利、洁身自好、正直、美名远扬,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具有君子之德,保持高洁的操守,不随波逐流。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感悟要根据语段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事物的特点、侧面描写的语句、评价等等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语段内容,抓住感悟的触发点是很重要的。
34.C
35.D
36.B
【解析】
34.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不是“种植”。故选C。
35.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 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遭之(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B. 莲,花中君子者也/卿今者才略(者:“者也”表判断/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C. 公亦以此自矜店/以钱覆其口(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3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分析作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作者借花喻人,描写的是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与自己的“避世”思想不符,显然作者不是表达“对世人喜爱牡丹的赞赏之情”。故选B。
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37.①多?②立?③应该?④建造?⑤相伴
38.①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39.①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0.①采菊东篱下
②起衬托的作用,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花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分析】
37.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结”是“建造”的意思;“植”是古今异义词,“立”的意思。
3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句中的“予(我)、染(污染)、濯(洗)、涟(水的波纹)、(娇媚)妖”几个词是赋分点;
②句中的“鲜(少)、闻(听说)”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菊之爱”的句式倒装。
39.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爱莲说》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正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概括起来说,突出表现了莲的纯洁、正直、不依附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从中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含蓄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归隐的思想。据此可填写作答。
40.
①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爱莲说》中说菊花是“花之隐逸者”,陶诗中“采菊东篱下”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②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用“好的”衬托“更好的”是正衬;用“坏的”衬托“好的”是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突出了莲花的莲的高洁美好形象。据此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41. (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
42.(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3. 隐逸(者) 耐寒
44.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解析】
41.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
(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过分)艳丽。
(3)句意: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4)句意: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开始,刚刚。
4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之:助词,的;甚:很,非常;蕃:多。
②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动词用作动词,长枝茎。
4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甲文根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菊是“隐逸者”的象征;乙文根据“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有“耐寒”的特点。
44.
考查学生对两文的分析比较能力。甲文歌咏的对象是“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突出莲的高尚品格。“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可知表达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乙文,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霜降之时,“荷”与菊相比,荷不耐寒,缺乏坚贞不屈的品格。可知表达诗人对荷的鄙弃。
【点睛】
译文
甲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45.(1)大 (2)使……劳累 (3)多 (4)少
46.(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7.《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48.示例: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
4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古今异义词,鸿:大。蕃:多。鲜(xiǎn):少。词类活用词,劳:使……劳累,
4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可:只能。而:表示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但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戏弄。
47.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陋室铭》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8.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甲文,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乙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
【点睛】
译文:
甲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