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文章用“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是衔接紧密,过度自然。作者叙事与抒情、议论、描写相融合,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写下了对闻一多先生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颂。
分析:文章结构严谨,写作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叙事中穿插议论、描写、抒情。教学时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找出过渡段,体会议论、描写、抒情在表达中的作用,学习这些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重点难点:体会描写、议论在叙事中的表达作用。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精彩语句,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2、分析:(1)本文写作思路清晰,而且过度段承上启下,将前后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把叙事与抒情、议论、描写相融合,充满激情的写下了对闻一多先生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体会描写、议论在叙事中的表达作用时主要从生动形象入手,要引导学生体会使文章富于情感、音乐美和感染力等方面。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激疑(课前回顾——导入——学习目标)——解惑(检查自学效果、指导自学)——知道(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践道(检测反馈)——成道(反思小结)
●教学情景
第1步 激疑
【课前回顾】(1—2分钟)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进一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板书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精彩语句,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第2步 解惑
【指导自学】(10分钟)
问题1:读准字音
钻探( ) 地壳( ) 诗兴不作( ) 气冲斗牛( )
校补( ) 锲而不舍( ) 慷慨 ( ) 迥乎不同( )
迭起( ) 臧克家( ) 兀兀穷年( )
明确:zuān;qiào;xìng;dǒu;jiào;qiè;kǎi;jiǒng;dié;zāng;wùwù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问题2:围绕“学者和革命家”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设计意图: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归纳
问题3:研读课文,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明确:(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闻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闻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一滴滴心血研究学术的钻研精神。
(3)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4)我认为“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一处写得好,“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实干;“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研究硕果累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5)我认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一处写得好,“赫然而出”写闻一多《楚辞校补》的问世令人惊讶、引人注目,此处写出了人们对闻先生卓越成就的赞叹。
(6)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7)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8)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精彩语句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3步 知道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板演或口答。
第4步 践道(10分钟)
臧克家用诗一样的语言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而且使闻一多先生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请你也仿照这种特色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100左右)
第5步 成道
学习本文后,在写作方面你有什么收获?
如:选材典型、细节描写、生动语言……
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言行一致就可以概括作为学者、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以他为榜样。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言必行,行必果”,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课外作业】
《名师测控》P6【能力提升】12--15题。