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情景导入
高调登场 昙花一现
正方:
结束分裂
完成统一
开创科举
建设大运河
重振华夏魂
反方:
残酷暴虐
劳民伤财
大兴土木
三征高丽
农民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和灭亡的史实,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原因、开通的作用。
3.了解科举制创立的史实。
4.知道隋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朝。
重难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的辩证分析
和评价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隋的统一
隋朝建立
581年
杨坚 (隋文帝)
长安(陕西西安)
隋文帝(541-604)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年 号
开皇
出生,父亲杨忠被封为随国公
541年
557年
娶北周权臣独孤信女儿为妻
传袭随国公
568年
578年
长女杨丽华成为周宣帝皇后
以大丞相身份辅佐8岁周静帝
580年
名人档案
古来得天下之易
未有如隋文帝者
——清·赵翼
隋文帝
(541-604,581年即位,在位23年)
隋朝统一全国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长
江
河
黄
渤
海
东
海
海
南
隋灭陈路线
公元589年,
隋文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统一全国。
隋
陈
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1
589
隋
东汉
25-220
蜀
221-263
吴
222-281
魏
220-266
西晋
226-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北魏
386-534
宋
420-479
齐
420-
479
梁
502-557
陈
557-58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581-618
中国历史纪年表(汉-隋)
时空线索
经济上: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编订户籍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创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提高行政效率。
(减少行政层级,
合并部分州县)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口仓、含嘉仓等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1.观察表格,分析数据并将结论一栏补充完整。
2.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思考
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隋书·食货志》
探究思考
2.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随堂小练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C
线索提示:
1、本题重点考察隋朝统一的过程相关知识。
2、提取题目关键词“重新统一”、“魏晋南北朝”,回顾史 实即可得知是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1、这首民谣告诉了我们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隋炀帝为什么要执意开展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真实用意是什么?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思考讨论
大运河
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
②巩固隋王朝统治,加强控制
③发动高丽战争,运输后勤物资
④个人享乐需求
在位皇帝:隋炀帝
时间:公元605年-610年
①三点
②四段
③五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概况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洛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
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869年
1914年
610年
190.25千米
81.3千米
20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
大运河的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这件事你怎样看?
史料实证
线索提示
1、这道题属于评价类问题。
2、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积极、消极)
①地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③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积极
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赋税和徭役负担,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激化了阶级矛盾,拉开了隋朝速亡的序幕
消极
评价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随堂小练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D
线索提示:
1、本题重点考察隋朝大运河内容的相关知识。
2、提取题目图片关键词“大运河”等,回顾史实即可判断信息真伪。
①
②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假如你是魏晋时期为朝廷选官的主要负责人,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姓名
张有才
李富贵
考试成绩
180
120
学历
本科
高中
家庭背景
父母均为农民
父亲为某地高官
推荐人
无
某地最高长官
探究思考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
两个条件?
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
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材权利
如何改变魏晋以来选才制度的弊端?
探究思考
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
科举制的确立
科举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史料实证
阅读右方材料,结合所学尝试归纳科举制有何优点?
选拔制度
①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促进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成为此后历代王朝,主要选官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考察办法:朝官任中正品评本地人才
品评依据:门第出身
授官方法:品第高低授予官职
应举资格:由当地官员或高官举荐
分科选举:秀才、明经、进士等科
考察方式:吏部主持统一考试
授官形式:根据成绩高低分等录取、
分等授予官职
贵族垄断官吏选拔
九品
中正制(魏晋士人)
科举制
(官僚士大夫)
随堂小练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D
线索提示:
1、本题重点考察科举制的特点。
2、提取题目材料关键词“不问家世”、“程文为去留”,结合知识单元的科举制创立的特点,即可得出。
3、注意材料信息的针对性。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过量役使民力,破坏正常生产活动所致。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探究思考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607年
巡北方,通驰道,筑长城
营建东都洛阳
605年
开大运河
605-610年
609年
西巡张掖,平吐谷浑
设河西四郡,重开丝绸之路
招抚琉球
610年
612-614年
高丽战争,三征辽东
人物档案
隋炀帝杨广
(569年—618年,在位14年)
材料一:自隋季政乱,徵役繁多,人不聊生,又自折生体,称为福手福足,以避征戍。
——《唐会要》
材料二: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见“百姓苦于役,天下四乱”,乘机起兵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材料三: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无向辽东浪死歌》
阅读材料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
思考隋朝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徭役繁重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各地起兵频发
隋朝的灭亡
好头颅,谁当砍之?
(徭役繁重、统治阶级分裂、农民起义)
公元618年,
全副武装的叛军闯进寝宫,
杨广被杀于江都
隋朝灭亡
隋朝的灭亡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认为因修建“此河”亡国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 秦二世
C.隋炀帝 D. 汉武帝
C
随堂小练
线索提示:
1、本题重点考察隋朝的灭亡。
2、提取题目材料关键词“隋亡”、“千里赖通波”,定位知识单元为隋朝的灭亡节点。
3、注意材料信息关键词的提取。
总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