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季丽丽 审核人:昝 彦 2012.01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紫绡(shāo) 龟裂(jūn) 红缯(zēng) 情不自禁(jīn)
B.碾砣(tuó) 犁铧(huà) 缂丝(gé) 呱呱坠地 (gū)
C.挑衅(xìn) 挣揣(chuǎi) 谂知(rěn) 面有愠色(yùn)
D.床蓐(rù) 鹰隼(sǔn) 金钏(chuàn) 风流倜傥(t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通力合作,使景泰蓝器物不断推陈出新,博得社会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最近,科学家们发明出一种DNA产品条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项背。
D.对于我这位芸芸众生来说,虽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只要坚忍顽强地去奋斗,生命同样可以闪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该煤矿管理混乱,导致矿难发生,使数名矿工遇难,上级部门为严肃法纪,矿长被给予撤职处分,赔偿死难者每人20万元人民币。
B.2010年10月26日,中国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宁开幕。会上围绕以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相结合、家庭教育与现代传媒四个专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C.灾难发生后,学校团委立即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为灾区群众特别是受灾的中小学生送温暖、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4分)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壹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特点: 、 、 、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天之报施善人 施:措施
D.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
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8.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2分)
(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3分)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3分)
(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那一种更妙,为什么?(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0.在下列句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 ,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5)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8)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9)长安回望绣成堆, 。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三首(之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赵 丰
①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②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话: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地、尽情地、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③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④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⑤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的旷达。
⑥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⑦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⑧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⑨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⑩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原文有删节)
11.联系全文,简析开头第①段的作用。(4分)
12.在文章的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4分)
13.在文章第⑥段,作者是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该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结合本文以及必修五课本中《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的相关内容,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着他本人的哪些思想。(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从埃及考察归来,一位朋友问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我说,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
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廖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作为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15.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人类生灵;没有阳光,就没有植物繁荣;没有阳光,就没有五谷丰登……生活处处需要阳光,其实人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阳光,不然也会潮湿、阴暗,甚至霉变。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3)思想健康。(4)不少于800字。
南通市小海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D(3分)A.绡xiāoB.铧huá;缂kè C. 揣chuài;谂shěn
2、B (3分)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推:除去,淘汰陈:陈旧的。使用正确。A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的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C项“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D项“芸芸众生”指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不好与“这位”连用。
3、D (3分)A项表意不明 B项句式杂糅 C项成分残缺
4、(4分)(1)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2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
三、诗歌鉴赏(8分)
9.(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1分);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1分),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1分)。(每一点意思对即可)
(2)“雁引愁心去”更好(1分)。“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1分)。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1分)。(每一点意思对即可。如果答“雁别秋江去”更好,言之成理亦可。)
四、名句默写(12分)
10.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2分)(手法要准确。第二问要思考为什么要写水鸟?这与芦苇有何关系?芦苇的境界是什么?然后再组织语言表达。)
14.(1)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2)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每点2分)(本题一要理解题目含意,二要结合文章第②④⑧⑨段的内容,三要恰当联系必修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的内容)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七、作文(70)
18.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