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孙师白
D.张允湘
2.灼烧时,火焰呈黄色的是
A.KCl
B.NH4NO3
C.CuCl2
D.NaNO3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SO3
B.H2O→CO2
C.H2O2→H2
D.CH4→C
4.用水作试剂,不能将下列物质区分开的是
A.碳酸钙、硝酸钾
B.氯化铵、氯化钠
C.铁粉、二氧化锰
D.硫酸铜、硫酸亚铁
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代表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熟石灰
B.氧氧化钠、苛性钠
C.碳酸钠、烧碱
D.碳酸氢钠、小苏打
6.下列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A.用
10mL
量筒量取
8.0mL水
B.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C.用燃烧法区分棉布和腈纶布料
D.用NaOH
溶液除去H2中的HCl
7.小军同学来到他家厨房,他不可能找到的调味品是(
)
A.食盐(氯化钠)
B.醋(醋酸)
C.酒(乙醇)
D.胆矾(硫酸铜晶体)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FeSO4
B.CO2→CaCO3
C.HCl→CuCl2
D.MgO→Mg
(OH)2
10.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SO4四种溶液
不另加其他试剂就可完成鉴别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C
除去Zn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1.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BaSO4
Na2SO4固体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C
KOH溶液
K2CO3
加过量稀盐酸
D
银粉
锌粉
加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2.如图,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下沉(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则X与Y可能是
序号
X
Y
A
水
食盐
B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C
氢氧化钡溶液
硫酸铜溶液
D
硫酸镁溶液
铜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B
鉴别O2和CO2
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
C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D
区分棉线和人造纤维
分别灼烧,用手揉捏燃烧后的产物
A.A
B.B
C.C
D.D
14.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N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15.某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甲、乙二个实验,实验结束后,把甲乙试管中的废液依次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下列对废液缸中废液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废液中除氯化钠外,一定有氯化钙
B.如果废液呈碱性,则一定有氢氧化钙
C.如果废液呈酸性,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钠
D.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二、填空题
16.碳酸氢钠(NaHCO3)
①俗名:___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____性(与指示剂、酸发生反应)
②用途:面食__________(既除掉面食中多余酸,又使面食疏松),治疗胃酸过多症。
1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
(2)选用合适的物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铜粉(锌)_____;NaCl溶液(Na2SO4)_____。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
(3)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
19.通过化学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1)现有H、C、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_
;②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
____________
;
③实验室常用的溶剂
__________
;④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
________
。
(2)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二氧化碳被氨水吸收(如下图)转化为可做氮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
①NH4HCO3由
_______
种元素组成。
②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
(填具体粒子名称)。
④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_______
。
20.有两瓶无色液体,一瓶为蒸馏水,一瓶为浓食盐水,现有同学利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①分别品尝两种液体的味道,咸的一瓶是盐水,另一瓶是蒸馏水;
②分别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放在平衡的天平上,向下倾斜的是盐水,另一瓶是蒸馏水;
③分别测导电性,导电性强的是盐水,导电性弱的是蒸馏水;
小明利用一只玻璃棒和一只酒精灯也鉴别出了盐水和蒸馏水,请你也利用与他同样的仪器完成浓盐水和蒸馏水的鉴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推断题
21.某固体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Cl2、Mg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性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生成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
(2)生成白色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
(4)原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该物质是___。
(5)A、B、C、D四种无色溶液中,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Ca(OH)2溶液的是____。
2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解某山的地质情况,从实地取回两块矿石样品A和B,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部分反应产物被略去).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样品A、B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__
__、___
_.
(2)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I:
;②C→D:
;
(3)所加试剂X可能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_
___、
.
四、实验题
23.实验室给你提供了下列仪器,请选用合适的仪器完成指定的实验。
(1)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
(2)要制取较多的O2用来探究其性质(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应采用_____法,这种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的_____性质。
(3)提纯粗盐时,过滤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除此之外还缺少的仪器是滤纸、_____、_____(填名称)。
2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如图A)。
(1)A中塑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小丽认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认为小丽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
(3)于是小华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传感器测量B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①首先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根据图C可知_________,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②同学们取两个相同的锥形瓶,分别收集满CO2,通过注射器分别向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图D是实验中同学们用传感器测得的两个锥形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Ⅰ”或“Ⅱ”)。
(4)为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小宁向A中反应后的塑料瓶中注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5)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还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五、计算题
25.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6.5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现部分数据如图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6.5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g。
(2)求6.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分析图像:加入稀硫酸时中间有一段锥形瓶内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两侧小,原因是___。
(4)以上三次实验数据只有一次表示反应恰好完全,则图象中a的数值是_____。
26.为测定NaCl
和
MgCl2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小青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得到的滤渣质量为
g。
(2)求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B
7.D
8.C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小苏打
碱
发酵
17.Cu2+、
过量稀硫酸或过量CuCl2等
BaCl2
18.Cu+Hg(NO3)2═Hg+Cu(NO3)2
Ba(OH)2+CuSO4═BaSO4↓+Cu(OH)2↓
SO2+2NaOH═Na2SO3+H2O
19.CH4
CO
H2O
Na2CO3
4
+4
二氧化碳分子
8
20.用干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一根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另一根玻璃棒上无白色固体.
有白色固体出现的原液体为食盐水无白色固体出现的原液体为蒸馏水
21.CO2
NaCl
Na2CO3
NaCl
A
B
D
22.(1)Fe2O3CaCO3(2)3CO+Fe2O32Fe+3CO2
;2FeCl3+3Ca(OH)2=2Fe(OH)3↓+3CaCl2(3)酸、盐
23.长颈漏斗
adf
2H2O22H2O+O2↑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eh
漏斗
玻璃棒
24.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也会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装置气密性良好
先缓慢
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然后保持活塞不动
做对照实验
II
有气泡产生
CaCl2溶液
25.2.2
5.3
加入稀硫酸时中间有一段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两侧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65
26.(1)5.8(2)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答: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