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3 19: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抒情
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
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方法。
2、会使用这些抒情方法在文章中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之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
片段二: 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
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二、师生活动:朝花夕拾
(一)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拾贝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 母亲》
2.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一天快些到来。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的。 《春》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6、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最后一课》
7、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
8、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有“情”品读
①请同学们带着情感深情自由朗读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句子。
②请同学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试读并谈谈对这个句子的感受。
三、如何抒情
1.活动:通过以上文段的集锦,探讨文章常用的抒情方式和抒情方法。
话题一:通过“文海拾贝”环节探寻文章常用的抒情方式。
话题二:通过“有情品读”环节探讨怎样才能让抒情饱满丰盈。
2、表达交流
(1)抒情方式:从经典文本的经典抒情段落来看,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2)直接抒情 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当小弗朗士看到韩麦尔先生穿着礼服来上最后一课的时候,他说“可怜的人!”“我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再比如光未然在《黄河颂》中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在他眼中,黄河如此有气势、有魄力。品读时,一幅立体黄河画面就立即呈现你的眼前
(3)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通俗的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它的呈现形态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可表述为:
借人抒情
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述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
通过对妈妈笑了,用亮晶晶眼神盯我的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为的进步而欣慰自豪的情感。
借物抒情
在对事物的描摹中抒发感情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
臧克家先生通过对闻一多先生的稿纸描摹来传达对闻先生严谨认真态度的赞美。
借事抒情
将主观感情融于对事物的叙述之中。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邓稼先)
杨振宁用去洗手间整容这件事的叙述来传达自己对邓稼先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的赞美。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通过描写景物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一共给我们描绘了五福图画,儿每一幅图都在传达中同一个信息:我爱春天,春天的无限生机给了我无尽的喜悦。
《土地的誓言》一文,端木蕻良先生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以此来传达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议论抒情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作者杨振宁在议论之中饱含着对邓的敬仰之情。
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纪念白求恩》毛对白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就蕴含其中。
非写景文章中的“借景抒情”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歌唱!
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是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窗外的树叶哗啦啦地飘落着。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 …………
(4)借景抒情的作用
烘托人物心情
渲染气氛
交代背景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
四、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任何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特点,就不能区别事物,就不能逼真地把某一特定景物描写出来。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经典段落(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来自于他观察的细致。
2、合理安排写景顺序
①时间顺序 从早到晚 从春到秋
②空间顺序 可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 从四周到中间 由远到近 由整体到局部
③逻辑顺序(以后再谈)

3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①拟人
水也不忍得冻上《济南的冬天》把冬水写得极富人情味儿。
②比喻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③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4、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内涵。
如《春》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和《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都是这样的。
五、范文举例
读张克难同学的一篇文章,大家来评。
六、写作训练
1、片段作文(当堂完成并评讲)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①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②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大作文(下节课完成)
我们身边充满爱,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爱家乡、爱祖国……你呢,爱哪个?思考并写作。600字左右
提示(见书本)
教学反思:
先说不足吧,这是必须的。
课程时间安排太紧张。如果安排两节课或者三节课更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内容。本来没有打算讲得更细更清楚,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如高中学生,我就把刚学的课文中的语句摘录下来让学生品读,没想到这个环节耽误了太多的时间。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两年没有上公开课了,觉着自己是老教师,课堂可以任意把控。或快或慢,讲多讲少,甚或不讲,自己想怎么做都可以。平常我的课堂就是这样子,虽然代两个班,但是从来都没有过统一进度。有时候因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我可以放下课程不讲,就讲大家喜欢的话题,常常下了课,这个话题还没结束。让大家放开胆子来说,其实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公开课不同啊,我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事前演练。学生呢,本来一个个能得豆似的,可是公开课上却哑巴了,不敢发言,不敢举手,站起来哆哆嗦嗦。我呢,领导们说了,公开课全程录播,如果必要,可以先在教室里上一遍。可是我没有,我的一个从来不作假的人,总是给课堂本来的面目。所以呢,我的这节课就这样了。看来,想上好一节像样的公开课必须做足课前功夫。
既有“不足”就有“足”,也就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听过很多次公开课,但是很少听到过作文公开课,就想着自己要上一次这样的课。恰巧上到第二单元的作文,是上天给了我这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课后,有几个年轻老师对我说,这样的作文课,让学生有东西可抓,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了,不像平常拿个作文题目给他们,然后说这节课你们写作文吧,让学生无从下手。这该算是“足”之一吧。
对于抒情,学生未必能够了解得更全面更系统。在写作之前,把刚刚学过的东西摘录下来,让学生们品味,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一方面学习了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回顾中去思考抒情的方法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因为那些语句背后都有一个一个的故事,或亲情或友情或师生情或家国情。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抒情空洞,无病呻吟。
当堂的小练习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反馈出来,但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以致用嘛,学了就是为了用。学生写了,老师读了,学生评了,这样才叫完整。而且学生也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评讲他们的作品,学生评他们自己的作品时他们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
不再赘言,以后多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