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黄河》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殷承宗、储望华、石叔诚改编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
协奏曲
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20世纪以后出现的声乐协奏曲则是人声与乐队结合而成。
通常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初步欣赏
欣赏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在天安门广场郎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片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否喜欢这种以西洋乐器演奏中国题材
的形式,为什么?
2、你对郎朗的演奏风格感觉如何?
结构
分段分析
引子
音乐是以怎样的力度开始的?钢琴的演奏
速度是怎么变化的?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表现了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斗志昂扬,奔赴战场。
主题
钢琴以和弦式织体奏出强劲有力的《保卫黄河》主题曲调。这一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如转调、织体变化、变节奏、变化乐器等等。
6
第一次发展
钢琴和弦乐用“卡农” 方式,表现了什么样的
战斗形象?
前赴后继的战斗形象
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
第二次发展(第一层次)
听!音乐用了琵琶等附加民族乐器, 以后十六分音
符的附点节奏型X.X模仿马蹄声,和木管乐器吹奏的
半音上下型起伏的音阶共同营造风雨兼程,曲折的
战争历程!
第二次发展(第二层次)
音乐主题由钢琴用密集型排列的和弦陈述,节奏上
保持了X.X的节奏型,音响更为丰富,形象较前一层
次更为鲜明突出。
第三次发展
音乐不断的加强,由弱到强,在浩浩荡荡的胜利凯歌中结束全曲。
请欣赏殷承宗首演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