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岳飞《满江红》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是指(
)。
A.匈奴族统治者
B.契丹族统治者
C.党项族统治者
D.女真族统治者
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3.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A.蒙古族政权
B.契丹族政权
C.党项族政权
D.女真族政权
4.下列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北宋?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⑤
5.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辽夏向金称臣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6.文天祥之所以受到后人尊敬,主要原因是(
)
A.他写有《过零丁洋》一诗
B.他率军抗元,被捕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C.他率军多次打败元军的进攻
D.他收复了被金军占领的大片土地
7.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泰斗,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在他15部武侠小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与其名字中的靖、康两个字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8.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辽的统治者
B.西夏的统治者
C.金的统治者
D.吐蕃的统治者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对这首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封歌舞升平的景象
B.北宋统治的清明
C.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D.南宋偏安的状态
10.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
11.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在即位时说∶“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镔铁虽然坚硬,但终会变易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珍宝……因此建国号为金。”这位皇帝是(
)
A.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耶律德光
12.有学者指出:“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多谈论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也易破坏民族关系。”这种观点(
)
A.正确看待了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
B.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账
C.忽视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
D.否定了岳飞的历史地位,是对历史的背叛
13.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4.对两宋时期进行的“议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5.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二、简答题
16.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1)根据所学,回答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
(2)说说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佞臣”指谁?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请写出你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
(4)在民族并立的时代,你认为各民族应该怎样友好相处?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岳飞”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的英雄。建立金政权的是女真族,故D正确;秦汉时期才是抗击匈奴族,排除A;契丹建立政权是辽,在1125年,被金所灭,故南宋时期,契丹建立的政权已不存在了,排除B;南宋时期,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西夏,排除C。故选D。
2.A
【详解】
依据题干“辽、宋、西夏、金时期”,结合课本所学,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前后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这一时期出现了各政权并立的居民。并没有出现统一现象。A正确;D排除;这一时期是各民族建立,而不是诸侯交替掌握政权,B排除;“辽、宋、西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的混战,而不是地方军阀割据混战,C排除;故选A。
3..B
【详解】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蒙古族政权(先后有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党项族政权(元昊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政权(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故ACD
不符合题意。契丹族政权即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政权在北宋末年已经被金所攻灭,不可能与南宋并立,故B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灭亡南宋的是元朝军队,因此⑤正确;灭亡辽的是金;灭亡西夏和金的是蒙古军队;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南宋灭亡。因此只有⑤符合题意,故选D。排除ABC三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故选C。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坚决抗元,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受到后人尊敬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被称为“靖康之变”,与郭靖、杨康名字中的靖、康两个字有之间关系,故选B;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和元朝建立都与靖、康无关,排除ACD。
8.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后屡屡侵犯南宋边界。南宋名将岳飞领导岳家军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是指金统治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故选C。
9.D
【详解】
由题干中的“只把杭州当汴州”,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所以D项符合题意;题干并不是说明开封歌舞升平的景象,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表明北宋统治的清明,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是说明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B项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D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选C。
11.A
【详解】
据“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镔铁虽然坚硬,但终会变易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珍宝因此建国号为金。”可知,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阿骨打。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A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B排除;元昊建立西夏,C排除;耶律德光是辽太宗,D排除。故选择A。
12.C
【详解】
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否则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忽视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不是科学的态度,是把赞颂英雄人物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的表现,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正确看待岳飞抗金,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是对历史的背叛,D排除。故选择C。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了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辽和北宋先后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因此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所以C项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秦汉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隋唐时期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4.D
【详解】
依据题干“两宋时期的议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符合题意;“议和”可结束宋朝与少数民族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但是两宋与少数民族的议和,都是宋王朝交纳岁币。ABC排除;故选D。
15.A
【详解】
依据题干“考证南宋历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A项符合题意;“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体现的是契丹的历史,B项不符合题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的科举高中的愉快心情,C项不符合题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D
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1)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金与北宋联兵功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7.(1)岳飞;秦桧。
(2)北宋灭亡(或者靖康之变)
(3)文天祥等
(4)①坚持和平相处,互相往来;②坚持各民族互相平等、团结、共同繁荣;③互相尊重各自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详解】
(1)据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后来因宋高宗害怕抗金势力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便与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故忠骨指的是岳飞的遗骨。“佞臣”指秦桧。
(2)根据所学可以知道,靖康是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年号,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二年即1127年,金军将北宋徽宗、钦宗以及王公贵族3000多人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中国古代的英雄很多,如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率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渥巴锡、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元名臣文天祥等等。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坚持和平相处,互相往来;②坚持各民族互相平等、团结、共同繁荣;③互相尊重各自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民族并立的时代,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